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了幾百種成都小吃,最值得推薦的居然才5毛錢,還看緣分!

你有多長時間沒有聽到過在街頭小巷響起的“叮叮聲”了?這是70—80年代的集體回憶,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彩虹糖、當然也沒有巧克力,能花5毛錢買上一袋叮叮糖,可以說是童年最甜的事情。

我吃了幾百種成都小吃,最值得推薦的居然才5毛錢,還看緣分!

留在我印象中的糖也就那麼幾種,白沙糖、紅糖、大白兔奶糖、三角形的薑糖,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挑著籮筐的售賣的“叮叮糖”。“叮鐺、叮鐺、叮叮鐺,叮鐺、叮鐺、叮叮鐺”的鐵器敲打聲傳入耳中,時有時無的節奏總讓我猜不透。這是多麼熟悉但又遙遠的聲音,那是“兒時“的召喚,是在叫喊“釘糖、釘糖、釘釘糖,釘糖、釘糖、釘釘糖”,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

我吃了幾百種成都小吃,最值得推薦的居然才5毛錢,還看緣分!

叮叮糖其實是用小麥加糖熬製而成,經過拉伸後製成粘牙的一種白色的硬糖。那時候大部分家庭都沒有錢,叮叮糖就是大眾可以消費的起的零食了。

我吃了幾百種成都小吃,最值得推薦的居然才5毛錢,還看緣分!

那個年代叮叮糖可以用錢買,也可以用可回收物品換,如牙膏皮、廢舊報紙、書本等等。二分錢或一片用過的牙膏皮可以換一小塊叮叮糖。我記得有一次,挑著叮叮糖的大爺從家門前過,老遠就能聽見聲音,因為沒有錢就偷偷把只用了一半的牙膏擠掉了,用牙膏皮換了一小塊糖。吃完後,嘴是甜了,但母親回了後,可沒少挨一頓揍!

當然每次都不長記性的,下次不拿牙膏就是,換做鍋碗瓢盆一類,只要老闆收,啥都給,那時候的糖是真的甜到心裡了。

我吃了幾百種成都小吃,最值得推薦的居然才5毛錢,還看緣分!

如今,成都的街頭巷尾找不到一家固定的店面購買,只能是偶爾聽到記憶中的聲音,循著聲音找過去,現在的小孩子對這個沒有一點興趣,他們吃的糖比這甜多了,但是應該沒有一種比這更讓人懷念的。

我吃了幾百種成都小吃,最值得推薦的居然才5毛錢,還看緣分!

網上有人說這種糖起源於香港,同樣也有人傳說是杜康與妻子創造出的它,直到,清朝道光年間一個叫李世鴻的人開始在成都製售叮叮糖。網上同樣有售賣手工麥芽糖的,只是沒了記憶中的味道,沒了那些美好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