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後期該怎麼進行管理?技術要點有哪些?

狗貓烏托邦

水稻中後期該怎麼進行管理?技術要點有哪些?

答案:水稻中後期管理主要抓住揚花灌漿期水肥管理和病蟲害等方面,創高產。

水稻中後期水肥管理。

水稻在抽穗揚花灌漿期,對水的要求很關鍵,十分重要。農村有句俗話說:‘’稻打苞,水滿腰‘’。它的意思是說,水稻到抽穗揚花期,要有充足的水,來保證水稻的抽穗期、揚花期、灌漿期生長髮育的需要。一般水稻田水層要長期達到8~15㎝深為宜。水稻在孕穗、抽穗、揚花、灌漿等時期,需要充足的磷鉀肥來保證水稻籽粒的營養積累和生長髮育的需要。在抽穗期和灌漿期各用1%磷酸二氫鉀和2%的尿素溶液另結合防治病蟲害的藥物一起聯合噴藥兩至三次。


水稻中後期病蟲害的防治。

水稻中後期病害主要注意防病水稻的紋枯死、稻瘟病和菌核病;蟲害主要防治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粘蟲、飛蝨。防治紋枯病可用井岡黴素溶液噴霧,在水稻封行、抽穗揚花期、灌漿期各用藥一次。防治稻瘟病可用稻瘟淨、三環唑、稻康、瘟克等1500~2000倍溶液噴霧,每七天一次,注意交替用藥,防治2~3次。防治菌核病、細菌性條斑病,可用農用鏈黴素、菌毒清、施稻靈、可殺得、裁菌、葉枯寧等按各自的用量交替用藥。防治飛蝨、稻薊馬每畝用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溶液或廢柴油或廢機油400~500克噴霧,保持田中有淺水層20㎝,人工趕蟲,蟲落水觸油而死亡。防治稻苞蟲每畝用2.5%敵百蟲粉2公斤噴粉或用90%晶體敵百蟲150克加水80~100公斤噴施。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粘蟲可用25%二二三乳劑250倍溶液噴霧,90%敵百蟲1000~1500倍溶液噴霧,或用吡蟲啉1000~1500倍溶液噴霧。


總之,水稻中後期主要抓住水肥和病蟲害管理,提高產量。


旭日東昇付先

水稻中後期的管理關係到最終的產量,非常關鍵,但是究其管理的要點,無外乎還是那幾個字“水、肥、病、蟲”。

1、水分管理,要以間歇灌溉為主,既“前水不見後水,泡幾天田,曬幾天田”的方針來進行水分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孕穗期及揚花期需要保持田面的溼潤,否則易引起空癟率增高、結實率差的情況發生。之所以採取間歇灌溉的方式是為了減少長期積水產生的有害氣體以及減少倒伏的幾率。


2、肥料方面採取增施鉀肥促早熟以及提高結實率,減少後期氮肥的施用量,杜絕氮肥後移的現象。後期氮肥施入過多易引起水稻的貪青、倒伏、結實率低,並且氮肥施用過多營養生長旺盛,秸稈量過多。在破口期、齊穗期噴施三次磷酸二氫鉀,促進籽粒早熟與結實。磷酸二氫鉀注意選擇大品牌的產品,市面上90%的磷酸二氫鉀都是硫酸鎂假冒的,注意區分。

3、防病方面主要是防治稻瘟病與紋枯病。防治稻瘟病要在孕穗末期、破口期、齊穗期至少防病3次,可選擇殺菌劑與磷酸二氫鉀配合施用,降低成本;對於防治紋枯病方面很頭疼,目前還沒有明顯有效的防治紋枯病的藥劑,只能是在收穫作業中注意外來車輛進地前要清理乾淨輪胎及機車上的泥土。

4、蟲害方面要注意防治後期的稻螟蛉,保住後四片葉的功能葉。在噴施殺蟲劑時可選擇將葉面肥與殺蟲劑共同施用。後四片葉是供給籽粒灌漿、硬化的關鍵葉片,如果這四片功能葉受損,那麼有有機物的合成與積累將會受到影響,所以請做好蟲害的預防工作,保住後四片功能葉。


以上是我在北大荒水稻研發幾年工作的一些經驗,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俗話說,種莊稼“三分種七分管”,對於水稻來說也是如此,前期的管理相當於打基礎,中後期的管理相當於在基礎上做產量,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是不是中後期的管理比前期要頻繁?其實這是正常現象,中後期不會管理,產量肯定沒保證。

一般情況下,水稻在中後期,農民朋友最怕的有3種情況,它們是倒伏、秕粒和貪青,因為這三種情況,在不同程度上,都會造成減產,所以,下面小幫手就詳細說說這三種症狀以及防治辦法。

1、倒伏

倒伏情況不用過多介紹,大家都明白,一旦出現倒伏,產量必有減少,只不過是減多減少的問題,引起水稻倒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種植過密、灌水過深、種植較淺、氮肥施用過多以及病蟲害等,這些原因很常見,我們可以提前預防,也可以發生後有效防治。

首先種植密度不要過大,給予田間有充足的空氣流動,其次灌水不可過深,同時注意曬田,然後不要只施用或追施氮肥,磷肥、鉀肥也要跟上,另外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也要葉面噴施,最後就是病蟲害的防治,比如水稻鑽心蟲、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稻曲病等等,詳細用藥,這裡就不多說了,前面的文章有,大家可關注查看。

2、貪青

水稻貪青指的是在中後期該發黃時不發黃,原因是由於植株內的一些養分滯留在體內,葉片還是出現發青的症狀,導致千粒重下降。

引起貪青的原因也很常見,比如田間乾旱,沒及時灌溉;種植過密,田間通風通光性不好,光合作用減弱;氮肥施用過多或者過晚,導致後期肥效繼續被吸收,有朋友形容,就是營養過剩導致的。

