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諸侯好玉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首先是受當時社會生活的影響。戰國也是各諸侯國爭戰不休、社會劇烈動盪的時期。

中國歷史上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全國為止的這一段歷史,稱戰國,計255年。當時神州大地有魏、趙、韓、齊、秦、楚、燕七個大國,稱為“戰國七雄”。因其時國與國之間戰事連綿,故史稱戰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時期,諸侯國間戰爭不斷,但相互間競爭大於對抗。值得一提的是,戰國時期謀士遊說之風盛行,使戰事不僅依靠實力,也注重謀略。這種以兼併、擴大自己勢力範圍為主要目的的戰爭,破壞性相對較小,競爭相對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於文化的發展,同時對戰國玉器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影響之一,各諸侯國玉器進一步發展。其時由於政治、文化和對外交往及商品經濟發展需要,各國都注重發展玉器,不僅韓國、魏國、趙國、燕國、魯國、越國、楚國、秦國等強國有精美的玉器工藝,連地盤小、國力弱的中山國、曾國、隨國等也有令人歎為觀止的玉雕藝術。因此,稱戰國諸侯奢玉,一點也不過分。其時琢玉業是官方重要手工業之一,作坊多設在首都。考古學家已在鄭韓故城、洛陽東周王城及鳳翔秦都雍城等地,發現一批琢玉工場。據目前資料,以楚國玉器數量最多,琢工最精,藝術水準最高。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曾國)獸面紋玉琮

高5釐米,寬6釐米。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新石器時代在神州大地風靡一時的玉琮,至戰國時期呈現出最後的餘輝,其時時作玉琮非常罕見,大多數是利用齊家文化、西周玉琮進行改制,方法有三種:一是剖切作為琢磨新玉器的玉料;二是添座加蓋,改作他用;三是表面加刻紋樣。此玉琮為西周矮琮形制,戰國早期在器表通體加刻形象生動的主題獸面紋,並附刻捲雲紋、陰線紋、細網格紋。細網格紋是戰國新式紋樣。

影響之二,玉器成為國家重器。夏商周三代,國之重器基本以青銅器為主,特別是青銅鼎,是國家的象徵。《左傳》曾載夏鑄九鼎,因亡國而鼎遷於商及周的故事。至戰國時期,青銅器雖仍以獨特的藝術風格繼續發展,而它作為國家之重器的地位開始動搖,由玉器取而代之。卞和獻玉璞予楚王,和氏璧,完璧歸趙,以及傳國璽的故事等,均發生在戰國時期,充分說明玉器在當時社會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影響。(圖右下角V我 )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宗周)谷紋玉璧

直徑11釐米。陝西省長安縣韋曲北出土。戰國時期是中國玉璧最輝煌的時期,不僅因為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和氏璧的故事就發生在戰國時期,還因戰國玉璧在表面裝飾、內外出廓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戰國玉璧有內外分區璧、出廓璧、谷(捲雲、蟠虺)紋璧三種形式。此谷紋玉璧,扁平圓形,內外邊緣各琢一週突弦紋,兩面浮突密集的谷紋,並有陰線紋相連,脫胎於春秋淺浮雕蟠虺紋,又與戰國勾雲紋關聯。

影響之三,玉器成為國家的重要財富。戰國時期,上起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玉為貴,視玉為寶,玉器不僅成為個人的財富,也是國家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周時期楚國逐漸東遷及吳越兩國與楚屢次交戰,除政治因素外,掠奪礦藏資源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戰國策》載楚地多金玉,故玉金工藝特別發達。事實上,玉器在戰國時期既是國家財富,也是無價之寶。秦願以十五城換取趙國和氏璧,足以說明玉之不菲的價值。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魯式)雙區龍谷紋玉璧

直徑19.9釐米。山東省曲阜市魯國故城乙組52號墓出土。戰國時期玉璧成為價值連城的寶玉,成為顯示身份、國力的寶器。於是玉璧越做越大,越做越精,越做越多。玉璧做大了,單一紋飾就顯得比較單調,於是出廓,於是內外分區,飾兩種以上紋飾,如雙區龍谷紋玉璧,內區飾谷紋,外區飾四組雙尾龍紋,以絞絲紋間隔。兩面紋樣相同。據研究,戰國時期只有楚國、魯國能琢磨雙區龍谷紋玉璧,魯國還能琢磨三區龍谷紋大璧。

