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四川家風家訓」劍閣縣黃裳家風:清正廉潔 盡責敬業

點擊上面藍字“方誌四川”添加關注!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剑阁县黄裳家风:清正廉洁 尽责敬业

黃裳(1146~1194),字文叔,號兼山,南宋隆慶府普城(今廣元市劍閣縣)人。宋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南宋時期製圖學家,精通天文、地理和製圖,繪成《蘇州石刻天文圖》和《蘇州石刻地理圖》,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黃裳繪製的《天文圖》是世界上現存星數最多、時間最早、準確度較高的星圖,對研究古代恆星和論證現代恆星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史料。

黃裳自幼聰明好學,精通文史。於孝宗乾道五年中進士,曾輔佐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皇帝,先後任國子博士、中書舍人、侍講、禮部尚書等職。去世後獲贈資政殿學士,理宗嘉定年間諡封“文忠公”。家鄉為他修了兼山墓,並將其生平功績鐫刻在石碑上,整修和重修了兼山書院(位於今劍閣中學內)、讀書檯。後代子孫現居住在廣元市劍閣縣。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剑阁县黄裳家风:清正廉洁 尽责敬业

蘇州石刻天文圖

黃裳一生清正廉潔、盡責敬業、鞠躬盡瘁。他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對劍閣的影響廣泛而深遠。他將這些作風傳遞給子孫和整個家族乃至家鄉,形成了黃氏家風文化。

終身學習教學相長

黃裳無論為民為官,始終常學不懈,以“恥一書不讀,一物不知”為信條,終身學習,成為“學貫九州,識通千古”的大儒。在為父守喪期間,黃裳成為本地學子競相投拜的老師。他一邊開館收徒,一邊秉燭苦讀,教學相長,學業大進。後來,他在為母守孝期間,又在家鄉收徒講學,增進了社會的讀書求學之風。如今,在劍閣縣涼山鄉境內尚有黃裳的“講書檯”遺址,在劍閣縣漢陽鎮曾有兼山學館碑記遺蹟。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剑阁县黄裳家风:清正廉洁 尽责敬业

兼山書院(位於今劍閣中學內)

勤政敬業殫精竭慮

黃裳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力求“德能勤績”皆優,直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注重實際問題的研究,適時提出建議,竭力為民分憂,主動為朝廷排難。黃裳為母守喪返京時,向光宗撰奏了《大業守成當恢張制度為先疏》。提出了“定行都”“課吏治”“設重鎮”三項振興國家的新主張,這些主張得到光宗的高度重視。寧宗即位時,黃裳已病危,他在病床上寫奏疏,說:“陛下佈政天下,論行為,倡淳樸而抑浮華;論用人,貴忠良而鄙邪佞;論制度,絕奢靡而崇儉約;論物產,重谷帛而次珍奇。”他還送給寧宗皇帝三句話:“篤於孝愛,勤於學問,薄於嗜好。”這些教誨讓寧宗受益終身。

黃裳一生行孝道、滅貪慾,潔身自好,德行高尚,他克己奉公,忠君愛國,關心人民,政績卓著。他把修身與愛國憂民結合起來,進一步彰顯出他愛國愛民清廉高尚的人格魅力。

淳熙十年,黃裳與5位蜀中士子赴臨安參加孝宗皇帝主持的“策論”。面對《論蜀兵民大計》這個題目,黃裳用事實直陳四川民窮兵困的困境與原因;為固守邊防,減輕折騰,他對“常年救濟”提出了“豐歉互補”“豐兇迭用”的新理論;還對邊防軍事的職責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他的觀點博得大家讚賞,孝宗皇帝十分滿意。

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黃裳在天文學研究中的開拓性貢獻是其創新思想的突出例證。在求學、修身、為政和育人的實踐中,黃裳注重思考,提出了不少新觀點新論述,對南宋及後世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提出的“三才本性論”“三心論”和“持心說”等哲學思想繼承和發揚了儒家學說,同時融匯了佛、道學說,其思想梗概,既有唯物的,又間雜唯心的,有很強的獨立性和綜合性,影響很大。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剑阁县黄裳家风:清正廉洁 尽责敬业「方志四川家风家训」剑阁县黄裳家风:清正廉洁 尽责敬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