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如果他不曾出山,曹操或許能在有生之年統一全國

東漢末年,如果他不曾出山,曹操或許能在有生之年統一全國

東漢末年,戰亂不斷,先是黃巾起義,而後董卓亂政,導致整個天下哀聲四起,民不聊生。在這種環境下,那些本想展現自身才華與能力的人,也紛紛隱居山林躲避戰亂,被人稱為隱士。

說到隱士,你會想起誰?是擅長縱橫之術的千古奇人鬼谷子,還是簞食瓢飲、身處陋巷的孔師之子顏回?亦或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陶淵明。無論哪個,這些隱士都有常人無可比擬的才能,甚至有的能改變天下大勢。

東漢末年,如果他不曾出山,曹操或許能在有生之年統一全國

公元196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後東征徐州斬呂布,官渡之戰滅袁紹,基本實現北方的統一。這時的曹操雄姿英發,揮師百萬南下,進攻孫權,企圖統一全國。然而沒想到的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一人,阻止了曹操稱霸天下的野心。

諸葛亮出山後,先是聯合孫權抵擋曹操南下,接著佔據荊州、巴蜀等地,實現天下三分的局面。而曹操眼睜睜看著劉備發展壯大,卻沒有任何辦法,發次出兵全都被諸葛亮擋住,最終鬱郁而死。

東漢末年,如果他不曾出山,曹操或許能在有生之年統一全國

如果諸葛亮不曾出山,赤壁之戰的勝利可能會向曹操偏移。為什麼這麼說呢?曹操兵多將廣是一個原因,同時手下還有經常與周瑜打交道的蔡瑁、張允,由他們訓練出來的水軍未必打不過周瑜;其次,劉備當時是沒多少人的,同時不熟悉水上作戰,起不了太大作用。

孫權太過保守,只會守家業,而劉備尚未發展起來,如果沒有諸葛亮,曹操或許真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統一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