影響之四,玉器成為修復鄰里關係的重要饋贈品。當時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離不開玉器,君臣相處也離不開玉器,聘賢、聘女及逢吉過節更離不開玉器。玉器成為傳遞信息、連結友情的紐帶。楚襄王曾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雙,聘莊子為相。《荀子·大略》載:“聘人以圭,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當時的社會活動,玉器均可作代言物。一個戍邊疆場的人,如果得到一塊玉玦,只能繼續在那裡服務;若得到一件玉環,則可榮歸故里,因“環”與“還”同音,具歸還、返回之意。而“玦”與“決”同音,含拒絕之意。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曾國)透雕龍紋玉璜

寬16釐米。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嫻熟地使用透雕鏤空琢玉技藝,並將主題紋樣表現得更加生動活潑,神情並茂,是戰國玉器的重要琢玉成就,重要藝術特徵,在細長條形的玉璜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此扁平弧形玉璜,正面以透雕、淺浮雕、陰線刻等多種琢玉技藝,琢磨四龍、雙蛇、雙鳥等圖像,圖像嚴謹,以對稱方式左右展開。頂端有一同體雙首龍紋將左右兩部分緊密聯在一起。背面光素。

用途擴大

戰國玉器用途空前擴大,已滲透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和氏璧的故事,我們知道,玉器在戰國時期已應用於外交領域。從戰國玉器的諸多用途中,我們可概括為政治用玉、軍事用玉、生活用玉和喪葬玉等方面。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楚國)雙龍玉璜

寬17.5釐米。安徽省長豐縣楊公2號墓出土。西周時期龍形、龍紋、鳳紋玉璜並存,東周時期玉璜以龍形、龍紋居多,幾乎不見鳳鳥紋玉璜,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造型所需,雙龍首下垂,形態更優美;二是用途所求,以大璜祭祀求雨,雙龍可飲水。此玉璜呈扁平弧形,兩端下垂,鏤雕龍首紋,以細陰線進行細部刻描。雙龍同體的璜身,通體裝飾井然有序的谷紋,並以細陰線勾連成組。兩面飾紋相同,典型戰國晚期雙龍玉璜。

政治用玉,主要指政治、外交、祭祀、聘賢等與政治活動相關的用玉情況,這類玉器以玉璧、玉圭為多。楚國曾有“當璧立翮”的習俗,就是王位繼承人以是否碰到玉璧來決定能否繼承王位。玉圭是一種扁平長條形玉器,種類很多,有鎮圭、桓圭、信圭、躬圭、穀圭、青圭、大圭、琬圭、剡圭等。玉圭形式既多,用途也多,不僅用來祭祀天地鬼神,象徵等級制度,也被用於朝覲、婚聘等。(圖右下角V我 )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楚國)鏤空龍鳳紋玉佩

長15.4釐米。安徽省長豐縣楊公2號墓出土。戰國時期的南方大國楚國,國力雄厚,人才薈萃,文化藝術燦爛輝煌,作品題材豐富多彩,內容高深莫測,技藝巧奪天工,創作出了許多獨一無二的精品力作,成為華夏瑰寶,此龍鳳玉佩是其中之一。形呈扁平形,以鏤空、淺浮雕、陰刻等高超技法,琢磨雙龍雙鳳圖像,龍在上,鳳在下,龍鳳皆同體相背而立,昂首闊步,並以祥雲巧妙連結龍鳳,龍鳳呈祥,精美絕倫。

春秋時期已經有相當數量的尚武玉器,戰國時期由於戰事的擴大和等級的提高,軍事用玉亦較春秋時期多,主要是玉帶鉤、玉韘、玉戈、玉具劍的大量增加。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曾國)透雕雙龍玉佩

長12.9釐米。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東周時期諸侯國的玉琢業越來越發達,許多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諸侯國,都擁有自己的琢玉業,生產的玉器,既有東周的時代特色,又有諸侯國的地方風格。曾國地處中原與楚的中間地帶,得兩地之優勢,故青銅玉石工藝特別發達。此透雕雙龍玉佩,近似扁平長方形,透雕鏤空,雙龍連體,龍首相背,尾部相連,左右對稱,以捲雲紋陰陽線、細陰線、網狀紋裝飾龍紋,紋樣精細。

