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散文之窗: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秦時明月漢時關,星移斗轉,一個地方生命的彈性莫過於它那歷史的跨度,白衣,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始建於秦漢時期的它,在晉朝被喚作柳州城。它以古韻悠悠的身姿走過秦磚漢瓦,沒留古道,卻憑添西風;沒留瘦馬,卻平添夕陽;沒留西下,卻平添斷腸人在天涯……一切關於人間的喜怒哀樂、一切關於上蒼的陰晴圓缺,都以光陰的慵懶化作平易近人的輕疼,就連那輕描淡寫的遠山,似乎都在因白衣而惆悵。厚重悠遠的歷史為白衣增添了不盡的典故和傳說,文化古蹟宛如流經它面前的那一江帶字的春水,波光粼粼無絕期,笑語潺潺起好夢。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行走在青石板的街頭,我體驗更深的是一種溫和,彷彿一張佈滿老繭的大手在撫摸受傷的心。然而,千年古鎮的白衣那種惠風和暢,禮樂和鳴的情景卻沒有閃現腦海。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歷史在這個古老的地方多次打結,甚至是難解的死結,尤其文革中的極左思想的泛濫成為死結中的死結。在中國的文明進程中,早熟的農耕文明作用給民生的更多是一種傷害,一種力透紙背權力的傷害。作為白衣,當然無法遊離於歷史之外,昔日的達官顯貴、商賈行人都在這種歷史的地衣裡化作微風。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秦漢時期的中央集權無意間打量了白衣,那時,萬里長城已爬上中國的版圖,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它被置州設縣,喚作柳州只因其城沿巴河而建,上起風灘,下至鐵匠灘止,兩岸柳絲如注,好似風簾等待伊人相掀,又如思緒纏繞佳人而臨,是中國的詩經文化薰陶出柳州城這種地名。諷刺的是歷朝的暴政傷害了這種詩意的民族特性,柳州也只是留下一堆美好的道德軟件與嘆息。宋朝更名為“萬榮郡”,可惜的是宋朝沒能萬榮到底,徽宗趙佶因只貪圖享樂而被金國俘虜。到了明朝神宗十二年,又更名為“永睦縣”,這樣的地名道出中國“和”的文化內核,但作為統治者,“和”的中庸之道才是他們極力追求的境界,民族個性標本中那種對公正與自由的樸素嚮往常常又與政治單方面所追求的“和”相牴觸,於是後來,又改名為“永康縣”,這樣,“柳”“榮”“睦”“康”這一不斷更名的過程,正是一個民族追求美好精神的工藝流程,由“柳”這樣的實物逐漸向更高的精神境界過渡。白衣能歷經這四種過渡其實是無比幸福的,其意義在於囊括了整個中華民族努力構建民族骨骼的寫照。到了清朝的光緒年間,因此地的寺院白衣庵毀於大火,於是乾脆被改名為“白衣”至今,有鳳凰涅槃的歷史嗅覺於其中。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名符其實——這個成語,對白衣來說還算有點淺薄,它每次的更名都與歷史照面,也整體將國運提升到理想的高度:有和生萬物,萬物和興,天道和運,地勢和行。溫良恭謙似水涓涓,孝悌忠信如林密密,這便是白衣與歷史一道一次又一次蛻變的精神氣質。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白衣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差點改變了中國的近代歷史。假如中國的“戊戌變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一樣進行到底,那麼中國就不會被外敵侵略,那麼中國今天的歷史就會省去很多騰飛的必要條件。進士吳德肅,是“戊戌變法”上海強學會的發起人之一,後慘遭殺害,近代思想家黃道憲曾寫詩以哀之;吳德肅之子吳鐵樵也是“戊戌變法”時的激進分子。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鳳凰展翅撲蒙溪,小閣點燈照白衣。鯉魚瓣子回頭望,步步登高上雲梯。”這是白衣的地理寫真,登高是它永恆的主題。古鎮文化、翰林文化、歷史文化、生態文化為古鎮注入血液與精魂。“古柳州城遺址”“吳氏官邸”“三宮六廟”“孝節牌坊”“魁星點鬥”“美女曬羞”等景點,還在透過幾柱煙塵盡情窺探。徽派建築隱約可見,充滿深情。尤其,古建築“禹王宮”“文昌閣”“萬壽宮”的紅牆黑瓦還在斑駁陸離中無聲地訴說著屬於它的歷史、屬於它的過往。穿過誰的黑髮誰的眼,那些古牆、石門、石獅、字畫,把中國承載最多思想的古鎮再次輪番料理;“白衣古鎮先後走出翰林進士三人,七品以上的官員十多人;這裡,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地上地下都是文物,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處。宮殿寺觀、牌坊石闕、閣樓亭臺、雕樑畫棟、軒府楹聯、公館府邸、古宅門、古井、古樹、古路比比皆是。色彩斑駁的封火牆,散發著古鎮厚重的文化底蘊。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柳州民歌》《小角樓釀酒技術》還在散發活力,傳統飲食技藝《白衣全魚宴》被央視《文明密碼》欄目特別挖掘並播放;白衣的生態以靈動著稱,露、霧、雲、雨所散發出的氣象更像某種精神、某種升騰的精神,多變而初心不改,少怨還好夢陡增。點點白鷺結伴,筆筆藍舟催發。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時光荏苒,古鎮已被時代塑造成白衣天使,真正解開了歷史留給它的一個又一個結,讓通往“康”的生命主線變得順暢、豁達和通透。五山環抱,集聚巴山眾水之氣韻;一水轉繞,總彙華夏博愛之精神。觸摸古鎮厚重歷史,目睹古鎮滄桑鉅變,白衣的蝶變讓這裡的時空可深可淺,一深便深入歷史的骨髓,一淺便淺到今天的笑顏。如果此生我有多餘的情感枝條,那麼我依然要全部輕打在白衣身上,將所有的愛都移情白衣。其形敬敬、其色誠誠、其心懇懇、其意斟斟 。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站在宋朝岳飛手書的“忠孝廉潔”石刻之下,白衣,我多想愛透你呀。唯四海翹首,八方嘆驚。 繼往開來,待我後生!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作家簡介: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作家孫百川近照

孫百川,四川平昌人,平昌中學高級教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詩集《過早的雨季》、《疼痛的韻母與你拼成歌聲》,長篇小說《飛來豔福》、《晚風》、《文人阿強》,散文、散文詩集《黑板上只剩下我和你》。散文《二姐》獲《國防時報》鄉音副刊優稿大賽一等獎。

孫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本文審稿:張學文

插圖攝影:孫百川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