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让我们自尊自信的成长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经典咏流传》狠狠抓住观众的心,其中的一首支教老师梁俊和他的学生们咏唱的清朝诗人袁枚的《苔》,从无人知晓到大红大火,而其他诗歌的热度远远比不上。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首诗告诉我们:我们虽然现在平凡,虽然现在没有作为,但是只要我们自尊自信,同样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如牡丹花那般绚丽地绽放。


春节过后,2018届高三的学生就要开始面临自己的人生抉择了。小凌老师所在的中学是离县城40多公里的一个普通中学,生源较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都比较差,除了少数能考上本科的同学外,绝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去读专科学校、高职学校,甚至是走向社会。在2018年2月份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学生就开始准备自主招生、学考招生,大部分学生开始上网查找各个大考学校招生简章,咨询老师关于平行志愿、现代学徒制等问题。尤其是学考成绩较低的学生,更是成天惶惑,因为如果录不到3A学校,他们就要去3B学校,学费上万的专科学校,家庭负担太大了!

教师的职责最首要的是教育,其次才是教学。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针对目前的状况,小凌老师多次召开班会,既和学生宣讲自主招生的报考流程、平行志愿的填报、具体志愿的答疑,又和学生展开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我们的未来”。

在班会过程中,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现在基础太差,可能考不上大学;上了大学,学历太低,以后走向社会很难有什么作为;有的学生抱怨自己出生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先天条件决定了自己未来有限;还有的学生引述2017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的语录: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一股浓浓的悲观情绪盈绕在教室的上空。但是,不少学生同样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列举了古往今来从农家出身但是最终大有作为的名人志士。

小凌老师最后作总结感言:我们现阶段成绩差,只能代表我们在学习成绩上的失败,但是只要我们自尊自信,敢闯敢干,未来职场30多年,谁又敢说自己不能在横流的沧海中博击,闯荡出人生的另一番成绩呢?就像《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出身平凡,乃万千沙尘中的一粒,我们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我们要学那苔花,虽小却活得自在。米粒之珠也放光华!

朋友,你们是如何看待山村里的普通中学生的未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