戰國玉器禮性淡薄,加上賦予玉器道德觀念,同時又成為可以賣買的商品,因而生活用玉增加最快。戰國生活用玉有兩大類,一類是成套玉組佩的大量出現,另一類是實用生活用具的普遍使用。戰國玉組佩不僅數量多,結構複雜,而且器形大,趨向成套化而不是組合化,有的將整套玉組佩鏤雕成不可分離的一個整體,令人驚歎不已。戰國時期的生活用具玉器,有玉杯、玉羽觴、玉燈、玉奩、玉博具、玉梳等。(圖右下角V我 )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曾國)S形對龍玉佩

長11.5-11.6釐米。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戰國S形玉龍,不僅形態優美,而且多成雙成對,主要原因取決於二,一是取決於用途,佩掛時左右對稱,具有君子風度;二是取決於加琢磨工藝,成對玉龍琢磨,或上下對剖,或左右對稱,省工省料,事半功倍。此對玉龍,儘管形態、大小略有區別,但從玉料質地色澤觀察,為成形後對剖而成。扁平鏤空S形,出細陰線紋邊郭,龍身通體飾捲雲紋,以谷紋間隔,紋樣略粗。

戰國喪葬玉較春秋時期有較大變化,一是面幕玉器數量增加,結構較為複雜。二是由其它玉器改制的玉甲片廣為流行,這是漢代玉衣的雛型。三是玉龍、玉璧等,不僅作饋贈、佩掛等實用,也大量用於喪葬,但玉質較次,多用次玉(珉)製作,雕刻馬虎,草率從事。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國(楚國)鏤空龍形玉佩

長21釐米。安徽省長豐縣楊公8號墓出土。戰國S形玉龍,除單龍獨飛、雙龍同體、龍飛鳳舞外,還有許多是龍首鳳尾形,特徵是一個大龍首,輔飾若干小鳳首,形成一龍一鳳或一龍多鳳的現象,不知是否是當時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制在玉器藝術上的反映?鏤空龍形玉佩,出土一對,大小形態基本一致,主體紋樣為回首S形龍紋,輔飾紋樣為三鳳紋,兩面琢磨排列有序的谷紋,氣勢磅礴,為戰國楚國鏤空S形龍精品。

新款新式

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提高的顯著標志之一,是冶煉術有了進一步提高。鐵器的發明及使用,使玉礦的大量開採,大塊玉坯的切割、浮雕、透雕和線刻等綜合雕琢技藝的靈活應用成為可能。戰國時期以鐵器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在工具製造及加工技術方面,進行了一場影響廣泛的革命,對其時的製造業影響深遠,推動了玉器在造型、裝飾方面向更高藝術水平邁進的步伐,呈現出一派嶄新的面貌。(圖右下角V我 )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曾國)龍鳳紋四節玉佩

長9.5釐米。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精美的和田玉料多為籽料,籽料體量一般不大,如何在有限的體量內做出更大的體量,更多的空間,古代玉匠的聰明辦法,是利用不間斷的套鏈、套環等琢玉絕技,把玉器做大做精,不浪費一點玉料。此玉飾,由一塊和田白玉籽料剖解為四片(節),三個橢圓形環將其連成一體,以小做大,展開可佩,摺疊可藏。通體鏤雕7龍、4鳳、4蛇紋,並飾精細的龍鱗鳳羽紋,精美無比。

戰國玉器造型,方、圓幾何形玉器進一步減少,其背後原因可能是禮玉的進一步衰弱。其經典造型是S形龍鳳玉佩的大量湧現,這種玉佩形式多樣,千姿百態,有的單龍騰飛,有的雙龍戲遊,有的群龍相盤,有的龍騰虎躍,有的龍鳳合歡,將龍鳳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將龍鳳藝術刻繪得曲盡其美。S形藝術語言,孕育著陰陽太極、事物週而復始運動的客觀規律,是中國古代宇宙觀及認識論的形象概括,是中國藝術民族形式的母體,閃爍著強盛的生命力。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越國)鳳形玉佩

長3.3釐米。江蘇省無錫市鴻山鎮越國貴族墓出土。鳳鳥是中國古代玉器的主題紋樣,既有石家河文化的扁平蜷體鳳鳥玉佩,又有大量周代鳳鳥紋玉飾,但圓雕鳳鳥玉佩一直比較少見,鴻山越國貴族墓出土圓雕玉鳳三件,此為三件之中最精美的一件。青白玉質,受沁呈牙白色,額頭帶半透明的紅色圓點。鳳呈展翅飛翔狀,翅作S形,略高於鳳尾,鳳冠、鳳目凸起,以片狀羽線紋表示鳳鳥之羽翎,細如毫髮,為罕見東周微雕玉作。

