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關係中,外甥親還是孫子親?

人無信而不立1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按照倫理和現代法理,血緣關係有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

盜圖一張。

倫理傳承上的直系是以Y染色體為根即以男丁為基準。和法理上的直系還是有一定區別。倫理上女兒不傳宗。

1.題主標題問題

根據題主問題回答,孫子比外甥親。

孫子屬於自己的直系血親,外甥屬於自己的旁系血親。

外甥比孫子搞一個輩分。

2.題主描述問題

女兒的兒子是外孫對於自己而言屬於直系血親;

兒子的兒子是孫子對自己而言屬於直系血親。

也就是對於一對夫婦而言子女和孫/外孫都是直系血緣關係。

女兒與兒子,外孫與孫子屬於旁系血親。

法理血緣上對於自己而言外孫和孫子一般親; 現實倫理上孫子比外孫親。

因為對於外孫而言外祖父屬於旁系血親; 對於孫子而言祖父是直系血緣血親。


凱騰聚知

題主應該是想問外孫和孫子哪個更親,女兒的孩子不是外甥是外孫,外甥是你姐妹的孩子,這個問題原本應該不是個問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的確親疏有別,我的觀感如下:

第一:僅僅從血緣關係上來說,外孫甚至要比孫子更親!

孫子是你兒子的後代,外孫是你女兒的後代,從目前對基因遺傳的瞭解,孩子來自於母親的遺傳會更多一點,因此女兒的孩子比兒子的孩子遺傳自你們的基因會更多一點!外甥像舅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如果從封建傳統習俗來說,孫子肯定比外孫更親!

封建社會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的觀念非常濃厚,傳宗接代的除了極少數招女婿上門的女兒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兒子們的專利,在兒子面前女兒低人一等,女兒的後代壓根就不是同姓人,因為這個原因認為外孫沒有孫子親的大有人在,這樣的老封建眼裡他的財產女兒和外孫是不要想的!

第三:如果從法律角度上來說,孫子外孫一樣親!

因為在法律上來說兒子女兒是完全平等的,無論是對父母的贍養義務還是父母財產的繼承權力都是如此,作為兒子或女兒的後代自然也是平等的!

第四:親不親是一種感覺,是相處出來的!

如今這個年代信奉男女平等的老人越來越多,兒子女兒都是一樣的,有許多老人剛開始也是抱著一視同仁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關係好不好關係親密不親密也要看怎麼相處,哪個是自己帶大的,哪個投入的感情和時間更多自然更親一點!


心安理得君

顧名思義,外孫屬於外姓人與自家女兒所生的孩子,一個“外”字,便有了見外、外人的意思。而孫子屬於本家姓人,是自家兒子的孩子,將來還要為自家傳宗接代。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傳統觀念的影響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既然已經出嫁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那麼女兒生的孩子雖然也是血脈相連的,但畢竟不是自己家的孩子,連姓氏都是外人的,因此是外孫,管自己也就叫外公、外婆了。親倒是親,總歸再親也不屬於自己家,還是有所保留比較合適。這是我們國人的傳統觀念,家族的族譜裡也是隻有孫子,沒有外孫的。



獨生子女的父母疼愛外孫

獨生子女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女兒,儘管已經出嫁,卻將女兒的孩子視如己出,疼愛不已。現在常常看到好多幫女兒帶孩子的老人,在她們眼裡,這個外孫是最親的。我們院子裡就有一對父母給女兒連著帶了兩個孩子,大的帶到3歲多人家回去上幼兒園了,又接著帶1歲多的小的,老兩口疼愛外孫的毅力真是讓人佩服。

其實,不論兒子女兒都是自己的孩子,沒必要把孫子和外孫分的那麼清。只不過孫子會一直在自己的家裡成長,朝夕相處,而外孫也有自己的家,不可能日日相見。但總有一天,他們都會長大,有著自己的生活,不管是爺爺奶奶也好,外公外婆也罷,只需要好好的去愛他們就是了。


