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潛藏在藍色深海的是憂鬱、夢想還是你?

《碧海藍天》:潛藏在藍色深海的是憂鬱、夢想還是你?

碧海藍天

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法國藍調電影,取景地跨越歐洲、美洲,再到地中海。

希臘的藍白相間、秘魯的綿延冰川、曼哈頓的喧囂繁華,每一幀畫面都極致唯美,每一抹藍色都令人無限嚮往。

曾經,它攬獲愷撒獎八項提名,2項最佳,在法國引起巨大轟動。

它在電影院持續放映時間超過一年,在80年代的法國創下經濟效益最高。

三十年過去,電影行業風風雨雨,它卻始終如一顆鑽石,在億萬影迷的心中依然璀璨。

再次重溫,它彷彿是熟知多年的老朋友,帶著法國電影的浪漫到骨子裡的溫柔和細膩,向你走來,深深淺淺帶你回到藍色大海的懷抱。

海浪的喧囂是寧靜,海風的凌冽是溫柔。

今天我就來說說,呂克·貝松的成名之作——《碧海藍天》。

影中人的一生,是影外人的一場夢。

從始至終,不過是那個叫傑克的少年對童年夢想的追逐。

他在愛琴海邊礁石上肆意奔跑,在大海里追魚逐浪,眼窩深邃,瞳仁漆黑,眼神迷惘而純真。

唯一的親人父親死於潛水,臨死前對他說:不要擔心我,孩子,人魚會帶我回家。在那一刻,傑克的第一個念頭仍是跳入海中,跟著人魚,跟著父親回家。

長大後,他仍是那個戀海的大男孩。他一次次的在海水中下落,潛到海底更深的地方,人世間沒有他的家,他要去海里找。

《碧海藍天》:潛藏在藍色深海的是憂鬱、夢想還是你?

呂克是片內的傑克,傑克是片外的呂克。

這部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早期的作品,是他公開表示自己導演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作品,傾注了貝松少年時的激情和夢想。

小時候的呂克·貝松住在南斯拉夫和希臘,父母是兩名職業潛水教練,在6歲以前,他跟隨父母走遍全世界執行各式各樣的潛水任務,10歲時,他已經能和一隻聰穎過人的小海豚在海中盡情嬉戲,那時他的夢想是成為研究海豚的海洋生物學家。但是17歲的一次潛水事故讓他差點失明,診斷結果是一生都不能再潛水了,這讓他一度自抱自棄,用逃學來回避心理的創傷。

然而陰差陽錯,電影成為貝松的第二興趣,於是當他有機會從事電影創作,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穿上潛水服,跑遍各大州。

精彩水下攝影再現了貝松童年時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呈現了海洋美麗而自由、憂傷又寂寞的一面。

電影裡的潛水員傑克最後葬身大海,是死亡還是回家?傑克莫不就是貝松理想中的化身?

只有他知道,你從來都不屬於這裡。

《碧海藍天》:潛藏在藍色深海的是憂鬱、夢想還是你?

一個開朗、自負,一個憂鬱、靦腆。他們都愛潛水,他們一起長大,他們為海瘋狂。

一個一生都在挑戰、征服,迷戀著天賦帶給自己的成就與名譽,另一個只是日復一日的看海,潛水,給大海自己純粹的愛。

他們兜兜轉轉,分分合合,給予彼此力量和呵護,又激發對方不斷深潛。

他們是摯友,更是對手,他們不斷的挑戰著潛水的極限,似乎是使命驅使,又好像是自由召喚。

恩佐曾對喬安娜說:“你愛他愛得太深,於是看不清他並不屬於這裡。”

當恩佐知道自己將死,他對傑克說:“你是對的,那裡其實更好。”他讓傑克把自己歸還於深海,在海水中深深下落,緩慢,優美。

雖此生已逝,他卻仍然愛著大海,身體要看海域珊瑚,靈魂要品波瀾壯闊。

他是屬於那裡的,這樣自信驕傲的男人,他曾在愛琴海邊彈一架白色的鋼琴,笑容明媚,不斷地追求與挑戰,終於他成功了,歸屬了蔚藍,潛去了最深的地方。

傑克的歸宿,充滿了玄幻色彩。他躺在病床上,看到海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蔓延,看到無數的海豚在其中流動,彷彿在召喚他回到屬於他的地方,回到他的家。那些流動的海豚中,是否有一隻就是恩佐的化身?

他們相知相惜,相互成全,最終都回到了大海深處,這是不是一種兄弟之間的生死契約,生命本源的迴歸?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碧海藍天》:潛藏在藍色深海的是憂鬱、夢想還是你?

