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自信,克服抱怨

增強自信,克服抱怨

能大膽提出自己觀點的人很少會抱怨別人。他們有信心在不貶低別人的情況下表明自己的立場。

勇氣常隨不安或恐懼而來。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中,內務大臣保羅紐斯給他的兒子拉爾特斯的忠告是:“最重要的是要忠於自己,你必須遵循這個原則。這樣,無論何時何地,你都不會輸給別人。”在這一忠告的影響下,我們開始進入自信果斷表現的旅程。

你通常隔多久會讓自己發表一次見解,或者雖然想讓自己保持沉默,但思考一下又想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呢?你什麼時候才能撕掉禮貌的偽裝,不壓制自己冒犯別人的慾望呢?你有沒有過心裡想著“不”嘴上卻說“是”,或心裡想著“是”嘴上卻說“不”的情況呢?你是不是常常因抱怨別人而有過分的反應,隨之又後悔了呢?如果你有上述任何一種情況,或許你該對自己的能力更自信一些,大膽、果斷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忠於真實的自我。

為了幫助自信、果斷的頭腦反對人為的壓抑,減少煩惱,所以要把增強自信的訓練普及到這樣一些人中:他們的行為過於被動,常常懷疑自己的思考能力,以致處於害怕被否定的困境之中。

心理學家羅伯特·艾伯蒂和邁克爾·埃蒙斯把自信意識描述為一種自我表述的形式,它針對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平等性,這種平等的互動使人們能更好地相處。這種互動為你與他人提供了發現雙方相似的觀點,摒除不同利益的機會。

能大膽提出自己觀點的人很少會抱怨別人。他們有信心在不貶低別人的情況下表明自己的立場。但是,人們的自信意識也在走下坡路。例如,在20世紀60年代,增強自信意識的活動開始後,一部電視劇講述了兩兄弟之一的迪克參加了一個增強自信的訓練班。後來,他遇到一個恃強凌弱的人,排隊的時候,在他前面插隊。最後,劇中其餘被欺負的人都隨迪克去報仇了。此劇的寓意是“審慎行事是勇氣最好的夥伴”。

增加自信,不是非抱怨不可!

表現自信也會造成分歧

同一種增強自信的方式並不對每個人都有效。我們在性格、背景和判斷上各不相同。一些人是內向的,而另外一些人則是開朗的。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有不可征服的高昂情緒,也會在開始前就有被打敗了的失落情緒。我們把這些和其他一些學識性、遺傳性的不同因素帶到了日常交往中。大多數人相信人類呈現不同的個性、品質和特徵,而且他們的品性會對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影響。有些人既有令人賞心悅目的一面,也有令人生厭的一面。那些忽略他人個性和感受的人,一旦其推理不能使人信服,就會驚慌失措:要使自己的觀點被別人所理解,需要與其建立和睦的關係和實際的情感聯繫。

當你採取自信的態度時,你想到個人喜好是有差異的。然而即使我們試圖簡化人們的個性特點,它們還是會日趨複雜化的。例如,心理學家戈登·奧爾波特和亨利·奧伯特在《標準英語詞典》中共發現了4 500個有關個性的詞語,並暗示它們中的少數會成為顯著的“個性”或人格類型。心理學家歐內斯特·塔佩斯和雷蒙德.克里斯特爾把這些個性分解為含有5種因素的類型,它們分別是:內向和外向型、一致型、神經型、意識型和開放型。很明顯每種類型都各自獨立,並有不同的尺度,而人們總是把握不好高、中、低的程度。

可以斷定的是,這5種因素類型彼此相反的人會發現與對方的交流更具挑戰性。性情、信念不同的人會堅持自己的立場;性急和內向的人很可能讓自己的主張不同於固執和外向的人。然而,在增強自信的過程中,總會有一種慣性超越人們的性情和特點而存在,在這種環境中,你:

從不考慮抱怨別人。

重視有益的知識的傳授,追求自己的目標。

明確陳述自己的觀點。

拒絕接受不合理的要求。

維護個人的權力和自由。

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堅持正確的原則。

稱讚別人。

必要時尋求援助。

理由正當時,表達自己樂於助人的願望。

時機適當時,可以全神貫注於某事而忘我。

簽訂協議時,要忠於自己的本意。

自信果斷的肢體語言

我們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肯定的信息。一個人自信的語言與其個人特點相協調,也會與其肢體語言相協調。做事膽小的人和好鬥的人會展示出與其姿態一致的風格,但他們卻不同於自信果斷的人的風格。以下這3種不同特點的肢體語言暗示的抽樣。