青花欣悅

女兒的兒子叫外孫,不是外甥;俗話說“外甥像舅”,外甥跟自己的女兒是一輩的,彼此是表親關係。外孫則隔代了。

最近上海改教材,把“外婆”改稱“姥姥”,引起很大的爭議。對女兒的孩子來說,男性長輩叫外公或姥爺,女性長輩則叫外婆或姥姥。

瞧,“婆”與“姥”都沾一個“女”字,屬於女兒這一邊的;同時“外公外婆”這個稱呼還沾一個“外”字,這兩種稱呼無論是哪裡的方言,都顯示出在近親關係認知上的某種一致性,即女兒(及其子女),對於傳統的核心家庭來說,是具有“外向性”的。如俗話所說的:“女生外嚮”“女兒養不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都是為別人養的”等等,以及過去女子無大名,嫁到某戶人家,就隨這戶人家的姓,如稱張李氏、王楊氏,或稱張門李氏、王門楊氏等等。

這都是在宗法關係上強調,女兒是嫁出去的,既然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是“外人”,她既不需要承擔本家(孃家)的義務,同時也不享有相應的權利(如繼承權)。

與之相比,傳統社會特別推崇“宗族共爨”“三(或四)世同堂”,一般來說,父子之間不輕易分家析財,老人與子孫(兒子及兒子的兒子)長期生活在一起,始終是一家人。

禮法社會將女性禁錮在家庭門戶之內(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孩兒一旦出嫁,是不能隨便回家歸省的,往往逢年過節(如父母生日)才專程回來拜望生身的爹孃,無形間就跟父母兄弟疏遠了。孃家人既沒有權利也沒有義務管姑娘在夫家的生活。女兒和外孫來見老人,真跟客似的,一年上頭,也就見那麼幾次。那麼從情感上來說,外孫也沒有孫兒們親近,偶爾來拜一趟的外孫,直當是遠親了——遠親還不如近鄰呢!孩子們在一起玩時,孫兒是本姓,外孫是外姓,單從姓氏上就顯得疏離了。

總的來說,無論是傳統的觀念、習俗和家庭權利,還是現實情感上的遠近親疏,都決定了外孫不如孫兒親。

但是在現代社會,過去的許多東西都不管用了,時代在進步嘛!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外公外婆到女兒家幫女兒女婿照看孫子孫女,並且貼補家用的情況比較普遍,這在過去是不存在的。

如今男女也平等了,男性與女性享有同等的繼承權,嫁出去的女兒依然能夠回來享受村裡的福利或分割老人的遺產。最關鍵的是,過去男子為娶,女子為嫁,是女人入男家之門的意思,如今再說“嫁娶”,也就是用一句俗話罷了,還有多少古代“嫁出去”的意思?

新時代,生男生女都一樣,那麼相應的,對外孫孫兒誰親的問題,也就失去了辨析它的必要。這麼說吧,誰孝敬老人、經常來看老人,誰就親。親不親,看錶現,不以男女辨。(皇帝不稱朕/胡丹答題)


皇帝不稱朕

按照血緣一樣親,按照姓氏孫子親!人的傳統觀念就是家族親!從而形成了外孫是別人家的,孫子才是自己家的理念!孩子從小跟誰帶也有關係,跟誰就和誰有感情,有不少爺爺奶奶會說,讓他姥姥帶吧,長大了也是我家的,也會比她姥姥親,其實不然,在孩子的心裡,對他有包容有耐心有日夜的關心照顧是最好的,最難忘的!每個人都有回憶,知道感恩的人心裡永遠忘不掉他小時候對他付出最多的人!我認為親情在於交流,血緣關係不影響孩子對誰親不親!


知己知彼133153786


俗話說,大孫子,小兒子,老頭兒老太太的命根子。還有人說,外孫是姥姥家的狗,吃過就走。由此可以看出兒子與孫子在老人以目中所佔的地位,至於女兒和她的孩子,那隻能算做客人了,再怎麼親也只是出於血緣關係,她們的地位怎麼可能與兒孫相提並論呢?

父母照顧孫子是天經地義,如果因為身體原因不能照顧,可能就得用錢補償;給女兒照顧孩子,大家往往覺得不應該,作為女兒就得負擔起父母的一切。作為女性,我為這樣的結論感到難過和傷心,同時也很清醒地認識到,這是現實!


