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96169686
對於水稻市場來說,今年行情的確不容樂觀,更直接的講,2018年稻穀價格肯定會有所下降!為什麼這麼說?從政策導向、庫存擠壓、水稻增產、進口衝擊等角度來分析,對水稻價格都形成一定壓制。在多重壓力疊加下,除優質稻之外的大部分水稻來說,只能承壓下行。
一是託市價下調衝擊。
今年2月,國家公佈2018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130元,比2017年分別下調10、10、20元。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自2004年施行至今,2018年下調力度為歷年最大。這次下調是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而定。雖然通知強調給予種植水稻一定的政策補貼,但主要是對規模種植、新型經營主體展開。
二是“高”“去”雙壓共振。
首先是高庫存。目前國內政策性稻穀庫存超過1.55億噸,主產區國有糧庫基本糧滿為患,財政壓力巨大。2013年以來,託市收購年入庫量均在3000萬噸左右。粳稻在託市收購糧中佔比近一半,去庫存壓力大。而2014年以來政策性稻穀銷售緩慢,累計銷售不足3000萬噸。2017年陳糧拍賣,流拍率比較高。
第二是去庫存。加大庫存消化在2018年更加緊迫。2018年3月21日,國家糧食交易協調中心向市場投放2013、2014年產水稻240萬噸,今年去庫存大幕拉開。隨著一波又一波的拍賣,市場稻穀供應將隨之大增,而大米消費淡季又臨,剛性需求下降,一定程度將抑制稻價上漲。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的水稻出口量創10年新高,這說明在稻穀去庫存上,客戶目標已不侷限於國內。
三是種植預期利空。
前幾年來,由於種植大豆、玉米的收益始終不理想,水稻的高產高效引發部分農戶旱改水,水田面積逐年增加,產量也在不斷增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稻穀播種面積30176千公頃,比2016年增加13.6千公頃;稻穀總產量20856萬噸,比2016年增加162.6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2018年,在玉米旺市和糧改豆的政策支撐下,預計2018年稻穀面積穩中稍降,但總體基本穩定,新季稻穀供給依舊充足,外界對水稻行情呈現看空情緒。
四是進口持續衝擊。
雖然當前我國稻穀市場優質化、品牌化不斷提升,但仍面臨優質進口大米的衝擊。自2011年起我國成為稻穀淨進口國,2012年至2014年稻穀淨進口量一直超200萬噸,2015年至2017年超過400萬噸。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安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大米進口嚴格實行配額制,同時近幾年加大走私檢查力度,有利於我國大米市場的發展。但大米市場勾兌現象屢禁不止,影響消費體驗。
綜合來看,近幾年來,稻穀“政策市”和“優強普弱”“新強陳弱”特徵明顯。稻穀最低收購價下調,對市場爭購的優質稻影響無幾,但失去支撐的普通稻價格下跌難免。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糧食市場的長期邏輯是優質優價。在當前主糧供應充足、供需結構性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政策調整,引導或倒逼農民更多地種植經濟效益更高、滿足新消費需求的優質稻穀,將促使市場化收購更加活躍,更能體現優質優價。
水稻作為主要口糧,關乎國運民生,國家必然會通過不斷優化的方案來避免“穀賤傷農”和糧食市場平穩運行。稻穀作為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目標,不管是農業部出臺的2018年國家糧食種植重點,還是一些權威專家的言論,都指向優質優價和收儲制度改革,這中間,“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方案被反覆提及。2018年給予稻穀生產者補貼是否是改革的試水行動之一?
三農之聲
為防穀賤傷農的情況,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印發的《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期間要繼續執行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縱觀近幾年稻穀價格走勢,個人認為水稻價格在2018年度依然會比較平穩,不會產生很大的浮動。這也比較符合我國國情。下面從政策和未來水稻種植供給角度進行一下分析。
政策
根據2018年2月9日所公佈的水稻最低保護價來看,2018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每斤價格分別為1.20元、1.26元和1.30元,比2017年分別下調0.10元、0.10元和0.20元。值得注意的是,陳錫文主任在去年11月份的會議上表示要推動“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政策。雖然今年所公佈的文件並沒有取消最低保護價,但是從政策方面看,下調保護價已經給出上層的態度:要逐步向市場定價靠攏。在去年中國糧油財富論壇會議上,國務院研究院程國強博士對水稻市場改革做了一番表態:1、水稻不分品種統一價格。2、調低價位,配套補貼、3、延遲託市。從上層的一系列表態來看,水稻價位不容樂觀,供給側改革強烈。但是由於託市的存在,價位方面不會像16年玉米那樣的暴跌。
水稻種植情況
近兩年,玉米、大豆市場不景氣,不少農戶將種植目標轉向了水稻。2017年在東北部分農戶將旱改水的熱情偏高,受此影響東北2017年水田承包地租較往年相比略有上漲,部分地區每晌地地租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調。此外,近兩年化工企業,開工率偏低。農資市場供給缺乏,價位不斷攀升,對於水稻種植戶來說,無疑增加了一筆不小的成本。總體上看應該說2018年水稻種植方面儘管成本有所增加,但是由於其他農作物收益的不景氣,農戶對於水稻熱情不減,總產方面不出意外應該保持穩定。
從上面分析看,在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糧食作物繼續下行是較大的概率。但是上層放出信號看,也是希望通過市場調控糧食價格,減輕政策調控方面的壓力。水稻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口糧,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講,2018水稻價格儘管調低了最低保護價,但是市場價位方面應該不會出現較大波動性的回落。
政策面看,水稻價格市場化是未來的主導方向,對於2018年水稻種植戶來說,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發展水稻種植,尤其是東北旱改水的農戶,尤其要慎重考慮。可以預計未來託市價格也可能會繼續下調。
歡迎評論區留言或者添加關注。
科學興農
從長期分析,2018年水稻優質優價,優質米品種可能價格會好,普通稻價格很有可能隨著最低收購價下調而下降,整體價格與去年會差不多,畢竟水稻因糧食安全戰略,與玉米、大豆有區別,價格不可能大幅度下跌!實行“價補分離”,對於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會加大土地流轉補貼和種植補貼,建議有一定種植規模的多瞭解補貼政策。
雲眾地
稻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2017年稻穀最低收購價雖下調,但受託市收購啟動支撐,普通稻價格穩定在託市收購價附近,優質稻價格上漲,優質優價趨勢明顯。最低收購價的下調並不意味著大米水稻價格會降低,而是讓市場更大的發揮其價格的調節器,促進有產優質、優質優價。大米作為主要糧食作物,其價格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總體來說肯定是穩中有升,升幅也不會很大,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