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是完人嗎?也許他更像暗夜星光

高延宗被抓了,落在了北周皇帝宇文邕手中。宇文邕當時還沒打算殺他,但他似乎不太想活了。

二十餘年來,北周似乎都採取了以攻為守的立國策略,亡北齊之心始終不死。幸運的是,雖然屢戰屢敗,但因內政外交上的成功,北周竟在此過程中逐漸強大起來。時至公元576年,兩國已從勢均力敵演變為周強齊弱。北齊後主高緯再也沒心思抱著他那玉體橫陳的妃子馮小憐縱馬觀戰了。他要逃,逃去哪裡呢?

蘭陵王是完人嗎?也許他更像暗夜星光

圖片來自網絡與電視劇《蘭陵王》劇照

他首先想到了北面的突厥,於是趕緊將山西兵權交到堂兄高延宗手中,對他說:“哥,幷州交給你了,我走了啊。”同為北齊政權奠基人高歡的孫子,高延宗顯然比高緯更對得起爺爺神武帝的血脈。他勸高緯別跑,表示自己願意力戰破敵,穩住北齊江山。然而高緯去意已決,當晚就驅馬出城,要不是屬下叩馬苦諫讓他放棄了一路向北的念頭,周齊相爭的局面也許可以提前一年結束。

北齊神武帝的諡號,實為後世追尊,其實高歡和其長子高澄都只是東魏權臣,並沒有當過皇帝。高延宗是高澄的第五個兒子,蘭陵王高長恭的異母弟,從小為二叔高洋所養。高洋在兄長高澄被刺之後,接替其執掌東魏權柄,然後以齊篡魏,成了北齊第一個皇帝。

長子高澄繼承了高歡的雄才,但同時性格暴虐。次子高洋霸略不及兄長,而變態過之。史載高洋篡位之後,因聽說“亡高者黑衣”,便問身邊的人:“什麼東西最黑呢?”對曰:“莫過於漆啦。”於是他就把“七”弟高渙抓了起來,裝在鐵籠中,關於地牢。沒過多久,他又因為三弟高浚勸他不要裸奔,把高浚也關了進去,讓他跟高渙作伴。

次年,高洋去探望籠中的兩個弟弟,前一秒還打算放其出來,轉念便起了殺心。他與北齊第一御用殺手劉桃枝隔著鐵籠一通亂刺,又扔火把,又填土石,最終將高浚與高渙活活燒死。

高洋對這兩個異母弟如此心狠手辣,卻很寵愛同母兄長高澄的兒子高延宗。然而被高洋這種叔叔養大的高延宗,會成為三觀端正的好青年嗎?難。

他做定州刺史時,曾在樓上大便,讓底下的人張嘴接住。又將豬糝混合人糞蒸煮,強迫左右服下,面有難色者就會挨一頓鞭子。當時高洋已死,北齊難得正常的皇帝高演聽說了,派人去把他打了一頓。後來他又用囚犯來試刀之利鈍,如此驕縱不法的惡行實在太多,連變態的武成帝高湛都看不下去,於是他又被打了一頓。兩頓毒打之後,他才有所悔改,只是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氣猶在。

蘭陵王是完人嗎?也許他更像暗夜星光

電視劇《陸貞傳奇》劇照

在他的諸多兄弟之中,蘭陵王高長恭是最知名的。公元564年,北周兵圍洛陽,北齊派斛律光、高長恭、段韶率兵救城。高長恭以五百騎突入周軍,直抵洛陽城下。城上人沒有想到援兵忽至,起初還不敢接應,直到高長恭“免冑示面”,才認出這位貌柔心壯的蘭陵王,遂下弩手救之。腹背受敵的北周軍隊方解圍而去。經此一戰,蘭陵王名聲大噪,齊軍將士作《蘭陵王入陣曲》歌頌之,高氏諸兄弟都頗感振奮,唯有高延宗說:“四兄非大丈夫,何不乘勝徑入?使延宗當此勢,關西豈得復存!”意即蘭陵王的戰功本不該止於救城,而當乘勝西擊,一舉滅了關西的北周政權。當時的高延宗年庚幾何,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等他親身經歷了晉陽之戰後,不會再說出這樣的話。

他不是看高長恭不順眼,相反,他是一個很重兄弟感情的人。異母兄河間王高孝琬死時,他哭得很兇,甚至用草紮成武成帝高湛的模樣,一邊鞭打一邊責問:“為什麼殺我兄長!?”高湛為此抽了他兩百馬鞭,使他差點送命。蘭陵王被毒死後,他邊哭邊寫奏摺,淚流滿紙。

蘭陵王是完人嗎?也許他更像暗夜星光

電視劇《蘭陵王妃》劇照

回到576年的晉陽之圍。高緯跑路了,留下高延宗。這裡上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戲碼,高延宗被部將擁立為帝。那麼他領軍打仗的天賦究竟如何呢?據說他體型肥壯,從背後看好像要往前伏倒,從前面看又像仰著身子,跟音容兼美的兄長高長恭差得很遠,還因為身材的問題經常被人嘲笑。不過他倒是個靈活的胖子,上馬之後勁捷若飛,氣力絕異,所向無前,竟能在周軍勢如破竹的進攻局面下,反殺他們個措手不及,甚至讓御駕親征的北周皇帝宇文邕差點死於亂軍之中。

蘭陵王是完人嗎?也許他更像暗夜星光

電視劇《隋唐演義》劇照

這一戰齊軍大捷,收功後的北齊士兵大概以為宇文邕已死,放鬆了警惕,洋洋得意地入教坊飲酒慶功,醉得不省人事。高延宗有心制約,但畢竟威望不足。待周軍捲土重來,齊軍便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