其實想想也不要太糾結這個問題,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對人們毒害至深,特別是農村,重男輕女現象更是嚴重;在城市還好一些,人們的文明程度更高,無論男孩女孩,都能成為父母的繼承人。

記得小時候經常在姥姥家住著,表哥表姐比我大不了幾歲,小孩子在一起當然避免不了爭執。每當我哭著去找大人理論的時候,姥爺總是和顏悅色地對錶哥表姐說,不要欺負妹妹,她是咱家的小客人。我不明白什麼是客人,總是喜歡反客為主,什麼玩具都要搶來自己先玩,於是媽媽會毫不客氣地過來打我的PP。

那時候姥爺特別像小孩子一樣喜歡慪氣,他一生氣就不吃飯,矇頭大睡,無論誰去喊都不行。每當我們都覺得一籌莫展的時候,姥姥都會把表哥拉到一邊,對著耳朵交待一番,然後表哥就端著飯過去,跟他撒嬌說再不起來吃飯就要跪下來求他。姥爺會一骨碌爬起來,趕緊說要吃要吃,他怎麼捨得他的寶貝孫子跪下呢?

關於家的概念,再小的孩子都有感覺。

儘管老人會有厚此薄彼的想法,但到老年往往由不得自己了,大部分農村的老人會靠女兒生活,這好像是約定俗成的規矩。如果他們能夠看透這個現實,不知道年輕的時候會不會對外孫更親一點。


蝸牛媽媽育兒寶典

要是疼兒子就親孫孑,反正我公婆不疼兒子更不親孫孑,他女兒兩口孑半夜吵架騎自行車跑四五十里路也要去看,兒子出車遭遇車禍兩口孑照樣打麻將,你說對兒子這樣可能給孫孑親嗎,並且他們三個女兒只有一個兒子


楊佳寶75827883

我覺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們就知道為什麼孫子比外孫親啦。人都會死去,當你死去的時候,你的你又兒子,兒子生孫子,孫子生重孫子,子子孫孫傳下去,你死啦但是你的血脈你的家族依然延續。第二,當你死去後,清明節燒紙的時候,你的女兒會來,你的外孫會來,當你的外孫也老去後,女兒那一脈就不會在有人來給你燒紙。而兒子這邊吶,無論多少年,多少代,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會在牌位和墳頭前給你說一聲燒點紙。而你的兒子孫子老去的時候也會給你埋在同一個墳地。燒紙的時候兒子會給孫子說,這是你爺爺,這是你老爺爺,這是你太爺爺,這是咱的老祖宗............你什麼時候聽說過,這是你老外爺,這是你太外爺,這是你姥姥的爺爺,這是你老老姥姥的爸?所以從古至今,傳男不傳女,孫子比外孫親。


魚躍此時海78458946

這個問題好多老人沒有處理好,造成子女間誤會或不必要的矛盾。我認為在現代社會,既有孫子,又有外孫是莫大的幸福,應一視同心。我的父母是一碗水端平。雖然他們老了沒有什麼能力或財產,最後還能享受天倫之樂,母親倖運地活過八十八歲。而我的岳父母總在這個問題上於傳統、血源和人們一般做法不同。對五個孫子孫女一般,而對我的兒子視作珍寶,寵愛有加。我多次勸告他們一視同仁,特別不要掛在嘴巴上。他們說,想疼他們沒有能力,他們的父母也沒有那份孝心。到後來,岳父遭人怨,岳母住院臨別,還得我這個前女婿去照顧。實際上,他們的孫子大多優秀,而我的兒子受到過多溺愛,社會適應能力遠遠遜色。當然他們最疼的是麼兒,這樣做的目的也是讓女兒和我們父子能幫助他們達到願望。正如孩子母親最後所說,受害最大的是我這個外人。


任有新2

骨血親連著筋輩輩親,這是流傳的一句老話,可是當今年代都是獨生子女,幾乎每個小家庭都是媳婦說的算,所以生了孩子也都經常往孃家出進,有這麼一句話就是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孩子跟誰時間長,就跟誰來往近密就和誰親。



養兒子的說起來,當兒子談婚時還要準備房子,彩禮,所以養兒子的家庭不容易呀,婚後婆婆還不好當,過去媳婦受盡了婆婆的氣,如今好容易熬成婆了,還要受媳婦的氣,這種現象很普遍,說外孫親不如說養女兒好,說起來外孫子比孫子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