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後期為什麼屢戰屢敗,這一點原因不能忽視

三國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要是說各方勢力的代表人物,魏國大概就是曹操,吳國是孫權,而蜀國則非諸葛亮莫屬。不論老人小孩,一定聽過諸葛亮的事蹟。在人們的心中他就是智慧的化身,幫助蜀國打贏一場又一場戰爭。

諸葛亮後期為什麼屢戰屢敗,這一點原因不能忽視

請輸入圖片描述

但是說起諸葛亮的對手,前期大家肯定會想到曹操和周瑜,在後期則主要是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這三個人都是軍神一樣的存在,但是他的在諸葛亮的光彩之下難免失去一些亮度,因為都反覆被諸葛亮打敗過,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諸葛亮在與曹操和周瑜的較量當中,攻城拔寨無往不利,順風順水,但是後期在與司馬懿對陣當中雖然也是勝仗連連,但是每一次的結局卻都是鎩羽而歸,讓人看完略帶失望。

諸葛亮後期為什麼屢戰屢敗,這一點原因不能忽視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這兩個人一生都是在交手的狀態當中,在初期,司馬懿用盡自己的才能也只能是處於防守的態勢,對諸葛亮的進攻無法阻擋,雖說是對手,但是也算是惺惺相惜,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相當的高,說他是治國理政的奇才。

既然諸葛亮這麼厲害,為什麼在劉備死後,在軍事上一直沒有什麼實質上的進展呢,每次打仗總是最後以失敗告終。難道是蜀國的力量不如以前了?

諸葛亮後期為什麼屢戰屢敗,這一點原因不能忽視

請輸入圖片描述

其實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以後一直想著一統天下,無時不刻的不想著北伐的計劃,第一次北伐剛開始順風順水,但是當曹魏派出司馬懿的時候,司馬懿直接進攻諸葛亮的運糧之地街亭,結果馬謖沒有守住街亭,北伐被迫中斷。第二次出兵攻打陳倉,結果那裡已經提前準備好,重兵嚴防死守,諸葛亮根本沒有機會,最後相持不下,糧草供應不上,又一次失敗。

諸葛亮後期為什麼屢戰屢敗,這一點原因不能忽視

請輸入圖片描述

後面的幾次也都是大同小異,也是因為糧草遲遲沒有供應的上,這讓用兵一向謹慎為主的諸葛亮不得不宿寢夜食不斷的消耗自己健康,而司馬懿也抓住蜀軍這一弱點,放棄主動出擊,選擇消耗的方式對陣。直到諸葛亮死去,都一直沒有突破岐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