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潜藏在蓝色深海的是忧郁、梦想还是你?

《碧海蓝天》:潜藏在蓝色深海的是忧郁、梦想还是你?

碧海蓝天

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法国蓝调电影,取景地跨越欧洲、美洲,再到地中海。

希腊的蓝白相间、秘鲁的绵延冰川、曼哈顿的喧嚣繁华,每一帧画面都极致唯美,每一抹蓝色都令人无限向往。

曾经,它揽获恺撒奖八项提名,2项最佳,在法国引起巨大轰动。

它在电影院持续放映时间超过一年,在80年代的法国创下经济效益最高。

三十年过去,电影行业风风雨雨,它却始终如一颗钻石,在亿万影迷的心中依然璀璨。

再次重温,它仿佛是熟知多年的老朋友,带着法国电影的浪漫到骨子里的温柔和细腻,向你走来,深深浅浅带你回到蓝色大海的怀抱。

海浪的喧嚣是宁静,海风的凌冽是温柔。

今天我就来说说,吕克·贝松的成名之作——《碧海蓝天》。

影中人的一生,是影外人的一场梦。

从始至终,不过是那个叫杰克的少年对童年梦想的追逐。

他在爱琴海边礁石上肆意奔跑,在大海里追鱼逐浪,眼窝深邃,瞳仁漆黑,眼神迷惘而纯真。

唯一的亲人父亲死于潜水,临死前对他说:不要担心我,孩子,人鱼会带我回家。在那一刻,杰克的第一个念头仍是跳入海中,跟着人鱼,跟着父亲回家。

长大后,他仍是那个恋海的大男孩。他一次次的在海水中下落,潜到海底更深的地方,人世间没有他的家,他要去海里找。

《碧海蓝天》:潜藏在蓝色深海的是忧郁、梦想还是你?

吕克是片内的杰克,杰克是片外的吕克。

这部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早期的作品,是他公开表示自己导演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作品,倾注了贝松少年时的激情和梦想。

小时候的吕克·贝松住在南斯拉夫和希腊,父母是两名职业潜水教练,在6岁以前,他跟随父母走遍全世界执行各式各样的潜水任务,10岁时,他已经能和一只聪颖过人的小海豚在海中尽情嬉戏,那时他的梦想是成为研究海豚的海洋生物学家。但是17岁的一次潜水事故让他差点失明,诊断结果是一生都不能再潜水了,这让他一度自抱自弃,用逃学来回避心理的创伤。

然而阴差阳错,电影成为贝松的第二兴趣,于是当他有机会从事电影创作,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穿上潜水服,跑遍各大州。

精彩水下摄影再现了贝松童年时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呈现了海洋美丽而自由、忧伤又寂寞的一面。

电影里的潜水员杰克最后葬身大海,是死亡还是回家?杰克莫不就是贝松理想中的化身?

只有他知道,你从来都不属于这里。

《碧海蓝天》:潜藏在蓝色深海的是忧郁、梦想还是你?

一个开朗、自负,一个忧郁、腼腆。他们都爱潜水,他们一起长大,他们为海疯狂。

一个一生都在挑战、征服,迷恋着天赋带给自己的成就与名誉,另一个只是日复一日的看海,潜水,给大海自己纯粹的爱。

他们兜兜转转,分分合合,给予彼此力量和呵护,又激发对方不断深潜。

他们是挚友,更是对手,他们不断的挑战着潜水的极限,似乎是使命驱使,又好像是自由召唤。

恩佐曾对乔安娜说:“你爱他爱得太深,于是看不清他并不属于这里。”

当恩佐知道自己将死,他对杰克说:“你是对的,那里其实更好。”他让杰克把自己归还于深海,在海水中深深下落,缓慢,优美。

虽此生已逝,他却仍然爱着大海,身体要看海域珊瑚,灵魂要品波澜壮阔。

他是属于那里的,这样自信骄傲的男人,他曾在爱琴海边弹一架白色的钢琴,笑容明媚,不断地追求与挑战,终于他成功了,归属了蔚蓝,潜去了最深的地方。

杰克的归宿,充满了玄幻色彩。他躺在病床上,看到海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蔓延,看到无数的海豚在其中流动,仿佛在召唤他回到属于他的地方,回到他的家。那些流动的海豚中,是否有一只就是恩佐的化身?

他们相知相惜,相互成全,最终都回到了大海深处,这是不是一种兄弟之间的生死契约,生命本源的回归?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碧海蓝天》:潜藏在蓝色深海的是忧郁、梦想还是你?

