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散文之窗: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秦时明月汉时关,星移斗转,一个地方生命的弹性莫过于它那历史的跨度,白衣,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始建于秦汉时期的它,在晋朝被唤作柳州城。它以古韵悠悠的身姿走过秦砖汉瓦,没留古道,却凭添西风;没留瘦马,却平添夕阳;没留西下,却平添断肠人在天涯……一切关于人间的喜怒哀乐、一切关于上苍的阴晴圆缺,都以光阴的慵懒化作平易近人的轻疼,就连那轻描淡写的远山,似乎都在因白衣而惆怅。厚重悠远的历史为白衣增添了不尽的典故和传说,文化古迹宛如流经它面前的那一江带字的春水,波光粼粼无绝期,笑语潺潺起好梦。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行走在青石板的街头,我体验更深的是一种温和,仿佛一张布满老茧的大手在抚摸受伤的心。然而,千年古镇的白衣那种惠风和畅,礼乐和鸣的情景却没有闪现脑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历史在这个古老的地方多次打结,甚至是难解的死结,尤其文革中的极左思想的泛滥成为死结中的死结。在中国的文明进程中,早熟的农耕文明作用给民生的更多是一种伤害,一种力透纸背权力的伤害。作为白衣,当然无法游离于历史之外,昔日的达官显贵、商贾行人都在这种历史的地衣里化作微风。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无意间打量了白衣,那时,万里长城已爬上中国的版图,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它被置州设县,唤作柳州只因其城沿巴河而建,上起风滩,下至铁匠滩止,两岸柳丝如注,好似风帘等待伊人相掀,又如思绪缠绕佳人而临,是中国的诗经文化熏陶出柳州城这种地名。讽刺的是历朝的暴政伤害了这种诗意的民族特性,柳州也只是留下一堆美好的道德软件与叹息。宋朝更名为“万荣郡”,可惜的是宋朝没能万荣到底,徽宗赵佶因只贪图享乐而被金国俘虏。到了明朝神宗十二年,又更名为“永睦县”,这样的地名道出中国“和”的文化内核,但作为统治者,“和”的中庸之道才是他们极力追求的境界,民族个性标本中那种对公正与自由的朴素向往常常又与政治单方面所追求的“和”相抵触,于是后来,又改名为“永康县”,这样,“柳”“荣”“睦”“康”这一不断更名的过程,正是一个民族追求美好精神的工艺流程,由“柳”这样的实物逐渐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过渡。白衣能历经这四种过渡其实是无比幸福的,其意义在于囊括了整个中华民族努力构建民族骨骼的写照。到了清朝的光绪年间,因此地的寺院白衣庵毁于大火,于是干脆被改名为“白衣”至今,有凤凰涅槃的历史嗅觉于其中。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名符其实——这个成语,对白衣来说还算有点浅薄,它每次的更名都与历史照面,也整体将国运提升到理想的高度:有和生万物,万物和兴,天道和运,地势和行。温良恭谦似水涓涓,孝悌忠信如林密密,这便是白衣与历史一道一次又一次蜕变的精神气质。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白衣地灵人杰,人才辈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差点改变了中国的近代历史。假如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样进行到底,那么中国就不会被外敌侵略,那么中国今天的历史就会省去很多腾飞的必要条件。进士吴德肃,是“戊戌变法”上海强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后惨遭杀害,近代思想家黄道宪曾写诗以哀之;吴德肃之子吴铁樵也是“戊戌变法”时的激进分子。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凤凰展翅扑蒙溪,小阁点灯照白衣。鲤鱼瓣子回头望,步步登高上云梯。”这是白衣的地理写真,登高是它永恒的主题。古镇文化、翰林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为古镇注入血液与精魂。“古柳州城遗址”“吴氏官邸”“三宫六庙”“孝节牌坊”“魁星点斗”“美女晒羞”等景点,还在透过几柱烟尘尽情窥探。徽派建筑隐约可见,充满深情。尤其,古建筑“禹王宫”“文昌阁”“万寿宫”的红墙黑瓦还在斑驳陆离中无声地诉说着属于它的历史、属于它的过往。穿过谁的黑发谁的眼,那些古墙、石门、石狮、字画,把中国承载最多思想的古镇再次轮番料理;“白衣古镇先后走出翰林进士三人,七品以上的官员十多人;这里,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地上地下都是文物,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处。宫殿寺观、牌坊石阙、阁楼亭台、雕梁画栋、轩府楹联、公馆府邸、古宅门、古井、古树、古路比比皆是。色彩斑驳的封火墙,散发着古镇厚重的文化底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柳州民歌》《小角楼酿酒技术》还在散发活力,传统饮食技艺《白衣全鱼宴》被央视《文明密码》栏目特别挖掘并播放;白衣的生态以灵动著称,露、雾、云、雨所散发出的气象更像某种精神、某种升腾的精神,多变而初心不改,少怨还好梦陡增。点点白鹭结伴,笔笔蓝舟催发。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时光荏苒,古镇已被时代塑造成白衣天使,真正解开了历史留给它的一个又一个结,让通往“康”的生命主线变得顺畅、豁达和通透。五山环抱,集聚巴山众水之气韵;一水转绕,总汇华夏博爱之精神。触摸古镇厚重历史,目睹古镇沧桑巨变,白衣的蝶变让这里的时空可深可浅,一深便深入历史的骨髓,一浅便浅到今天的笑颜。如果此生我有多余的情感枝条,那么我依然要全部轻打在白衣身上,将所有的爱都移情白衣。其形敬敬、其色诚诚、其心恳恳、其意斟斟 。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站在宋朝岳飞手书的“忠孝廉洁”石刻之下,白衣,我多想爱透你呀。唯四海翘首,八方叹惊。 继往开来,待我后生!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作家简介: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作家孙百川近照

孙百川,四川平昌人,平昌中学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过早的雨季》、《疼痛的韵母与你拼成歌声》,长篇小说《飞来艳福》、《晚风》、《文人阿强》,散文、散文诗集《黑板上只剩下我和你》。散文《二姐》获《国防时报》乡音副刊优稿大赛一等奖。

孙百川:移情白衣|散文

本文审稿:张学文

插图摄影:孙百川


关注文学天空,阅读更多精彩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