北周武帝宇文邕真不是一般的君主。如果把當年互相爭雄的高歡(東魏權臣)和宇文泰(西魏權臣)

算作一輩,那身為宇文泰兒子的宇文邕,應比北齊後主高緯長了一輩。兩者命運幾何?梟雄二代生於憂患,梟雄三代死於安樂。

蘭陵王是完人嗎?也許他更像暗夜星光

電視劇《蘭陵王》劇照

宇文邕在位前期,軍政大權一直掌握在宇文護手中,為此他韜光養晦十三年,才終於在三十歲時除去了這個北周頭號權臣,得以親政。而高緯呢?他“承武成之奢麗,以為帝王當然。”說來也可憐,高緯不善言辭,屬於重度內向患者,看到大臣老說不出話來,只有面對暱近的小人才能放鬆。生活豪奢自不必說,腦子可能還有點問題,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是彈得一手好琵琶了。他對乳母陸令萱言聽計從,使其在宮中的地位與太后等同;又將自己的犬馬、鬥雞、獵鷹封以“郡君”、“儀同”等官銜,荒謬到這種程度,連司馬溫公都懶得下筆點評……所以高緯怎可能是宇文邕的對手呢?

蘭陵王是完人嗎?也許他更像暗夜星光

電視劇《陸貞傳奇》劇照

宇文邕逮到高延宗後,主動下馬,握住他的手,表明自己沒有加害之意。當然了,高延宗暫時可以不殺,北齊都城鄴卻不能不取。宇文邕問高延宗怎樣才能攻下鄴城,你們猜高延宗會怎麼說呢?

高延宗先推託了一番,最終不得已說了實話。第一句是:“若任城王據鄴,臣不能知。”

任城王即高湝,看名字的偏旁便知,他也是高歡的兒子,跟高澄、高洋、高湛是同輩人,為高緯叔父。真以為我大齊沒人了嗎?雖然用兵如神的名將段韶已是一抔黃土,從無敗績的斛律光遭忌而死,一戰封神的蘭陵王也被高緯鴆殺。但我爺爺神武帝的子嗣中,尚有碩果僅存的任城王,他明察忠直;我的異母兄中,也還有位居大將軍的高孝珩,他將自請逆戰;宗室高勱、大臣斛律孝卿都是可用之人……可是,可是……

高延宗話鋒一轉,說出了第二句:“若今主自守,陛下兵不血刃。”

如果鄴城由高緯自守,那陛下也不必問什麼攻城之策了,周師克之兵不血刃。

果然,高孝珩請高緯把宮人珍寶賞給將士,高緯沒同意。斛律孝卿建議高緯親勞將士,還幫他寫好了講稿,叮囑他“宜慷慨流涕,以感激人心”。誰知高緯一見到這麼多人,演講恐懼症就犯了,根本不記得斛律孝卿給他寫的稿子,只好用大笑來演示尷尬。他笑,左右亦笑,差點沒把將士們氣死。

最後高勱提出趁北周輕敵之際背水一戰,高緯照樣沒有接受,而是選擇帶著馮小憐逃往青州,打算入南陳避難。但他的逃亡計劃沒有成功,北齊隨之滅亡。

高湝失敗了,宇文憲問他“何苦至此”,他回答:“下官神武皇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獨存。逢宗社顛覆,今日得死,無愧墳陵。”他雖沒能守住父兄基業,但死而無愧。至於敗亡的原因,他沒有多說。還是侄子高孝珩直言無諱,他一怪天命,二責後主,三曰宰輔非柱石之器,雖未言及北齊內部派系的鬥爭與消耗,但從人的能力的角度解釋錯綜複雜的局面沒有得到合理整頓以致國破家亡的原因,也不能算錯。

高孝珩:“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諸父兄弟,無一人至四十者,命也。嗣君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斧鉞,展我心力耳!”(《資治通鑑》)

李延壽寫《北史》時,曾評論道:“若使蘭陵獲全,未可量也。”宇文邕滅齊之後,下詔為斛律光贈諡改葬,稱:“此人在,朕安得至鄴!”算起來,襄助北周克齊的頭號功臣,難道不正是那迫害本可抵禦外侮的高氏子孫,又將斛律光滅族的後主高緯嗎?

蘭陵王高長恭早想到了自己功高遭忌,曾試圖用聚斂財物的方法自穢,但最終還是等來了一杯毒酒。其實他本人既不貪財也不好色。高湛命人為他買妾二十人,他只受其一,死前還將千金債券燒得一乾二淨。斛律光亦冤,見劉桃枝撲到自己背上,他自知不免,嘆了一句:“我不負國家。”

高氏亡國了,高緯和高延宗都被帶到了長安。眼看曾經的北齊皇帝被周主要求於宴上起舞,高延宗悲不自勝,屢次想服毒自盡,幸被婢女阻止。後來周人又誣告高緯謀反,這罪名將牽連所有宗室,其餘人都爭相自陳無罪,唯有高延宗泣而不言,他是真想死了。

李延壽認為高澄的幾個兒子“鹹有風骨”,高延宗自是其中之一,高長恭與高孝珩更不必說。但他們的光芒終究微弱,猶如魏晉南北朝漫長黑夜中的繁星幾點,生時不得廓清寰宇,只能孤高自照。死後即被白晝隱沒,葬身歷史洪荒。若非蘭陵王有曲樂傳世,誰會記得?

蘭陵王是完人嗎?也許他更像暗夜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