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重境界,四大智慧

遇事不好急于下结论,即便有了答案也要等等,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答案,要学会换位思维,个性是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千万要学会等一等、靠一靠,很多时候不但麻烦化解了,说不准好运也来了。

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好把简单的事复杂化。掌握办事效率是一门学问,要控制好节奏。

人生,三重境界,四大智慧

一、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人生,三重境界,四大智慧

人生的4种大智慧

一、因果法则

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回报,有耕耘才可能有收获是因果法则。看似简单,可人们做事似乎只重结果,忽视了方法与过程。播的种子与方法错了,怎会收获理想的果实?成功必须有方法,失败必须有原因!懂得并运用因果法则,物质富裕、身心健康就会变得容易。

二、心有定力

由于意识到万事万物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是变化的,因此,对待周边发生的一切事物变化,从现象上就会以平和心理解。本着凡事内求的原则,以内省心探究其源,不论顺逆,皆是成长之因。心有定力,就会有生命圆满的力量!心有定力的具体体现是能够做到放下过去,珍惜此刻,发展未来,心灵即刻得到解脱,即是活在当下的快乐。相反若是活在过去,不满此刻,只期望未来之人,则是缺少智慧的人,烦恼不断。心有定力就会清楚:只有“此刻”才是你唯一能真正拥有和掌握的!若把握的不好,“此刻”就可能变成不幸的“过去”;若把握得好,“此刻”就会造就完美的未来。

三、中庸思想

不是骑在墙上,是两条腿走路;不是折中调和,是不走极端;是辩证处事,而非偏激待人。“中”是做事准,恰到好处;“庸”是做事狠,坚定不移。“中”是智慧,“庸”是勇气,“中庸”之人是智勇双全之士!

四、道法自然

道是规律;法是效仿,依据;自然是规律的本源,宇宙运行的原则。做人做事就应求的就是个“道”——自然。做人的“道”体现的是真诚、平等、清净、精进;做事的“道”体现的是看开、随缘、感恩、内求。

人生,三重境界,四大智慧

◇真诚:一心一意,不虚假。搞假骗的是自己,良心不安,真诚心是道。

◇平等:人与人的问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多是我大你小、我优你劣这种人心不平等造成。

◇清净:不沾染恶习,待人不分高低贵贱,处事不计较你我多少。

◇精进:不懈发奋,不停追求。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看开:看透开悟,即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人生的本质是体验中成长,目标设定后的过程体验是至关重要的,至于收获什么或多少,计算而不计较,所谓“只求耕耘,莫问收获”,才是快乐的智者境界!

看开就不会去执著结果的不变,就会少生烦恼这个副产品。

看开的人做的事,都是自利、利他乃至无我利他的事!

看开的人追求的都是过程中的成长!

看开的人由于没有了名利结果的包袱,反而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更易成功!

人生,三重境界,四大智慧

◇随缘——缘是条件,做事成功离不开条件,有些条件,尤其是客观条件非主观发奋所能为。那么“山但是来,我就过去”——善尽心力,随缘变化有多好!一向在发奋,又不执著条件,简单自在啊!智者会意识到外在环境是变化无常的,唯一能改变的是内心的状态。我们不可改变事情的结果,但可改变对事情的态度!

心不随境转=不随境起舞=不随烦恼起舞。

◇感恩——凡事感恩!好也感谢——理所应当;坏也感谢——亮眼明心;顺也感谢——阳光是美丽的;逆也感谢——成功总在挫折后。

人生,三重境界,四大智慧

内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将注意力只放在自己是否想得对、说得对、做得对上。真正的财富源自内心!世人做事不得要领的一个主要误区是向外求,顺则罢,一旦是逆、苦,心中便也跟着逆、苦起来,多可怜!真心不变,调整自我,适应外界,进而改造外界——此适者生存之真谛!

遇事多做内省是一大成功秘诀。曾子(孔子的学生曾参)每日三省:

1、做事是否忠乎——一心一意、竭尽全力。

2、与人交往是否信乎——言而有信、行而守约。

3、传授习乎——所学知识是否复习和练习。

人生,三重境界,四大智慧

■哲人说:生活像镜子,你对着它哭,它就哭,你对着它笑,它就笑。人生在世,犹如匆匆过客,难的是那份自在和悠闲,难的是那份可心和舒坦。把生活看透、看穿些,把日子看平、看淡些,你就会变得心平气和,随遇而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