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藍天映忠州——近年來忠縣環保工作綜述

2016年底以來,忠縣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守生態安全底線,築牢環境保護根基,使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如今,忠州大地到處青山綠水、滿目皆綠,猶若一幅生態畫卷呈現在人們眼前。

一崗雙責齊抓共管

“轉變發展方式,改善環境質量,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忠縣。”2016年12月26日,忠縣縣委書記賴蛟在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提出要求,並就如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高效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作出部署。

2017年1月9日,忠縣縣長江夏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綠色本底、綠色惠民,著力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加快建設美麗忠縣。

去年以來,忠縣把“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具體化,將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情況納入全縣年度績效考核重要內容,相繼出臺《忠縣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忠縣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施細則》《忠縣大氣汙染防治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初步構建起分解明責、監督履責、失職問責的責任體系。

多措並舉多點發力

近年來,全縣各級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正視當前存在的差距和問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態度,整合全社會力量,鐵肩擔重任,鐵腕抓治汙,鐵律嚴問責,努力讓碧水藍天永駐忠州。

2017年,忠縣全面落實環保工作主體責任。縣委常委會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以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先後10餘次專題聽取環保工作彙報,審議生態保護紅線、“土壤十條”實施方案、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等議題,研究部署和督促落實環保機構改革、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市政府環保目標任務、全面推行河長制、“零容忍、出重拳”環保利劍執法行動等工作。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同向發力,提前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24個、市政府“五大環保行動”目標任務303項;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10餘項,整治非法碼頭15家,關閉禁養區養殖場235家;城鄉生活汙水垃圾收集處理體系日益完善,轄區河流湖庫水環境水資源保護管理體系已經形成。

2017年,忠縣全面推進環保工作目標任務。加大工地、道路、碼頭揚塵控制力度,城區揚塵汙染明顯減弱;配套溼地保護與恢復資金294萬元,設立自然保護區專門管理機構;完成水上加油站風險評估與應急預案登記備案2家,完善周家溪滾裝碼頭汙水沉澱設施及汙水收集管網355米;落實白石水庫水源地在線監控、1500米隔離網及保護區界樁等飲用水源保護措施;完成兩家水泥企業、煤礦企業遺留場地汙染整治任務;建成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和12座撤併場鎮的汙水處理設施;開工建設州屏汙水處理廠遷擴建工程;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三率”分別達到88%、36%、35%。

2017年,忠縣全力推進“五大環保行動”。創建和鞏固揚塵控制示範工地5個、示範道路8條;搬遷城區燃煤鍋爐1臺,關閉燒結磚瓦廠33家,淘汰黃標車、老舊車輛338輛,更新環保型公交車6輛;整治餐飲業油煙汙染6家,規範夜市燒烤90家。完成白石水庫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範化建設任務,編制磨子水庫等5個不達標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治理方案並完成年度整治任務;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整治19家,安裝船舶生活汙水、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客貨船舶44艘。整治酒店空調外機噪聲擾民案件1件,查處違法施工建築企業兩家,創建市級安靜居住小區1個。堅守127萬畝林地“紅線”,有效管控公益林86萬畝,新、改、補造林23.21萬畝、經濟林1.4萬畝,生態修復溼地自然保護區540公頃。治理畜禽養殖汙染生豬當量2.3萬頭,完成200個村(社區)的垃圾設施建設任務,建成農村小型汙水處理設施25座。

環保工作成效顯著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級各部門和衷共濟、履職盡責,全縣環保工作效果明顯:2017年,忠州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3天,較重慶主城多10天,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44微克/立方米以內,低於考核標準10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中主要汙染物PM10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同比分別下降9.1%、27.3%、22.6%。地表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長江干流及主要次級河流地表水水質保持或優於Ⅲ類標準,其中黃金河達到Ⅱ類標準。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白石水庫水質達標率100%,建制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85.4%。聲環境和土壤環境總體保持穩定。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0.3%,長江兩岸達到70%。城市城鎮生活汙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6%、100%。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環境安全和生態破壞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