知道了原因,在防治起來就很明朗了,比如種植過密的問題,上面已經說過,沒好處,其次是肥料管理上,不要盲目認為多就是好的,和人一樣,吃的太飽,也撐得難受,最後就是在灌漿期前後,田間不要太過於乾旱,可以淺水灌溉,少量多次。

3、秕粒

正常生長的水稻,秕粒飽滿,產量自然不多,而一旦田間秕粒佔比過多,產量不用說,輕則減少20%左右,重則不敢想象,引起秕粒的原因,主要是水稻在中後期出現過早衰退的情況,比如前期生長過於旺盛、中後期水肥跟不上、土壤通透性差,導致缺氧等。

預防措施也是大概那幾點,比如在抽穗期時,田間的水分要跟上,但不要過深;在灌漿期時,淺水為主,少量多次;在肥料的管理上,中期追施一次尿素,後期根據水稻的生長狀況,噴施多種營養的葉面肥。

以上3點就是水稻中後期容易發生的症狀以及預防措施,如果仔細看的朋友會發現,其實也就是幾個點,水肥管理、種植密度、病蟲害防治等,都是我們經常要做的一些農活,所以,大家對此也不必有過多的擔心,只要按照正常的管理,上面3種情況基本不會出現。

關於水稻種植管理方面,你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下面評論中留言,看到後會一一回復!


農民的小幫手

水稻在完成了分櫱階段,就要進行中後期管理。

一,及時控制分櫱。正常天氣下,對大田進行抽樣調研,當分櫱達到一定基數時,必須進行控櫱。汕稻16w穗/畝,粳稻18一20w穗/畝。若不控櫱,就形成大量的無效分櫱,既耗肥,又影響水稻通風。有效的辦法,傳統做法是排水糊腳泥。簡單做法,排水烤田,至田面裂紋後覆水。之後,乾溼交替。

二,適量追肥。水稻進入生殖階段,是水稻需水需肥高峰期,此時適量追施孕穗肥,看苗情而定。正常是每畝5kg尿素、10kg磷肥、10kg鉀肥。用三元複合肥,有15㎏即可。這樣做有兩大優點:(1),防止脫肥,增加有效穗,促進大穗,提高穗粒數和千粒重;(2),防止水稻後期早衰,達到活杆成熟,同時增強抗倒伏的能力。

三,防治稻曲病(稻粒上的綠灰包)。水稻抽穗前,噴施一遍多菌靈,穗後灌漿期再噴施一遍多菌靈,這樣就會在高溫高溼的氣候下,有效控制稻曲病的滋生,提高水稻品質。

四,防止脫水。大多農民在水稻灌漿後,就排乾田水,害怕收割時田塌,收割不便。其實,在連陰雨天尚可,一旦遇到後期乾旱,會造成水稻脫水而倒伏,造成減產。

五,防蟲治蟲。水穗在抽穗前,防治二化螟三代是必須的。很多人聞"藥"色變,其實只要用低毒的殺蟲雙200g/畝兌水噴施即可。噴藥時間很關鍵,若發現田塊多處稻葉背面,有蛛網似的卵塊時,及時噴藥,能藥到病除,而且省工省藥,達到環保。保證更綠色的做法是,在大田中裝置幾處黑光燈,也能有效防治蟲害的發生。

技術要點不再重複,總結為十個字:控櫱、防蟲、防病、追肥、防倒。老玩童談種田,幫你解決困難,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喲!


老玩童165612132

水稻中後期如何管理

在我們洞庭湖區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在我們農村,只要有田的都是種植水稻。

水稻插秧後過3-5天時間就會返青,返青後進入分櫱期,再往後就是水稻抽穗、成熟期。在我看來,水稻中後期是從水稻返青後分櫱開始的。這個時間段主要從肥、水、病蟲害管理作為重點關注。


水管理

水稻分櫱時地上莖葉、地下根生長比較快,對水份需要比較大,而且水層也有保溫作用,所以在分櫱期應保持3-5公分水位。在分櫱後期,也就是稻田分櫱達到80%時候應進行曬田,以防止過多的無效分櫱。

水稻進入抽節抽穗階段時應該進行乾溼交替的水管理,也就是水位保持3-5公分左右,待水自然落幹後再進行2-3天時間的曬田,然後再給田裡灌水,待自然落幹後再曬田,就這樣重複的進行到稻穀成熟。



肥管理

水稻返青後進入分櫱期時,需要及時的追加分櫱肥。一般在水稻插秧後5-7天時間追加分櫱肥,分櫱肥以施加尿素為主要肥料,每畝可用尿素3-5公斤。在分櫱的中後期再次施加一次分櫱肥,以促使分櫱水稻分櫱出來的苗長大。同時對葉面噴灑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的葉面肥。

抽節、抽穗後應追加氮肥和鉀肥的複合肥或者速效肥。


水稻抽穗後到稻穀成熟期間,應追加以磷肥和鉀肥為主的肥料以增加稻穀的千粒重。

病蟲害管理

水稻的主要害蟲有卷葉螟、稻飛蝨、二化螟、三化螟、稻苞蟲等,主要的病害有紋枯病、稻瘟病、葉斑病等病害。一方面需要每天到田間檢查水稻生長情況和是否有病蟲害,另一方面發生病蟲害的要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處理。

以上意見如有不妥之處的請留言交流。

我來自於洞庭湖區,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結交為朋友。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非常感謝你能夠對我文章點贊、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