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之三:黑洞和宇宙起源

《时间简史》之三:黑洞和宇宙起源

黑洞

多年前当我读到地球只是宇宙一粒尘埃的时候,除了震撼外更激起了无穷的好奇心,从此以后对于宇宙方面的知识一直保持着求知心,不为别的,只为满足个人的好奇心,经常开玩笑说,如果有生之年,可以踏上宇宙飞船去探索未知的宇宙,若要自愿报名,一定会去,只因为星尘大海,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在时间面前,没有什么是永生的,包括恒星一样,太阳预计还能再活个50多亿年,当然这个时间太过于漫长,漫长到人类都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存活到那一天,若真能存活到那一天,按科技树的发展速度,应该可以进行星际殖民了。

大而不倒在经济界有时会存在如此现象,但是放在宇宙这个尺度下,越是大的恒星估计会后悔为嘛变得如此之大,受自身引力的影响,恒星越大,为了抵抗内在的引力,只能越热,而越热就需要更多的燃料,结果有些过大的恒星可能仅仅存活1亿年左右,我们的宇宙已经走过136亿年了,也就是说无数曾经热闹的恒星已经走向了死亡。

理解概念很重要,强德拉塞卡计算出;

一个大约为太阳质量一倍半的冷的恒星不能支持自身以抵抗自己的引力。(这质量现在称为强德拉塞卡极限。)若是小于这个极限的恒星最终变成白矮星,另有差不多的会成为质量更大的中子星。若是超越这个极限,黑洞就此形成。

科学家们知道某处可能有一个黑洞,但是诡异的是看不见。由于光线无法逃离黑洞,所以黑洞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证明出来的。自从黑洞被人类发现了以后,对于黑洞的知识快汗牛充栋了,但我们对于黑洞是不是已经了解得十分透彻呢,也许是一无所知。

自从黑洞被当作常识来认知后,无数关于黑洞的研究接踵而来,对还是错,只能说科学在黑洞理论面前就是一个玩笑,任何的奇思异想都有它一定的道理。

其中有一个理论就认为,我们的宇宙就处在黑洞当中,只不过是另一个宇宙黑洞的产物。这也是本书和一些理论想要找出来的答案,我们宇宙的起源在哪?终极在哪?也许会有一个看不去合理的答案,却永远得不到证实。

宇宙的起源

《时间简史》之三:黑洞和宇宙起源

其实应该说是我们宇宙的起源,多宇宙或是平行宇宙学说已经开始有人研究,只能说在如此大的尺度上,一切的探讨都有其可能性。

对于大爆炸的理论上来说,多数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到底是一个点产生的大爆炸,还是我们的这个三维宇宙只是四维空间里的一张宇宙膜,与另一个三维宇宙膜交错时可能会产生类似爆炸的情景,不管怎么说,大爆炸理论基本上已深入人心,毕竟我们总得暂时相信点什么,否则在没有假设的基础上,无法往前奔跑。

虚无中有一个奇点,时间和空间在这个奇点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了,突然砰的一声,奇点爆炸了,无数物质就此产生,从此我们的宇宙开始了膨胀之旅,到如今却是越胀越快,也许会永无止境的膨胀下去。

因为有大爆炸理论的支撑,有一个基本的常识则是我们的宇宙有界但无边,若要理解放到小尺度上看地球就会明白了,地球有界但是无边,对于球体来说,界限是分明的,但是那里是最终的边呢?

当站在四维的角度去看,或是站在大爆炸的那一时刻来看,我们宇宙的泡泡正在快速被吹大,结果教派有话说了,那是上帝发的力,不然怎么会无中生有产生我们的宇宙呢,只不过上帝发完力后去休息了,任由我们这个宇宙泡泡无限制的吹下去了。

科学家们会郁闷,因为无法证伪啊,只能装作听不见了。

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人类为了寻找到自身的起源,结果冒着把自己送进坟墓的危险创造了生化人,起源貌似找到了,但却依旧没办法解决另一个问题,创造我们的巨人又是如何起源的?

也许这就是一个永远无解的答案,也许站在我们这个宇宙泡泡外面的一个生物会很好奇,这个泡泡里的小东西们到底在干嘛呢?总是在原地打转,却无法超越泡泡出来。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第一句话是:“每一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要知道宇宙的起源和终极的真相。

真相也许永远无法探知,但在探知真相的路上努力跋涉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