缺乏自信心的人膽小、無安全感並自我保護,他們會採用下面的一種或多種方法表現這種特點:

看著地面。

聳著肩。

在做重要決定時身體不由自主地抽動。

為自己的觀點道歉。

說話聲音很小以至於別人根本聽不見。

因多種限制而使自信心減弱。

呈現一種僵硬、緊張和受到抑制的態度。

清嗓子,咳嗽。

臉紅,心跳,說不出話。

好戰的人也有自己顯著的特徵:

與不近人情、苛刻的人交談。

擺動手指或用手指人。

雙臂挑釁地交叉於胸前或雙手插腰。

監視已經就座的人。

用代詞“你”作為一項控告的開端。

吵鬧、刺耳(傷人)的語調。

不成熟的表現方式:小聲嘟囔,眼睛打轉兒,發出哧哧的笑聲。

自信果斷的風格既從根本上區別於膽小的風格,又與好鬥的風格不同。當你堅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你的肢體語言就會與你的思想感情相一致。自信、果斷的肢體語言包括:

坦白地陳述。

保持友善的眼神接觸,既不瞪眼也不怒目而視。

用一種自然、正常的語調。

表達一個有計劃的、明確的目標。

面部表情與思想、情感的表達一致(你在生氣的時候,就不會露出靦腆的笑容)。

這3種概括可以幫助你判斷,通過肢體語言向別人傳達的信息是否正如你所要表達的一樣。這一章其餘的部分是描寫如何掌握自信、果斷的表達技巧。

自信果斷的動機

掌握了自信果斷的本領,你就更有信心給自己定位,從而在生活中獲取更多。你所承受的不安、孤獨、對社會的憂慮、不自在和敵意將會減少,也不必再經常忍受失敗的痛苦。相反,你更能體會到主宰自己和主動性的快感,也可以去面對有趣的、能促進成長的挑戰,不再猶豫,不在事後做過多的評論。

這兒有一些對增強自信持肯定態度的看法,為通過更加果斷地表現自己而提高自我提供了依據:

當你知道可以明確表明立場的時候,你多半不會再那麼憂慮。

你不喜歡被別人說服去做那些你不認為與自己相關、意義重大而又不可避免的事。

你可以實施行動以提高自身的效力,而不必損害他人的利益。

你能建立起有效的自我主張,為生活帶來有益的變化。

在與別人的交談中,你可以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權利和侷限性。

減少抑制情感的頻率。

你不太可能被別人欺騙。

你認為自己是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人,並從中獲得自信。

你沒有理由推脫、迂迴或是一語雙關,因為那樣人們才能更好地瞭解到你的看法。

你不太可能為要說的話而擔心,因為你說過你的觀點是重要的。

當你對自己的信息有十足把握的時候,就不太可能落入敵人的陷阱中。

你很可能為自己說好話,把自己往好的方面想。

你發現儘管自己對這個問題並不完全瞭解,也能思路清晰地成功應付。

你不斷向真實的自己靠近。

自信心理的養成技巧

我們要為增強自信心開始認知練習。

認知:選擇挑戰

沒有指導的行動是漫無目的的。完成下面增強自信的清單,可以幫你確認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哪些技巧你已擁有並運用自如。由此,你可以認清自己的目標,併為更有效地提高表達能力制訂計劃。

認知的練習

下面的題目取自堅持自信的一般情況,你可以利用它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選擇。(這些題目並不是標準的衡量尺度,我只是用它來幫你做一些能否堅持自信的測試,並用它來確定增強自信的目標。)每讀一條論述,如果此論述與你自己的情況相符,就選“是”;若與你自己的情況不符,則選“否”。之後,我會對此測試做出解釋,併為你增強自信的目標而設定一個框架。

增強自信的清單

1.有人對你不公正,你是否會維護自己的權利?

2.在令人憂慮的衝突擴大前,你是否會直接面對?

3.如果你看電影時,有人踢你的椅背,你會不會讓他(她)停下來?

4.你的鄰居向你借了幾件重要物品卻沒歸還,你會要回來並不再輕易借給他嗎?

5.如果賣主未按時發貨,在他賠償你的損失後,你還會讓他繼續履行合同嗎?

6.若一名固執的售貨員一直試圖向你推銷你不想要的東西,你會不會很快結束與他的談話?

7.你是否會對自己的想法和行動負責?

8.當易受到攻擊的人不能為自己辯護的時候,你是否會毫不遲疑地為他們辯護?

9. 你能否在會上或眾人面前,信心十足地講出自己的觀點?

