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涼了又怎樣?

中興通訊,涼了又怎樣?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面對休克的中興,我們還有犧牲的勇氣嗎?

近兩個月,最讓人揪心的企業莫過於中興通訊了,自從4月份被美國禁售以來,一度“休克”。最後經權威人士協調,特朗普網開一面,簽署和解協議,股票得以復牌。

復牌後的中興,無懸念地跌停,今天已經是第6個跌停板。

市場是用腳投票的,雖然輿論很同情中興,民意很支持中興,但“說”和“做”之間,隔著一堵叫做“利益”的牆。市場不懂裝逼,只會逐利。

想當年,萬科復牌的時候,才兩個跌停,姚振華出手護盤,許家印奪路搶籌,深地鐵摩拳擦掌,萬科很快由跌轉漲,沒多久就創出了新高。反觀如今的中興,血淋淋的跌停板,毫無打開跡象,就是被市場拋棄的證明。

糟糕的事,一旦開始就沒完沒了,就在中興籌集14億美元罰款之際,又傳來噩耗,美國參議院以85:10的投票結果通過恢復中興銷售禁令的法案。中興馬上又回到了命懸一線的狀態,如果眾議院也投票通過了,那還是要涼啊。

雖然我們搞定了特朗普,但老傢伙說了就不怎麼算。

中興通訊,涼了又怎樣?

繼續搞定美國國會嗎?別扯了,貿易糾紛還在拉鋸,最牛80後已經來三趟。我們煩透了,一場變局之中,中興這枚棋子,已經由“車”變成“卒”了。

雖然口號始終如一,危難關頭不放棄任何一名吃瓜群眾,但市場一連串的跌停,才是真實的答案。

中興能怎麼辦呢?除了緊急發一條公告,表示事情尚未實錘之外,暗中也只能加緊求救,搬各路神仙了。

美國那旮瘩,特朗普跟參眾兩院鬥得不可開交,我們管不了。就算最後眾議院否定了法案,中興勉強活過來,那以後的日子也難過著呢。

按照特朗普的和解方案,中興不僅要繳納鉅額罰款,現在的董事會要解散,管理層要換血,美國商務部派駐監督機構,直接監視中興業務的運作。

說白了,即便中興緩過氣來,順利完成改組,那以後的中興,也要乖乖看美國眼色行事了。顏色變了,還有多大意思?

中興的股權結構很微妙,說是國企,但一直以來,說了算的是管理層。

目前中興通訊的最大股東是中興新通訊,而中興新通訊的股權結構中,由創始人侯為貴及現任董事長殷一民等人創立的中興維先通設備持股49%,代表國有資本的航天系通過旗下公司合計持股48.5%。

假想一下,如果中興真的垮了,誰的損失最大?

中興通訊,涼了又怎樣?

8萬員工可以自謀生路,都是高學歷的人,換個飯碗不算難事。中興留存的業務,需要有人接盤,老員工還是要用。

買中興股票的散戶,肯定要虧了,這年月炒股本就是高風險的活,市場中跌慘了的股票數不勝數,中興不是獨一家。

至於航天系,旗下半死不活的企業多著呢,少一個不算少,多一個不算多,反正虧損由廣大吃瓜群眾共同承擔。

顯而易見,損失最大的是中興管理層,他們不僅拿高薪,還握著鉅額股份,如果中興垮了,高薪沒有了,股份更是一文不值。

誰損失大,誰最著急。

呼聲很響:中興有8萬員工,30萬股東,還代表著高科技。

著急喊救命,也算人之常情;但討厭的是,簍子是管理層捅出來的,救命卻總是打著別人的旗號,例子一個接一個,衝擊著我們脆弱的同情心。

就在一年前,民營企業三強之一,魏橋集團被美國機構Emerson做空,同時由於財務數據有問題,被審計機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質疑,年報遲遲發不出來。

慌亂之中,魏橋以吃瓜群眾的名義,向有關部門緊急求救,一副美國亡我之心不死的口吻,關鍵詞是16萬員工的安危。

魏橋集團是山東濱州的骨幹企業,在香港有兩家上市公司,復牌後,股價先是一路暴跌。後來,求救信起了作用,股價企穩反彈;魏橋又花大價錢換了家審計機構,拿出了一份不錯的年報。

魏橋的主營業務是紡織和電解鋁,都是去產能的目標,只能以16萬員工的名義來獲取支持。

相比之下,中興不僅有8萬員工,還是著名的高科技企業,這張高科技的牌打出來,博得一片同情,甚至引發了“芯片”熱。

對比一下兩家企業的財報,魏橋紡織2016年營業收入為141.75億元,淨利潤為9.93億元,利潤率不到10%。覺得傳統行業利潤低嗎?相比於高科技企業中興通訊,這已經算是高利潤了。

2017年,中興通訊營業收入1088.2億元,淨利潤為45.7億,利潤率不足5%,這還是中興有史以來的最佳業績。

說實話,大頭不懂高科技,不懂中興通訊的科技含量,但沒見過哪家掌握了核心科技的企業,利潤微薄得還不如製造業。

中興已經運營30多年了,不是高速成長的獨角獸,以核心科技的名義,有點講不通。

中興要自救,其實流程很簡單,告他啊。既然是美國人挑事,那就到美國打官司,美國商務部可以告,特朗普也可以告,官司打贏了,讓美國人加倍賠償損失,讓我們跟著揚眉吐氣。

可是怎麼告呢?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只好以8萬員工的名義,以核心科技的名義,以吃瓜群眾的名義。

中興通訊,涼了又怎樣?

雖然號稱現代社會了,但有些人總是剪不斷一百年前的長辮子,遇到挫折,冤得像楊乃武和小白菜,舉著狀紙一層層地喊冤,直到驚動慈禧老佛爺,桌子一拍。

吃瓜群眾,吃瓜多年有了經驗,不怕美國人,就怕自己人。

甭管是16萬員工還是8萬員工,下崗又如何?大不了換個工作,大不了收入低一些。如今勞動力缺乏,無論是紡織工人、電解鋁工人、還是高科技工程師,找個飯碗總不是太難。

大不了擺攤賣西瓜,一邊賣瓜一邊吃瓜,怕什麼?20年前,幾百萬國企職工的下崗潮,不也過來了嘛,還換來了20年的大發展。

真正怕的,是他們。

《福布斯》2016年中國富豪榜上,魏橋集團的老闆,張士平家族財富365.2億。這些錢看上去多,但相比高達1000億的負債,一旦被成功做空,股價猛跌,紙面財富化為烏有,負債幾輩子也還不上。

至於中興的管理層,拿著一堆股票,一旦垮了,兒孫們坐吃山空的夢就要醒了,從甜蜜夢境中醒來,真是好怕。

怕,就讓他們怕去吧,送一句散戶熟知的話給他們: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