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外賣首單雄安50萬美團騎手面臨失業

無人駕駛外賣首單雄安50萬美團騎手面臨失業

其實,在2016年,美團就成立了W項目組,專注於研發特定場景下的無人車配送。到2018年3月24日,美團點評CEO王興就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透露,“美團無人配送團隊在無人車和無人機領域已經完成多輪研發迭代,申請了超過60箱技術專利。現在美團的的使命就是讓大家吃的更好,生活更好,用無人配送讓服務觸達世界每個角落。” 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在社交平臺上做了一場關於《自動駕駛到底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的主體直播。他透露,今年美團無人車將會在一些園區道路上測試運營,並爭取2019年實現片區化運營。 該產品未來不會對外售賣,而是先滿足美團的配送需求。2017年,美團將W項目組提升為事業部,由美團點評科學家夏華夏博士領導,擔任無人配送部總經理一職。媒體稱該無人配送部將達到200人。無人配送車涉及多傳感器融合、高精度地圖、路徑規劃、自動駕駛等諸多前沿技術,其造價一直都是影響其商業化推廣的一大痛點。即使現在10萬元可以做一臺無人配送車,目前美團還是想先把算法問題、系統融合問題解決好,並且在供應鏈生態中快速改進和優化,來降低未來的生產成本。對於美團如此緊鑼密鼓地大力研發無人配送車,有業內人士表示,“正是因為王興看到了無人配送可以為無人駕駛汽車打基礎,這對美團未來有著極大的戰略價值。無論是從外賣市場來看,還是網約車市場,無人車都將成為行業下一步發展的主流方向。早期利用無人車送外賣,後期利用無人車載客,或許這會是美團無人車項目的終極目標。

無人駕駛外賣首單雄安50萬美團騎手面臨失業

說道美團不得不提滴滴,一對歡喜冤家,在3月28日舉行的;2018智能網聯汽車國際研討會;上,滴滴首席技術官(CTO)張博對此作出了詳細披露,相比之前,這大概是滴滴官方對無人駕駛佈局最詳細的一次表述了。張博稱在無人駕駛時代滴滴與廠商的合作模式上,未來滴滴會開放生態,不會自己造車,我們會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未來有可能是車廠把車造出來,然後這個車可以一鍵進入到滴滴的平臺,接收到這些需求,我們可以按每一單給車場分潤。這種模式可以保證滴滴和所有汽車廠商共享這個出行的市場。 google宣佈今年會出無人駕駛出租車,無人駕駛的公交車也已經上路試運行。如今,無人駕駛的技術,將延續到物流行業,一大批快遞小哥,將面臨失業,這個時代的變化太快,讓人目不暇接。不僅僅美團,目前硅谷自動駕駛創業公司Nuro發佈的L4級無人駕駛配送車,高且窄,高度大概可與漢蘭達汽車相比擬,但是寬度窄很多。主要是為了能多載貨物且方便在社區裡穿行。沒有駕駛座,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和檔杆。但是它卻能識別交通燈的指示,也能具備駕駛經驗。它直接從物流倉庫揀好貨,從倉庫駛出,根據電腦輸入的各個物件地址,到了配送地址就給用戶發一條含密碼的App通知。用戶直接用密碼打開其中一個車門,類似取貨的貨櫃,取出快遞,然後關上車門它又開往下一個目的地。

如此一來,不僅僅美團的50萬外賣小哥,數十萬計的快遞小哥,很可能被這一波進步的科技所辭退,由無人配送車取而代之。這樣一來,無人配送的應用場景很值得想象,電商送貨上門的最後一公里、外賣配送、便利店和商超的小範圍送貨等等。雖然還有很多細節值得商榷,比如誰來扛貨上樓,有人偷東西怎麼辦?也許,那些把貨送到之後,還是需要有小哥進行最後的配送吧。不過即使這樣,未來上市了,很多快遞員、外賣員,要面臨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