10.在面對需要立即解決的矛盾時,你能否果斷地採取行動?

11.你有沒有為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設定限制?

12.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允許別人佔用自己時間、侵害自己權利的人嗎?

13.一個你認識的人走了過來,為了避免與他(她)碰面,你會不會故意看向別的地方?

14.當你並不關心一件事時,你會不會對它發表意見?

15.你通常會直接、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嗎?

16.在轉換話題時,你會不會首先提到某個話題?

17.你的主張和表情通常都是針對某一個人或某一特定的情況嗎?

18. 你說的是否是自己的真心話,而不是附和他人的話?

19.你會為自己的話負社會責任嗎?

20.通常你是否會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在確認自己的權益的同時也不損害他人的權益?

21.你會不會為了重大的利益去尋求別人的幫助和建議?

22.在說出自己的看法前,你會不會專心聽別人的觀點?

23.你是否感覺到有一種內控感,通過你說的話轉化成一種支配注意力的能力?

24.遇到不公正待遇時,你通常會堅持重要的問題而避開個人的問題嗎?

25.你會稱讚別人通過努力取得的成果和功績嗎?

26.當遇到潛在的危險時,你能在早期可能有利的環境中就把問題處理好嗎?

27.當遇到對你有吸引力的人並想認識他時,你會向他介紹自己嗎?

28.你不清楚答案時會說“不知道”嗎?

29.當你缺乏信息、知識或能力時,會立刻向別人求助嗎?

30.當你不喜歡的人在場,而他的立場又令你不快時,你還會開誠佈公嗎?

如果第12題和第13題你的答案是“否”,其他大部分題目的答案為“是”,你就是一個非常果斷和自信的人,但大多數人發現他們至少在一方面甚至多方面都有待提高。

制定目標:這些問題可以促使我們考慮從哪些方面可以提高增強自信的技巧。

制定自己特定的目標(例如,在一群人面前大聲發言,清楚地對婆婆表示“請您不要對我做的家務、烹調技術或在撫養孩子的問題上品頭論足”)。

自信的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非有形式和結構,否則目標就像仙女一樣只停留在虛幻的世界中。這個計劃應該能幫助你的婆婆認清問題,你要說出自己的感受並找到一種能使你們兩人融洽共處的解決方法。

自信的計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非列出具體的措施去執行,否則你不會正確地判斷出這一計劃的好與壞。這些措施包括果斷的肢體語言,堅決而肯定的語調,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願望。

增強自信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動:表明立場

下面增強自信心的練習可以幫助你達到增加自信的目的,這些練習包括:①放遠眼光;②堅持原則;③想好後再說;④用肯定的詞語;⑤避免疏忽;⑥客觀地表達觀點;⑦調動你的熱情和幽默感;⑧需要時運用循序漸進的方法。

自信行動的練習

放遠眼光:在日常的大多情況中,不圖眼前利益會讓你有更好的前景。下面的問題會幫你放遠眼光:你想要達到什麼目的?你想通過增強自信的過程來穩固什麼樣的人際關係?通過這一過程,你對自己有何看法?你對自己的計劃有何設想?這些問題可以幫你保持個性、情感、表情與姿勢的一致性。

堅持原則:或許你無法控制別人的言行,但你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因為那是一種行為主義的選擇!最初的選擇就是堅持基本的原則。

想好後再說:試圖想好每個詞後再說話的人,反而常常不能達到他們的目的。在書寫中考慮好每個詞是可能的,但當你與某人自然地交談時,就有其侷限性了。如果你忘記一個詞該怎樣辦?如果你說的話像書面語怎麼辦?

但你仍然無法否定思考的益處,構思以後再發表意見,這個觀點要比你所用的詞彙重要得多。構思就是完善隱藏在詞語後面的意見。當你落實這個觀點時,你的表達和反應就會趨於清晰。

選擇肯定的詞語:使用那些能明確支持你觀點的肯定詞語,這樣就可以避免聽者因不清楚你所表達的意思而迷惑,而你也更願意聽到你說的話所引起的反響。

談論問題用切合實際的話替代模稜兩可的話,可以增強你的主張的影響力。但也有例外,在某些場合中,你最合理的反應就是用有力的、明瞭的、強硬的措辭來陳述事實。

避免疏忽:疏忽會使問題變得嚴重,當人們害怕事實,害怕得罪別人,害怕使自己處於不利境地或受到威脅的時候,就會犯疏忽的錯誤。如果由於疏忽而導致別人誤解你的意思,那就會引起麻煩。

