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灣新區:一個宜居宜業宜創新之城的崛起

滨海湾新区:一个宜居宜业宜创新之城的崛起

一個新區的發展首先要有活躍的企業的帶動,還要注意吸引人才居住的軟件和硬件環境,如果這些都匹配了,那麼濱海灣新區對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就能起到一個良好的助力作用。

《東莞經濟》:“一號文”中“美麗東莞”宏偉藍圖的展開,對城市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東莞產業的發展及融入粵港澳望去建設均需要一個宜人宜居、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以濱海灣新區為例,把其發展為配套大灣區的宜居宜業創新的現代化新城,是否可行?

王鵬:濱海灣新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的一個新區域,要想打造成宜居宜業宜創新的城市肯定是可行的。

不僅是從政府層面抑或者是從產業層面來看,濱海灣新區對於整片區域的發展有著很大的支持,而且眾多的企業都對濱海灣新區還有殷切的期望。

滨海湾新区:一个宜居宜业宜创新之城的崛起

《東莞經濟》:若可行,應該如何穩步推進濱海灣新區融入大灣區的發展?

要想推動發展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最基本的來說,濱海灣新區的區域建設定位要比較高。這個區域的定位就是一個創新的產業區域,定位不能是一個普通的產業園或者高新技術開發區。如果要想成為創新的區域的話,不但需要有配套的基礎設施,還需要有配套的硬件環境。

在軟件方面要想發展濱海灣新區,首先要有一個很好的人才吸引制度。因為現在的人才流動率非常之高,大致方向是從東西部城市流向東南沿海。但現在也出現一些現象,導致很多東南沿海的人才倒流到他們原來的故鄉區域,或者是在這個區域發展不轉移到另一座城市去。

所以濱海灣新區要想發展的好,肯定離不開人才支持,這就需要有一個很好的吸引人才的軟件環境。另外,在企業發展的軟件環境方面,尤其是政府的服務質量,一定要體現出來。

簡而言之,如果政府服務跟不上,企業也就難以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如果人才吸引度缺乏,那企業同樣也發展不起來;如果企業發展不好,那濱海灣新區打造的遠大目標也將無法實現。

滨海湾新区:一个宜居宜业宜创新之城的崛起

如今國內外比較成熟的增長極,例如美國的硅谷與臺灣的高科技園區,甚至是在我們內地那些成功的創新高地,在很多創新指標的完成和創新高地的打造上都做得非常好。濱海灣新區在這一方面應該取長補短,有所借鑑。

除了上述的方面。濱海灣新區最重要還是要制定出好的規劃,對整個新區要進行全盤的統一規劃。如果沒有一個很全面且通盤的規劃,沒有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問題的話,那麼濱海灣新區的發展就不會秉承可持續性。

滨海湾新区:一个宜居宜业宜创新之城的崛起

第二,濱海灣新區在借鑑那些增長極和高地的經驗同時,也一定要有可以代表這個區域的特色產業發展。整個濱海灣新區作為東莞很好的創新高地,它應該藉助東莞改革開放40年來雄厚的製造業基礎,來促進它的成功。

另外,就是要藉助最大的香港澳門這些對外服務業比較成熟的城市優勢。在這一點上,可以參考美國的硅谷為什麼能成為一個區域增長極的發展事例——因為它很好的借鑑了美國加州硅谷的資源,利用氣候宜人的自然優勢,吸納人才的嚮往;藉助周邊附帶的大量高校以及科研機構提供科研力量的支持。東莞也可以憑藉廣州的眾多高校和深圳來自全世界的科技研究機構,甚至是港澳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把這些優勢集於一身,從而為該地提供優秀的科研支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