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具茨巍巍,溱洧泱泱。

軒轅之丘,天降軒皇。

聖明睿智,光耀朝陽。

赫赫偉績,惠澤八方。

先民之世,天蠻地荒。

繼炎而起,肇造華章。

……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上面這一段是黃帝拜祖大典的祭文部分。公認的黃帝出生地和有熊氏活動區在具茨山(現在更名始祖山)、溱洧流域。大家都認為新鄭(現在行政意義)是黃帝的老家,其實新鄭(古代文化意義)包括現在的新鄭市轄區和新密區域、港區、以及許昌禹州、襄縣等。就是現在黃帝城址也在新密與新鄭犬牙交錯的地方。說黃帝是新鄭人,新密人很委屈。但名聲出去了。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鄶國古城牆南段,最高處十幾米,也是古城寨遺址的核心部分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古鄶國古鄭國(新鄭)當年的核心區域,有水就有文明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城牆外的調研合影

洧水流域在史前時代是黃帝活動的中心,也是當時我國境內人類活動最密集的地區。由商朝、西周至春秋,肥沃的洧水兩岸人丁興旺,文化發達,於是《詩經》最美的詩歌便在洧水岸邊產生了。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說,我用一句話來概括詩經三百首,就是沒有干擾的自然生活、純真思想)。

這大概也是他為何把“詩經”作為儒教經典的原因所在。洧河邊的男女相聚,為情而聚,為愛而歡,唱著撩人的戀歌,直率大膽地自由表達愛情。它是對人性自然和活潑生命的尊重,沒有禮教封建的束縛,是對天地精神的遵從。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洧水從登封的大冶鎮而來,在新密與溱水交匯。再往下游就被稱為雙洎(ji)河。雙洎河是現在的說法,其實在古代,區域段或者整段都被稱為洧水。今天我們噴空的核心就是洧水帶來的兩個縣城。

第一個縣城:洧源縣。

顧名思義,洧水源頭的地方。就是現在的登封以大冶鎮為中心的周邊村鎮的整合。轄境相當於今登封市東南部和新密市西部地區。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洧源縣建立於唐朝(公元620年,距今1498年),後來很快又合併到密縣。白居易曾經當過唐朝的河南尹(類似省長兼代行省委書記職),來過洧源縣,指導當地人民發掘利用當地的煤礦資源,少砍伐植被樹木,避免水土流失。現在登封有個小山香山以及相關寺廟,是紀念白居易的。(白居易號香山居士)。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洧水在商朝的甲骨文裡被稱為有水(洧=水+有),

有熊氏之水,黃帝家族是有熊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明的古水,雖然現在很少人知道它。

類似的地名還有 渭源縣(渭水發源)、涇源縣、江源縣(吉林,有松花江、鴨綠江水系的多條上游支流)。

第二個縣城:洧川縣

洧川縣在開封尉氏,現在變身成尉氏的洧川鎮。雖然是一個鄉鎮,但依然氣度非凡。我們看照片。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據說城頭古樹已有500年樹齡,此城門為明朝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雖然現在洧川已經成為一個鄉鎮,但是從上面圖片上看,氣度猶存。古城牆、古建築窺豹一斑。當年的洧川,在隋唐是洧州,金朝設置洧川縣,因處於洧水下游一片平川地帶而得名。建國初期洧川仍設縣,1954年以後才有合併和歸屬變動。原來的洧川縣領域分屬長葛、尉氏等地,洧水在這裡是洧川鎮與長葛縣的界河。

相比於溱水,洧水則成為長流域的名字,名氣遠大於雙洎河這個現代名。上游稱洧水,下游也被稱為洧水。洧川歷史上是有名的水旱碼頭,受洧水(雙洎河)水運之益,商品經濟比較繁榮,在宋金明清都是交通要道。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現在的洧川洧水(雙洎河)的部分河道,一切人文皆水文。水文的頹廢也代表著人文的興衰。河道淤淺,雜草叢生,已經看不到當年船運碼頭的痕跡。或只有老城牆讓人能想到當年的繁華。地處中原,北到開封鄭州、南到淮域、西到洛陽,洧水洧川平原給予了洧川縣人傑地靈,商賈往來的根基。唐朝宰相魏徵出生在這裡,現在還有魏徵廟,其他名人很多,我們噴空賈魯河-尉氏的時候已經涉及部分。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洧川城隍廟,城隍是城池的土地神

創建於1903年的洧川中學,現在的尉氏三中,四十年前就被定為國家重點中學,1958年毛主席親自點名表揚,當年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報道,幾十年來清華北大西安交大什麼的培養了很多知名學子。這也是水文支撐人文的一個見證吧。

2017年上榜全國重點鎮的河南部分選手:

大冶鎮、超化鎮、大隗鎮、辛店鎮、洧川鎮。這些隸屬登封、新密、新鄭、開封尉氏的名鎮,都和洧水有關,都是洧水的澆灌。洧水是中華文明的源頭(黃帝丘、古鄶國、古鄭國、密國、華國等),作為賈魯河的支流(鄭州區域的河流多數流入賈魯河-淮河,只有少部分入黃河),一個不怎麼被大家熟悉(洧字很多人還會念作 有)的詩經之河,竟是華夏之河,文明之河,存續未消失的歷史之河。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洧川城牆城樓頂部

一切人文皆水文。

自古以來人們就逐水而居。世界層面的黃河母親河、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埃及的尼羅河等古文明,以及我們上學學過的和身邊的: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良渚遺址、澠池仰韶文化、鄭州大河村遺址、舞陽賈湖等古文明遺址,都是先民在水邊的聚集。就連絲綢之路,也是順著綠洲河流的文明交流。人文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從山水開始,順著河流的流向學習。學習歷史、研究文化也是最好從河流開始。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每一條河流都是沉默的大師,厚重的長者,先我們生而生,後我們死而死。雖然,有些河流在我們手裡已經開始死亡,這種表象的死亡只能說明我們的無知和短視,河流乾涸的軀體下面,埋藏多少的故事,每年都隨著春草秋枝交付給路過的腳步。而人文,以及感興趣的你,都是這腳步中的輕輕。河南有2700多條河流(加上流程更短沒有名字的更多),28000多個山峰,2560多個水庫, 上百個溼地,8個自然湖泊, 149家4A以上景點,1240多個省級以上文保單位,810多個傳統村落,人生苦短,即時性感,值得我們整合時間去尋覓拜訪。關注噴空,一起噴空,三人噴必有我師。

洧水(雙洎河)在扶溝流入賈魯河,下期我們繼續賈魯河在扶溝的噴空、洧水在新密新鄭(古代的新鄭國)的歷史噴空。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 點擊閱讀近期文章,關注後查詢更多

你是我的情人,送你牡丹一樣的天真

南有衡山,北有衡水,他們有關係嗎?

大金國留大金店,南嶽廟竟在中嶽前

1978-2018,走進新時代(上篇)

白居易33個女人,卻有60多年的獨身

尉氏遺珠:河流唱“雙黃”的離奇故事

噴空 隔壁老王的故事

中牟縣:有中牟就有外牟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濟源的偷窺

鄭州須水:天王蓋地虎 翰林多成土

唐國晉水:新婚夜,他卻床上唱黃詩

水目狗,你不熟識的河南

噴空潁河:蔣介石老家在許昌

洧水:一條小河誕生兩座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