客觀的主張:當你使用最有效的語言方式時,你就可以客觀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你的陳述有信心,表明你構想的內容是你的誠意所致,它允許聽者糾正你表達中可能出現的失誤。

熱情和幽默:這樣的人更容易被人理解,他(她)們表現自我的方式是坦白、熱心且令人愉快的。他們不宜發怒,因此,可以避免憤怒所引起的無謂的衝突。

幽默感在一場令人不快的衝突中是很可貴的,如果把矛盾看得太嚴重,幽默通常就不會奏效了。當你對待事情非常認真且不針對個人時,你可以利用幽默來緩解緊張的情緒。你的思維會更活躍,這樣才能享受到這種詼諧所帶給你的樂趣。

循序漸進的方法:維護自己的利益並不意味著全部得到或失去。阿諾德·A·拉扎勒斯提出,循序漸進的方法易於你被別人理解。遵循這一原則,會最大限度地幫你實現自己的主張。當聽者不易接受你的信息時,你就要提高你的主張的影響力。

循序漸進的方法可以幫你平衡對其他人的感受,也可以瞭解到與最終結果相反的解釋。不打算與情人約會的女人會說:“下次再約我吧。”從而拒絕了這次約會。她沒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因為這一暗示是含糊不清的。要拒絕別人的感情,她可能會給自己和對方都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把困擾降到最低限度的方法是這樣說:“謝謝你的好意,但我不太感興趣。”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進一步說:“我不想和你約會,也不會改變主意。”第三次再說:“你一直在折磨我,我希望你能停下來。”

其他堅持個人主張的技巧。下面的練習為提高你個人的影響力提供了方法:

和自己進行一次對話,內容是說出自己的意思,並指出自己所用詞彙的優缺點。錄下這段對話反覆聽,指出你認為有建設性的忠告,每天從中選出一條並付諸實踐。

如果你認為“不”這個詞用得還不夠好,那麼多練習說這個詞。到商店裡去時,如果售貨員向你推銷你不需要的商品,就用“不”來拒絕。檢查一下你說“不”時出了什麼差錯,再想一下,當你意思是“不”卻說出“是”的時候,你又得到了些什麼。

如果你曾通過扮演小丑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以表現自己,這次就要扔掉你一貫的做法。多注意其他人所給予你的正確評價。

系統地陳述一個有爭議的新聞話題,並把它講給朋友或同事聽,看看他們的反應。如果有爭議,你要堅持自己的觀點,每週至少一次,儘量重複這個練習。

如果你覺得總是被人威脅和擺佈,你就要和能幫你完成自我轉變的朋友在一起,不斷練習維護自己的權利。下一步,測試這些表現法在你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記住,因為你提高了增強自信心的技巧,你就不會再被動。當面對困難時,要果斷地運用上述那些技巧來解決問題。

加入一個有組織的辯護集團,在那兒你和其他人一起為保護那些弱勢群體的利益而努力。你可以很好地鍛鍊怎樣維護他人的權益,然後運用這一技巧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如果你對某人的行為感到不滿,考慮指出後是否對其有幫助,如果有,就用委婉的方式去試一下。

無論是在觀點一致的地方還是有分歧的地方,通過尋找共同點你總能有所收穫。這個簡單的方案可以幫你緩和緊張的狀態,使問題集中,並表明你不輕言放棄自己的立場。

融合:改變立場的理論

當我們從消極被動轉變為積極主動時,我們已在認識上、行動上、情感上有了很大的變化。思想上的變化是從否定、默不作聲、責備、抱怨到肯定、認同、積極、自信,需要進行多方面融合的過程。

從責備、抱怨到認同、堅定而自信,要進行多方面的融合。例如,一個憂慮、抑鬱的人預料到會有最壞的事情將發生,他只會說自己無力去應付。他從矛盾中退出來,覺得自己是個軟弱無能的人。通過講出這個問題,他發現自己過分自責了,過於看重自己無能為力的一面,認為自己沒有果斷處理日常事物的能力。通過調整思想,試驗新的方法,他認識到這要好過他原來的想法,他得到了放鬆。發生什麼變化了呢?他擺脫了思想上的焦慮,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觀念也轉變為去考慮接受挑戰,不再害怕出現問題。他經歷了思想和感情上的再度調整,從悲觀主義過渡到了現實的樂觀主義,也適應了這個用思想和行動鼓舞人的樂觀主義的方式。

