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十里銀灘探尋價值不亞於秦始皇兵馬俑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南海一號"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沉沒於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也是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隻,距今800多年了。

為了發掘及研究南海一號,廣東省投入數億,打撈並建立了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博物館位於陽江市海陵島試驗開發區的"十里銀灘"上,總建設面積1.75萬平方米。

在海景如畫的十里銀灘建立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不僅僅是為了南海一號的發掘打撈,也是充分考慮了陽江的旅遊發展。

一望無際、海天相接的南海讓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在這裡不僅僅能夠欣賞美麗的海景,更關鍵的是能夠實地體驗800年前宋代的歷史文物。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主體工程建基面積12288平方米,層高三層,總投資約2億人民幣。

為打撈"南海一號"光修建臨時碼頭花了1400多萬元,單就兩艘打撈船每天的租金就高達80多萬元,還有施工中投入的鋼材、水泥、水下設施、船舶、人工等,算下來,打撈工程預算接近1.5億元。

如此高成本的投入,從歷史、文化、經濟角度來講,南海一號的價值是不能簡單的用金錢來估量的。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築不僅在全國,乃至在世界上都堪稱標誌性建築。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主要由"一館兩中心"(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學研究中心和研發中心)構成。

該館設有陳列館、水晶宮、藏品倉庫等設施,主要核心展出的就是沉寂於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號”。

這是在南海打撈出來的船錨,已是鏽跡斑斑。

受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等部門的力邀,水密隔艙造船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芳財將按1∶1.1比例仿製宋代古船“南海一號” 放置在博物館旁側,供遊人零距離參觀體驗。

宋代古船“南海一號”高度還原仿製船。

宋代古船“南海一號”高度還原仿製船。

宋代古船“南海一號”高度還原仿製船。

宋代古船“南海一號”高度還原仿製船。

宋代古船“南海一號”高度還原仿製船。

博物館背後依靠大山,一條寬闊筆直的大道直通海灘

往來遊人除了參觀博物館之外,還可以在十里銀灘的海灘上沐浴海風,欣賞海景。

除了博物館及海灘,更重要的是這裡成為了房地產開發的寶地,保利地產在這裡做了大量的投資,喜歡旅遊的朋友也可以考慮在這裡投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