隨著鐵鋼質工具在玉器加工方面的廣泛使用,S形構圖法則的靈活應用,春秋時期幾乎不見的鏤空技藝,在戰國玉器上大放異彩,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其特點是在器物的邊廓外加以鏤空刻畫,或雕龍鳳紋,或琢祥雲鳳鳥紋,裝飾韻味很濃。與鏤空琢玉密切相關的是,戰國還發明瞭套鏈琢玉術,即在一小塊玉料上通過鏤空及切剖技術,擴大玉的空間,增加玉的體量,達到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在玉組佩、玉具劍上應用得非常成功。這是戰國琢玉術的重大改進。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宗周)勾雲紋高足玉杯

通高14.6釐米。陝西省西安市西郊車張村秦阿房宮遺址出土。戰國玉器在成型、裝飾等方面的琢玉技術,達到了相當的高水準,設計琢磨出既科學合理又方便實用,同時又顯示玉之美的器皿,是重要成就之一。此玉杯材質呈糖色,溫潤細膩,由杯身和底足兩部分粘接成一器。杯身、底足外表分層琢磨柿蒂紋、捲雲紋、幾何紋、花瓣紋等,佈局合理,琢磨精細,為戰國晚期玉器裝飾風格。此杯原定為秦代,現有學者定為戰國,筆者從其說。

如果說春秋玉器表面花紋以蟠虺紋、捲雲紋、獸面紋占主導地位的話,那麼,戰國玉器一改春秋玉器繁縟的裝飾風格,向簡練、清新、規範化方向發展。谷紋、蒲紋、勾雲紋,成了戰國玉器的當家花紋。花紋佈局嚴謹,在玉器邊廓內精細刻畫,顯得井然有序。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曾國)雲紋玉梳

長9.6釐米。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梳篦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古稱為櫛,區別在於齒,齒粗而稀者稱為梳,齒細而密者稱為篦。此玉梳系用籽料切剖而成,淡青玉質,邊皮呈淺褐色,質感、色澤分明。略呈扁平長方形,分梳背與梳齒兩部分,梳背陰刻捲雲紋,梳具計23枚,呈均勻細密排列。頂端穿有一孔。此玉梳是戰國早期為數不多的貴族玉梳之一,既可梳理,又可束髮,融實用與裝飾於一體。

鑲嵌技術是中國古代重要工藝之一,曾得到廣泛的應用。反映戰國玉雕工藝水平標誌的另一方面,是鑲嵌技術的完善,當時琢玉業和金銀細工結合起來,將金銀銅鐵和玉、綠松石、琉璃等多種材料綜合使用,創造了錯金銀鑲嵌寶玉新工藝,成為玉雕作品的新貴,受到當時上層貴族的熱烈歡迎,爭相索求。(圖右下角V我 )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戰國(越國)橢圓形龍紋玉佩

長7.9釐米。江蘇省無錫市鴻山鎮越國貴族墓出土。東周越國琢玉水平本不高,滅吳後技藝大大提升,可能與越從吳國獲得大批玉器、玉匠有關,此玉佩是越滅吳後在吳地越國貴族墓發現的精美玉器之一。器呈長圓形,左右兩側帶雙穿扣系耳,單面雕,正面以十字形紋帶分為四區,各淺浮雕一回首龍紋,並填充陰線紋。此類玉飾,東周時期發現多件,是飾玉還是葬玉,確切用途待考。

戰國玉器不僅美在材質,美在工藝,美在造型,美在裝飾,而且美在整體,美在藝術。玉器雖是工匠藝術,但戰國玉器匠意大減,藝術趣味很濃,每件作品都有生動形象的藝術語言,主題明確,含義清晰,這是戰國玉器古典主義美的內在魅力。


藝術品企業洽購,金融質押,私下洽購大型拍賣 (圖右下角V我 )

徵集要求:1 瓷器類:中國各代官窯及民窯瓷器等

2 玉器類:高古玉,明清和田玉,田黃、雞血石等

3 雜項類:竹木牙雕、文房四寶、古傢俱、金銀器、青銅器等

4 書畫類:國內外歷代著名畫家、書法家作品、古書籍等

承諾:藏品沒問題,有價值的確保百分百成交,信譽擔保(太平洋保險指定藝術品承保

戰國時期“玉器”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