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這段時間,樂視控股集團創始人、前董事長賈躍亭一直“霸佔”新聞頭條多日,因為集團資金鍊問題一直處於風口浪尖,前幾天也黯然退出董事會。後來,賈躍亭出任樂視汽車生態全球董事長,聲稱要把樂視超級汽車FF91儘快量產上市。

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曾“手撕”賈躍亭:樂視超級汽車就是個純PPT殼子!如今卻在樂視危難發言相助“希望樂視能挺過來”。“PPT造車”在這三年是個很火的概念,湧生了一大批聞所未聞的互聯網電動車企,後來大多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有些內外交困,有些則緊鑼密鼓的準備量產上市。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關於“PPT造車”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PPT造車”當然是戲稱,很多車友可能聽說過PPT造車,但不知道其含義,前兩年有不少互聯網新能源車企胸懷造車大志,也不乏一些別有居心者,團隊人數很少,做出來的PPT吹的很厲害,聲稱兩三年內早出媲美特斯拉的純電動汽車,吸引了很多風投,所以說他們是用PPT造車。

樂視超級汽車:情懷不敵現實 量產夢難圓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根據最新消息,賈躍亭投資的法拉第未來公司由於戰略調整(已證實非資金問題),暫時放棄在美國內華達州投資10億美元建設電動汽車工廠的計劃,雖然賈躍亭將FF91量產上市的決心世人皆知,但實現之日目前還難以推測。

蔚來汽車:年內上7座SUV 實力最強最靠譜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蔚來汽車算是這些新能源車企中的豪門,由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易車創始人李斌(任董事長)、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及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共同發起設立,這樣的超強陣容著實讓人乍舌。

首款車型EP9充電50分鐘,續航500公里,曾以6:45.9的成績刷新了紐北最快量產車圈速紀錄,堪稱國人驕傲(後被邁凱倫P1 LM超越)。

蔚來汽車目前採用代工方式在江淮汽車生產,當然高端電動超跑EP9也還處於小批量生產階段,也還未進入國家新能源汽車銷售目錄,畢竟只是少數富人的玩具。而大7座純電動SUV ES8或將於今年年內預售30萬上市,很值得期待。

小鵬汽車:價格親民 自建工廠穩紮穩打

與其他互聯網新能源車企不同的是,小鵬汽車的路線有些傳統車企的意思,而小鵬汽車CEO夏珩也確實出自廣汽。去年9月13日,小鵬汽車在北京發佈了首款純電動SUV,續航里程300公里,宣稱價格要控制在10萬左右,走入尋常百姓家。

值得一提的是,小鵬汽車吸引了阿里、騰訊在內的多輪融資,資金比較充裕,今年5月在廣東肇慶投資百億元自建工廠,市場前景相當被看好。

遊俠汽車:“死後復生” 繼續懟特斯拉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遊俠汽車其實是這些車企裡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4年便早早成立,聲稱要造出比拼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後來,遊俠汽車被曝出已經吃過散夥飯關門大吉,50人的主創團隊被廣大網友各種吐槽開涮。今年四月後來又找到西拓工業集團這一金主,而且在浙江湖州自建工廠,徹底復活,誓要做中國的特斯拉!並計劃年底發佈量產車型,從別人口中的“忽悠家”變身為“實幹家”,可喜可賀。

奇點汽車:新車接受預定 量產正在推進中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上海車展期間,奇點汽車正式發佈了首款概念電動車,取名奇點is6,定位於中低端,售價20萬-30萬,提供5座和7座可選,其綜合續航里程為400km,並接受預訂。“一頓飯的功夫可充電續航380km,一根菸的功夫可充電續航100km。”前360高管現奇點汽車CEO瀋海寅曾如此介紹。

有意思的是,奇點汽車採用自建、代工兩張模式生產,而到底哪家主機廠代工也還處於保密階段。據悉,今年年底is6將實現大規模量產並於明年正式上市。

前途汽車:已獲生產資質 年底量產上市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早在去年,成立於2015年的前途汽車就獲得新能源車生產資質,在蘇州的自建工廠現已竣工。從去年北京車展一直到今年上海車展,首款產品高端電動跑車前途K50已經多番亮相,百公里加速4.6秒,續航里程超300公里。數據看起來不是特意惹眼,但前途汽車自信滿滿,聲稱在下半年量產正式上市。

威馬汽車:上千公里續航 明年起推多款產品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成立於2015年的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是傳統車企出身,沈暉原任職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威馬汽車也頗具傳統汽車思維,宣揚企業 "128戰略" ——圍繞1個核心架構,延伸出2個整車平臺,至少8款高品質主流智能汽車。據介紹,已經亮相的“AG2020”概念車最快30分鐘就能充滿電,並且續航里程達到1200公里!威馬汽車位於溫州的自建工廠將於2018年投產,並以每年超過一款新車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場。

還記得當年的PPT造車嗎?


科技日新月異,同時也影響著未來人們的出行。大洋彼岸的特斯拉成為電動汽車的業界翹楚後,從2014年開始,國內不少有夢想有膽識,也有實幹精神的企業家紛紛效仿,甚至力爭趕超,其中很多人也交出了值得肯定的成果。對於他們,比起冷嘲熱諷,或許支持和鼓勵更加合適,說不定以後真有一天咱們會開上他們造出的電動汽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