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遊行路數老套,中國卻不能老扮“背鍋俠”

越南遊行路數老套,中國卻不能老扮“背鍋俠”

越南《經濟特區法》草案這一輪爭吵風波在持續近半個月後,終於在6月10日付諸於街頭行動,河內、胡志明市等重要城市出現了街頭示威遊行。在此次街頭遊行中,“反華”標籤再度被工具化使用,中國又一次扮演了“背鍋俠”角色。

越南遊行路數老套,中國卻不能老扮“背鍋俠”

此次街頭示威遊行輿情爆炸點中,有兩個最為突出,一是爭議中的《經濟特區法》草案及其中涉及的“租期99年”;二是其中最為吸睛的“反華”因素。但實際上,從輿情發酵的歷程來看,這兩個最為突出的爆炸點實際上均莫須有。

《經濟特區法》在越南已經醞釀已久,迄今已經有四年的時間。2014年,越南政府為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決定將建設新的經濟特區提上日程,不過當年卻被暫時擱置。直到2017年,越南政府又決定重提新建經濟特區事宜,並在5月提出草案。

根據該草案,越南擬設立三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北部沿岸的廣寧省雲屯縣、中部慶和省北雲峰縣以及南部堅江省富國島;同時,政府計劃以此用更大誘因、更少限制,招來投資客,包括外商租地期限最長可達99年。

今年5月21日,越南第十四屆國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會議在5月23日和28日先後就《經濟特區法》草案進行了兩次討論,原本預計將在6月15日表決通過,不過,就在第二次討論後,越南國內輿論就出現了扭曲事實的聲音和印刷品,有聲音認為“如果外國投資者,尤其是中國投資者,獲批准可租賃經濟特區的土地長達99年,這會有損國家安全及主權”,更有聲音強調“建立特區就是賣國”。無疑,這為莫須有抗議及遊行示威的發生營造了輿論氛圍。

但在遊行示威之前,越南政府高層已作了解釋。例如,規劃與投資部部長阮志勇針對民眾的擔心解釋道:“外國人無法輕易移民進入越南。越南的土地法足夠嚴格,可以預防有損國家主權與安全及外來大規模移民的發生”。而越南總理阮春福則先表示,經濟特區土地租期將會被縮短,後又表示為了更充分研究該草案,決定將草案通過的時間推遲到今年下半年。

除了越南政府高層的解釋外,越南國會內部實際上對草案也並非意見一致,就有國會代表認為,草案給三大經濟特區過多稅收激勵,導致部分激勵措施可能被濫用、誤用,進而可能浪費國家財政資源。因而,越南民眾對“草案”的抗議實際上莫須有,一來杞人憂天,二來草案有可能進一步修改,三來草案在國會內的通過也面臨著反對聲音。

此次越南街頭示威遊行中,“反華”標籤出現實屬無端。在示威中,有打出口號“不能把土地租給中國人,一天也不行”,還有人認為“一旦中國佔領這些特區,越南國家安全就會受到危及”。但實際上,正如阮志勇所言,草案中沒有任何字眼涉及中國,經濟特區是面向全球投資者開放。

此次越南街頭遊行,如同以往的一般,路數老套。如果仔細觀察越南的街頭示威,就會發現如下幾個常見的路數:

其一就是“反華”。近些年來,“反華”標籤經常出現在越南街頭示威遊行中。此前一段時間,中越在南中國海議題上偶有摩擦。因南中國海議題,越南保守的民族主義情緒在一段時間內可謂是“爆棚”,街頭示威遊行將矛頭指向中國。

客觀上來看,這可以理解,但實際上,“反華”標籤在越南街頭示威發生過程中日益呈現出“工具化”的特徵,不管其中有沒有涉及中國因素,“反華”標籤往往被遊行幕後策劃者,視為最有用和最有可能調動民族主義情緒的工具。一旦“反華”的聲音在遊行策劃過程中出現,它就會引起輿論高度關注,並極有可能引致不明真相的公眾參與其中。

其二是虛假。近些年來,越南如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日益開放網絡,並以極快的步伐進入新媒體時代。這無疑為遊行幕後組織者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一則,網絡成為輿情散播的工具;二則,“移花接木”“以假亂真”成為組織者自我營造氛圍的手段。此次也不例外,越南網絡上就存在將河內民眾歡迎越南U23足球隊回國的照片“移花接木”,用以營造大規模抗議示威氛圍的現象。

越南遊行路數老套,中國卻不能老扮“背鍋俠”

圖為被捕的阮英惟,他系越南難民後裔美國人,曾就讀耶魯大學達文波特學院,主修東亞研究,現在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研究生。

其三是越南境外的危險勢力與內部權力之爭。經由南海議題,越南民眾的“反華”民族主義情緒,顯然已被調動起來。但民族主義情緒歷來是一把“雙刃劍”,而民意也向來是有心者有意挑動起來的。

這些“有心者”可能包括兩部分,一是存在於越南境外的相關勢力,例如越新黨等,二是越南國內的權鬥。無論是“危險的境外勢力”,還是越南國內對華持“不友好”態度,及有意給越南政府製造壓力的個人或群體,均傾向於利用“反華”標籤來組織示威遊行,以在民間傳播“反政府”“反越共”輿情,通過製造混亂來向政府施壓。

中國在本次越南遊行中扮演了“背鍋俠”,而從整個東南亞地區來看,這種現象卻是常見。“中國元素”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政治中常被政客無端炒作。毫無疑問,“背鍋俠”的角色不僅有損中國國際形象,而且極可能引致中國與有關國家合作出現波瀾。對此,中國應有所認識,及有所應對。

(原題:越南街頭遊行莫須有的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