融合的練習

通過對比相反的事物,可以幫助你把抱怨或消極的思想轉變為堅定而自信的思想。這裡一些事物的對比可以提供你適應調整的機會。

一些有影響的主張往往涉及調整思想和行動,考慮別人的個性和興趣所在。與之相對的是那些自認為是受害者的人的思路,我們會在沒弄清別人意圖時就抱怨他們。

知道自己要完成什麼目標,簡單調整一下自己的主張,用自信去完成你所要看到的結果。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對自己的興趣模糊不清的時候,就因缺乏一個正確的方向而自我抱怨。

有自信果斷的行為,就有與其相反的行為。有前進的命令,就有撤退的命令。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創造了極端對立而又統一的分析法。與其對立的觀點是,認為人有時需要堅定地捍衛自己的權利和做人的原則,沒有綜合法或折中的辦法可言。

伴隨著矛盾形勢的發展,會有人強硬地提出自己的主張。希望它得到加強並被別人所接受,與之相對的是保持中立和停滯不前。

為保護自己而退出意料之中的衝突、挑戰和日常生活中的競爭,可以讓你得到暫時的放鬆。但同時,這種逃避的方法更具危險性,它會讓你承受來自身心的種種壓力。與之相對的是,積極面對矛盾和問題,雖然這會使你在短期內感到不舒服,但卻可以得到長期的健康。

接受

你不必以自己感到愉快作為前提去積極、自信地表達感情和信念。在引起爭議的問題上,感覺不舒服是正常的。堅定而自信的人會接受這種不適並勇往直前,大膽地講出自己的觀點。

接受的練習

堅定而自信會比消極更能讓你進步。然而,承認自信也有其侷限性和界限,需要人們更加靈活地掌握。

當你為發展自己的機會而影響到別人,而他人也要維護自己利益的時候,就會有因利益而發生的衝突。所以,談判和讓步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數人通常會創造機會來增加和別人合作的機會。然而,即使你的觀點是正確的,既有事實根據又有說服力,遇到那些有自己一定之規的人,你仍然會毫無所獲。

當遇到與你信念相牴觸的人,遇到個人的價值觀與其自身的信念緊密聯繫的人時,你改變的機會可能會受到限制。

對於那些做事缺乏邏輯分析,只認死理的人來說,解決由意志力所控制的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

試圖擁有決定權並具有競爭意識的人,會把與人的交往轉化為一場有輸有贏的比賽,並希望自己在比賽中永遠佔上風。

詭辯者會說他能夠從一隻母豬的耳朵裡拿出一個絲質的女式錢包,你對此的爭論也許是正當的,但卻可能被曲解從而變成劣勢。

有經驗的辯論者有時會利用幽默、諷刺或挖苦把劣勢轉化為優勢。然而,當事實明確地擺在你面前的時候,用不同的方式去重複它,可能會幫你贏得制勝點。

有些人不理解你的意思,可能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想去理解。

錯誤的信念和虛幻的東西會掩蓋住你的觀點,這樣往往讓別人很難弄清你要讓他們理解的事情。

有些人可能不準備去理解或接受你的觀點。

有些人恃強凌弱的經驗很豐富,他們遵循的規則是在正常的社會規範之外的。

如果在關鍵性的問題上出現了不可調和的分歧,而使一段重要的關係行將結束,你的自信就會走下坡路。

實現:說出你的意思

醫學術語“無害”適用於通過自信從申請的過程達到實際應用。在此,我們把這一術語改為“不採取行動就會引起不必要的傷害”。

實現的練習

實現行動通常是指根據正確的原則來實施行動。在這種精神下,思考以下行動方案中的哪些地方你還需要繼續努力:

表現事實或盡最大的可能陳述事實。

避免不必要的貶低他人的行為。

實施有建設性和正確原則的行為。

避免批評和貶低別人的觀點。

實施足夠的壓力來建立你的威懾力。

當其他人不聽時,你要逐步提高自己立場的強度和力度。

把一般的常識應用於各種情況中,在某些場合謹慎行事為好。

在某些生活中的陰暗面裡,在合法範圍內接受妥協。

用建設性的方式來堅持自己的觀點。

也許堅持己見最普遍的理由包括:開始追求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並對危害到你權益的情況做出回應。在這兩個參數中,行為果斷的人通過有力地表明自己的立場來展示自信,通常他們的心裡很少有矛盾,因為他們會在問題剛剛出現時就去處理,防患於未然。

儘管增強自信的方法會對你有利,你還是不能通過維護自己的權益或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而保證會達成你的希望。不管怎樣,考慮一下繞開重要的內容,只是重複地說一些毫無意義的話,你能從中得到些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