他不願意與她分享愛情和人生,卻願意與她分享死亡。

《碧海藍天》:潛藏在藍色深海的是憂鬱、夢想還是你?

男人追求的是他的理想世界,而女人的理想世界就是她的男人。

喬安娜絕對是一個配合度極高的女孩,她接地氣,又體貼善良,從不為難愛人,甘願忍受愛人的怠慢和冷落,她愛的小心翼翼,堅定執著。

傑克卻不迷戀與愛人的夜晚,逃避愛人的追問,在他的眼裡和心裡,只有海豚、美人魚,那才是他的愛情對象,是他精神皈依和生命歸宿的對象。

傑克給喬安娜講的那個故事:當你潛入海底,那裡的海水不再是藍的,天空在那裡只成為回憶,你就躺在安靜裡,你在那裡,決心為她們而死,只有那樣人魚才會出現,如果你的愛足夠純潔與真摯,他們就會和你在一起,然後永遠的把你帶走。

傑克打開錢包給喬安娜看,裡面是碧藍池水中的海豚,他說:看這是我的家人。然後他哭了,孩子那樣的哭泣,他說:“你見過什麼人有這樣的家人麼?”他愛大海,他愛海豚,他像是芸芸眾生中的異類,像另一個空間的獨行者。

而喬安娜聲嘶力竭的呼 喊“Let’s talk about my world.My world is you.I love you.I want to live with you.I want to have a baby with you.I want to have a house with you.A car with you.A dog with you.You know?Jacques,I think I might be pregnant.” 此時西西里的海水藍成了一種絕望,喬安娜羸弱的吶喊也漸漸隱沒於海的浩大之中。

恩佐死後,傑克失去了與這個世界溝通的惟一也是最後通道。在他做了一個被海洋吞沒的夢,而後七竅流血地醒來的夜裡,他不顧一切衝向了大海。喬安娜尾隨他登船,呼喚他,哀求他,跟他爭奪繩索,申訴對他的愛情。她彷彿遭遇了滅頂之災的人,咆哮著說:下面沒什麼好看的,那裡又冷又黑!而我在這,我是真實的,我存在著!

黑夜裡,喬安娜撲倒在地,失聲痛哭,憂鬱和絕望化成繩索牢牢困住每一個看客。她終於說出她懷孕的事實,而得到的反應卻是他將推進器的開關交到了她手中。

他不願意和她分享他的愛情與人生,甚至是記憶,卻終於願意和她分享他的死亡。

喬安娜最終還是放開了手,成全他的理想世界。

《碧海藍天》:潛藏在藍色深海的是憂鬱、夢想還是你?

藍色的海里,你的自由,是孤獨,是痛苦。

這部電影的原名叫《Le Grand Bleu》,中文譯名《碧海藍天》。

原名充斥著濃郁的法國情懷,整部電影更是從片名到內容都是藍色的調子。

法國人有多喜歡藍色呢?法國人覺得自己是Les bleu,他們驕傲的足球隊就叫Les bleu。

法國國旗的顏色藍、白、紅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人骨髓裡無可救藥的浪漫,把象徵藍色的自由放在第一位,

但是如果你看過著名的法國電影“藍白紅---三色曲”就能體會“自由”決不是一個充滿享受的詞,一個人享受多大的自由就必須承受多大的孤獨,甚至痛苦。

《碧海藍天》:潛藏在藍色深海的是憂鬱、夢想還是你?

這部電影是1988年戛納影展的開幕片,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法國電影的細膩而憂鬱的感覺,希臘的白色建築,秘魯的冰川,西西里綿長的海岸線,愛琴海的金沙細礫,都包裹在深藍的海水與天空中,而這深藍的海,卻無盡的透露著主人公的孤獨和憂鬱。

他早年喪母,幼年喪父,彷彿跨不過人生困境,融不進人山人海。只有在海洋的包圍下,才能令他平靜、快樂,這是不是導演早年時期的心理寫照?他最終拋棄一切,追隨人魚而去,是不是導演在暗喻為理想而活?

這部電影遭到主流界的排擠,反而贏得了一眾影迷的支持,是否印證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影片的最後,藍黑色屏幕上出現的那句:“僅以此片獻給我的女兒……”是有什麼想要對女兒說?

成年人的孤獨,在於隱忍,在於沉默,在於兩難,在於不得志,在於不被理解。即使是在三十年後,孤獨仍是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正如貝松說:電影,不過是一片阿司匹林。

而對於生活,我們大多數人,註定在揹負著孤獨在世上繼續行走,揹負著理想在複雜的環境中緩慢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