他不愿意与她分享爱情和人生,却愿意与她分享死亡。

《碧海蓝天》:潜藏在蓝色深海的是忧郁、梦想还是你?

男人追求的是他的理想世界,而女人的理想世界就是她的男人。

乔安娜绝对是一个配合度极高的女孩,她接地气,又体贴善良,从不为难爱人,甘愿忍受爱人的怠慢和冷落,她爱的小心翼翼,坚定执着。

杰克却不迷恋与爱人的夜晚,逃避爱人的追问,在他的眼里和心里,只有海豚、美人鱼,那才是他的爱情对象,是他精神皈依和生命归宿的对象。

杰克给乔安娜讲的那个故事:当你潜入海底,那里的海水不再是蓝的,天空在那里只成为回忆,你就躺在安静里,你在那里,决心为她们而死,只有那样人鱼才会出现,如果你的爱足够纯洁与真挚,他们就会和你在一起,然后永远的把你带走。

杰克打开钱包给乔安娜看,里面是碧蓝池水中的海豚,他说:看这是我的家人。然后他哭了,孩子那样的哭泣,他说:“你见过什么人有这样的家人么?”他爱大海,他爱海豚,他像是芸芸众生中的异类,像另一个空间的独行者。

而乔安娜声嘶力竭的呼 喊“Let’s talk about my world.My world is you.I love you.I want to live with you.I want to have a baby with you.I want to have a house with you.A car with you.A dog with you.You know?Jacques,I think I might be pregnant.” 此时西西里的海水蓝成了一种绝望,乔安娜羸弱的呐喊也渐渐隐没于海的浩大之中。

恩佐死后,杰克失去了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惟一也是最后通道。在他做了一个被海洋吞没的梦,而后七窍流血地醒来的夜里,他不顾一切冲向了大海。乔安娜尾随他登船,呼唤他,哀求他,跟他争夺绳索,申诉对他的爱情。她仿佛遭遇了灭顶之灾的人,咆哮着说:下面没什么好看的,那里又冷又黑!而我在这,我是真实的,我存在着!

黑夜里,乔安娜扑倒在地,失声痛哭,忧郁和绝望化成绳索牢牢困住每一个看客。她终于说出她怀孕的事实,而得到的反应却是他将推进器的开关交到了她手中。

他不愿意和她分享他的爱情与人生,甚至是记忆,却终于愿意和她分享他的死亡。

乔安娜最终还是放开了手,成全他的理想世界。

《碧海蓝天》:潜藏在蓝色深海的是忧郁、梦想还是你?

蓝色的海里,你的自由,是孤独,是痛苦。

这部电影的原名叫《Le Grand Bleu》,中文译名《碧海蓝天》。

原名充斥着浓郁的法国情怀,整部电影更是从片名到内容都是蓝色的调子。

法国人有多喜欢蓝色呢?法国人觉得自己是Les bleu,他们骄傲的足球队就叫Les bleu。

法国国旗的颜色蓝、白、红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人骨髓里无可救药的浪漫,把象征蓝色的自由放在第一位,

但是如果你看过著名的法国电影“蓝白红---三色曲”就能体会“自由”决不是一个充满享受的词,一个人享受多大的自由就必须承受多大的孤独,甚至痛苦。

《碧海蓝天》:潜藏在蓝色深海的是忧郁、梦想还是你?

这部电影是1988年戛纳影展的开幕片,带著浓厚的自传色彩。法国电影的细腻而忧郁的感觉,希腊的白色建筑,秘鲁的冰川,西西里绵长的海岸线,爱琴海的金沙细砾,都包裹在深蓝的海水与天空中,而这深蓝的海,却无尽的透露着主人公的孤独和忧郁。

他早年丧母,幼年丧父,仿佛跨不过人生困境,融不进人山人海。只有在海洋的包围下,才能令他平静、快乐,这是不是导演早年时期的心理写照?他最终抛弃一切,追随人鱼而去,是不是导演在暗喻为理想而活?

这部电影遭到主流界的排挤,反而赢得了一众影迷的支持,是否印证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影片的最后,蓝黑色屏幕上出现的那句:“仅以此片献给我的女儿……”是有什么想要对女儿说?

成年人的孤独,在于隐忍,在于沉默,在于两难,在于不得志,在于不被理解。即使是在三十年后,孤独仍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如贝松说:电影,不过是一片阿司匹林。

而对于生活,我们大多数人,注定在背负着孤独在世上继续行走,背负着理想在复杂的环境中缓慢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