他本有皇家血統,卻攜母帶弟削髮為僧,有一成就無人能比

“初唐四傑”指的是駱賓王、王勃、楊炯、盧照鄰。“唐宋八大家”指的是柳宗元、曾鞏、王安石、歐陽修、蘇軾、蘇轍、蘇洵、韓愈。那“八大山人”指的又是誰?是什麼樣的八個人?還是就是指一個人呢?

現在要介紹一個人,他叫朱耷。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朱耷本名朱統託,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原來,“八大山人”是朱耷的號。從這可以看出,今天我們的主角是一個人,而非八個人。那我們就一起走近八大山人,看看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本有皇家血統,卻攜母帶弟削髮為僧,有一成就無人能比

八大山人其實本有皇家血統,後來明朝滅亡了,父親和妻子都死了,只能攜母帶弟削髮為僧,有一成就無人能比---他是中國畫一代宗師。

一、風光、落魄

如果沒有風光過,也許後來的生活,也就算不得落魄。

朱耷說來還是有皇家血統的,他長於宗室之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他從小耳朵很大,父母就把“耷子”做為他的乳名,長此以往,索性也就叫了朱耷。

他本有皇家血統,卻攜母帶弟削髮為僧,有一成就無人能比

朱耷的父親朱謀覲,一生專攻山水花鳥畫,畫作成就很高。而朱耷從小就耳濡目染,好學上進。八歲時就能做詩,十一歲時能畫青山綠水,而且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如果一直這樣走下去,朱耷的未來可能會是榮耀滿身。

但人生的道路沒有風平浪靜,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那年他剛剛十九歲,作為宗室家族的一員,他的內心是極度憂鬱、悲憤的。可是面對國破家亡,他不得不裝聾作啞,隱姓埋名,隱居在山野裡來保護自己。

在流亡的第二年,他的父親病故。順治五年,他的妻子也去世了。這種人生的悲涼孤苦,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從此改變了朱耷的一生。

他攜母帶弟皈依佛門,削髮為僧。在這十餘年裡,他的生活非常地清貧,而且常常借酒消愁。

他本有皇家血統,卻攜母帶弟削髮為僧,有一成就無人能比

二、苦難生活成就了畫作

朱耷由於特殊的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的畫作不能像其它畫家那樣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他那晦澀難解的題畫詩和那種怪奇的變形畫來表現。為僧數十年,禪宗思想對朱耷也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他的畫簡潔、飄渺、流動、玄遠。畫中虛實相襯,動靜相映。畫中的清新與想象,卻又讓人彷彿看到了他的那份孤苦與淒冷。

他本有皇家血統,卻攜母帶弟削髮為僧,有一成就無人能比

他的水墨畫,幹濃相宜,山水更是深入淺出,遠近高低各不同。他的畫以極少來勝多,一條魚,一隻鳥,一朵花,或白眼瞪人,或緊縮一團,有時發呆,有時冥想。花鳥隨手留得,蟲魚隨處可棲,這正是他八大山人獨特的風格。墨中藏真情,墨外留意境,這就是他的畫玄妙之處,同時也是歷來畫家們所苦苦追求之處。他的畫,影響了清代中期的“揚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等巨匠,為中國的畫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為什麼叫八大山人

他本有皇家血統,卻攜母帶弟削髮為僧,有一成就無人能比

有人認為,“八大山人”這一別號和朱耷的出身與棄僧還俗有關。“八”指寧王朱權的第八代孫。“大”與“耷”同聲,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孫耷,現在歸宗了。他在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寫。前兩個字看起來好像“哭”字,又像“笑”字。而後兩個字則類似於”之“字,哭之,笑之,也就是想表達他故國淪亡,哭笑不得的心情。朱耷本來有風光的家世,但是世事變遷太快。他的畫就在這艱難的時世裡,開創了一個新的境界。這也算是他人生的一個很大的成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