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的校园里,有这么一个人,她很普通,普通到几乎没有太多人认识她,更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但一副拐杖、一辆轮椅,总能吸引众多好奇的目光。
她叫赵琳琳,16英语(W)专业学生,以绩点3.5(平均3.03)的成绩毕业。在学位授予仪式上,她身穿着学士服,拄着拐杖上台领取学位证书,台上台下为她的坚强响起了阵阵掌声。
因从小患有脑瘫,她被别人定义为“特殊”的人。她却认为,正是因为“特殊”,才有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她。
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什么你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由于出生时脑部缺氧,赵琳琳从小就被贴上了“脑瘫”的标签。
一岁的赵琳琳笑容灿烂,活泼可爱
“我们班有两位特殊的孩子,是残疾人,我们要特别照顾他们。”这是赵琳琳的小学班主任在向大家介绍她和另外一位同学时的开场白。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才知道有“残疾人”这个说法,但那时的她并不知道“脑瘫”对于自己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她渴望自己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可以自己上下学,可以跳绳、踢毽子……但她渐渐发现:自己走路比别人慢,说话没别人利索,也没太多的人愿意与自己玩。慢慢地,她明白了,那些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她都做不到,只因她与别人不一样。
一次,她独自蹒跚地走在街上,众多好奇的眼神向她投来,她感觉到一种叫做“自卑”的情绪。有位老奶奶从后面赶上来,用同情的眼神看着她,嘴里嘟囔着:“小姑娘好可怜啊”。
两岁时候的她
好多时候,她也会听到有人劝父母再生个二胎。虽然父母都无一例外地拒绝了,但她还是深感委屈:“我很难过,我无数次地想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要这样说我?我为什么要和别人不一样?”
小学五年级的她
那是一段让她难以忘记的灰暗日子。
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告诉她:“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什么你怕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这句话一下子打动了她。“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过好生活才是自己的事。”
以后的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我的中文说的不利索,但不代表我英文说的不好”
两年前,赵琳琳就读于一所专科院校,突然有一天,她萌生了要读本科的想法。身边的同学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更出人意料的是,她还打算“跨界”——原本就读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她想转投英语门下。
这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选择。于她而言,首先考验她的就是单词的默写。由于双手不灵活,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提高速度上。好多次单词听写,她都知道单词怎么写,就是速度跟不上。为了克服这样的困难,她几乎每天都在坚持练习,连最基础的英文单词她都要一遍遍地练习。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十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天道酬勤,201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专转本考试顺利进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学习。
赵琳琳和妈妈与孙少华老师合影
她的英语听力老师孙少华在同学眼中是有名的“严师”,因为不用功而不能通过考试的大有人在。“赵琳琳同学在满分一百分的情况下,能考到九十多分,真的非常不容易了。”同时也担任该班班主任的孙少华老师这样评价。
孙少华老师与赵琳琳面对面交流
其实,赵琳琳和大多数同龄女生一样,有时候也喜欢熬夜、玩手机、逛淘宝,还有一点拖延症,但雷打不动的是,她每天早上都要六点半起床读英语。英语可以说是她的时间“黑洞”。
“我感受到的温暖可能是一般人一辈子都感受不到的,我觉得自己真的是赚到了”
在得知赵琳琳同学的特殊情况后,学院特地把她的宿舍安排在方便出行的一楼。考虑到她需要照顾,全体同学也排了一个班,每天至少有两名同学对她“贴身”照顾。
以前她总担心自己会成为别人的麻烦,但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她发现了同学们的真心。 “别的同学上大学两年可能都不会交到这么多的好朋友,但我却能有机会了解我们班50多个女生,知道他们的喜好。”
赵琳琳表示,“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每当我遇到这么多温暖的事情,我就会觉得,即使我自己付出多点又何妨?我能接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温暖,我是真的‘赚’到了”。
和大学室友合影
她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也感染了身边的同学。同班同学王如说:“赵琳琳同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那种不放弃的精神,每次考试的时候她几乎都是最后一个交卷,她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至少是别人的两倍,但她从未想过放弃。”
正是她的认真与努力,她得以通过各科考试,并且以平均绩点3.5分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学业。即将走上社会的她如今在一家英语教育机构做助教,做一名翻译老师是她的下一个目标。
赵琳琳和朋友合影
毕业的钟声已然敲响,
祝福所有学子都能怀揣梦想,
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閱讀更多 蘇州發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