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歷史沿革及分佈情況

毛猴,過去俗稱“藥材猴兒”、 “猴戲”,學名“昆塑”。從清朝同治年間老北京出現第一隻毛猴起,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

清代同治年間出現了第一隻毛猴後,逐漸流傳於民間, “猴兒汪”、 “猴兒錢”都是著名的毛猴藝人,毛猴製作技藝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達到了一個高峰,過去,在老北京的廟會上,“買猴料、粘毛猴”曾是過年時必有的一景。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通過民間藝人孜孜不倦地傳承,傳統毛猴已經從玩具提升到了工藝品的層次。

清朝末年毛猴製作傳入徐州,經過家庭傳承毛猴工藝一直在徐州民間流傳,解放後,徐州毛猴藝人如高秉奎、嚴明仁、王建飛等,使毛猴製作工藝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和創新發展。

現在,毛猴工藝品再次被老百姓認識,隨著毛猴的藝術價值和人們審美情趣的提高,徐州毛猴變為一種人們鍾愛的禮品和收藏品。

徐州毛猴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工藝,主要分佈於徐州市泉山區,民間也多有閒散藝人嘗試製作。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基本內容及藝術特徵

毛猴系純手工製作,過去,它以兒童玩具的形式存在,現已發展為工藝品,深受人們的喜愛。藝人的藝術構思非常巧妙,憑著對社會各種人物形象的觀察和個人的感性認識,以物代猴,以猴代人,做成千姿百態的藝術品。

毛猴的製作在用料上雖然簡單,但極為講究,周身的東西全是中藥:蟬蛻,組成毛猴的頭和四肢;莘荑,也就是玉蘭花骨朵,因為長滿了絨毛,用來做毛猴的身子;白芨,原作為粘毛猴的膠水,木通切片後很像一項草帽。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毛猴的創作題材分為以反映市井生活、民情風俗的為多,如有推小車的、賣糖葫蘆的、算卦的、剃頭的等;以民間故事典故為主,如“瞎子喝魚湯”、 “此地無銀三百兩”、“張果老倒騎驢”等;以名著故事為主,如三國演義系列、水滸系列、西遊記等;以現代生活情節為主,如“和諧”、“中國夢”等。

毛猴製作的工藝流程分為題材構思、選料、製作場景:按照作品內容、製作道具、場景、毛猴粘制、總體完成、包裝。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猴型,是毛猴藝術品造型的主體,毛猴的造型其原料特性決定了它的簡括性,人們欣賞毛猴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的形態特徵,它以高度概括的造型動態輪廓,先聲奪人,令人很容易地把握住毛猴造型所表現的意義,併產生鮮明的、強烈的、直接的審美感受。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主要價值

毛猴工藝品經過多少年幾代藝人的沿襲,繼承優秀傳統精心探索,做出了開拓性的發展,使以往被人們視為“小玩意兒”成為深受人們喜愛和雅俗共賞的藝術品。每一件作品都承載著藝人的思想、不可能按原樣重複製作和批量生產、極具收藏價值;徐州毛猴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人物的各種形態;徐州毛猴作為民間工藝品,為人們所喜愛和收藏,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毛猴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