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既然我是一方諸候,那肯定不能用有政治野心的人。因此曹劉孫就不能用了。

首先是自己要安全,所以護衛得給力,許褚典韋少不了。

然後是內政,荀彧是不二人選。

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之所以是荀彧,除了治國才能之外,還有其頴川世家的背景,曹魏很多人都是衝著荀氏叔侄去的。

郭奉孝就是荀彧推薦的,可見其識人之能。

第三是守城,這需要文武兼備,陳登程昱當仁不讓。

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程昱演義把他描繪成謀臣了,但實際上他是文武雙全,膽略過人。

嘗以區區700人守城,抵禦袁紹十萬大軍,並且拒絕曹操增援。

曹操贊曰:“程昱之膽,過於賁、育”。其晚年得寵不驚,激流勇退,得以善終。

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陳登是個了不起的人,文武兼備。“登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濟民之志。

博覽載籍,雅有文藝,舊典文章,莫不貫綜。年二十五,舉孝廉,除東陽長,養耆育孤,視民如傷”。

孫策曾遣十倍之軍攻登於匡琦城,為登所破,“登乘勝追奔,斬虜以萬數”。

“賊忿喪軍,尋復大興兵向登”,再來又被陳登所破。“賊望火驚潰,登勒兵追奔,斬首萬級”。

區區千人守城,卻兩次斬殺數萬人,雖然史書也可能有誇張,但不會有大出入,不能不說陳登是強悍之至。

第四是謀臣,郭嘉必佔其一,荀攸本來也堪大任,但名額有限,叔侄倆就留一個吧。

戲志才死後,郭嘉是荀彧推薦的唯一謀臣。生前參與謀劃了曹操的所有戰爭,可惜早死。

郭嘉死後,曹操幾乎每戰不勝,赤壁,漢中皆北。

赤壁之戰後,曹操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對他的評價是:“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

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另外,郭奉孝除了謀略智商,情商很高,“規諫而不犯上,逢迎而不諂媚,聰慧而不掩主”。

這樣的人,千年難遇,可惜天不與曹,郭嘉早夭。

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第五是帥才,周瑜,陸遜當仁不讓。

這方面東吳得天獨厚,因為魏蜀兩國大都是主公親征,蜀漢只有關羽出征過,還把命搭上了。

曹魏就沒有別人帶兵打過大仗,基本都是曹操親征。

而孫權這方面就差遠了,唯一的一次逍遙津還差點把命搭上。

所以東吳冒出了周瑜陸遜兩個帶兵都督。

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第六是猛將,張飛,夏侯惇勇冠三軍,必須得要。

其實,三國猛將如雲,除了《三國演義》渲染出來的那些“英雄”外,很多都不為人所熟知,比如張繡,鄧展,鮑信等等,但大都太生僻了,不要也罷。

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說說其它人為什麼不選。

首先是謀臣。三國謀臣很多,比如諸葛亮名震天下,但諸葛一生唯謹慎,雖然演義中揮斥天地,但過於謹慎是不能征戰天下的,歷史上也是屢戰屢敗。

司馬懿陰險毒辣,而且擁兵自重,這種人用著風險太大。

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武將方面,呂布無人可敵,但反覆無常。

馬超英勇無雙,可惜無情寡義。

黃忠箭術超群,但畢竟是降將。

趙雲是演義人物,史上沒有大作為。

其它像甘寧黃蓋夏候淵等等,勇力過人但太糙了,不堪大任。

至於關羽,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去掉那些水份,畢生只有一戰,還把命丟了。

張遼徐晃是個人物,但與張飛夏候相比稍遜,限於名額,只能割愛。

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還有些奇能之士,比如審配高順鞠義等,可以以奇勝,但實在沒名額了。

至於後期的鄧艾姜維鍾會陳群文氏等等,與老一代還是有差距,就算了吧。

所以,要我選的話就要這十人:

郭嘉許褚典韋荀彧陳登程昱周瑜陸遜張飛夏候惇。

郭嘉運籌帷幄,

荀彧穩定後方,

許、典常隨左右,

陳、程穩守國土,

周、陸征戰四方,

張、惇衝鋒陷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