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院士:中國科技如何贏得未來?

6月21日下午,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的“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 •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科學傳播沙龍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做了主題演講,針對“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卡脖子“等問題發表看法,還詳細解釋了中國科技應該如何贏得未來,我們需要做好那些方面?全文如下。

杜祥琬院士:中国科技如何赢得未来?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

中國科技如何贏得未來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清單很長

我國的科學技術正在快速進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離建成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應該說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這個差距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不是說抓住一兩個痛點,攻克一下就可以了。而且,我們在努力創新,別人也在創新,所以這個事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不是畢其功於一役的事。

最近,對“卡脖子”討論比較多,其實,這既不是新問題,也沒有什麼奇怪的。歷史上很多的例子都表明:買不來的,討不來的,這種核心技術常常自己下大決心,做大功夫,也就搞出來了。兩彈一星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卡脖子”也不是壞事,反倒是好事。反之,買得來的,常常自己做不出來,我們國家的航空發動機是大家經常列舉的一個例子。

杜祥琬院士:中国科技如何赢得未来?

高端儀器設備的製造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我們國家正在抓這方面的工作,還需要加油。舉一個例子,最近也是科技部的一個高端儀器設備的項目——太赫茲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研究團隊一直很苦惱達不到目標,攻關了七年以後,在一批中青年的努力下達到了預定的指標。當然,不是說所有的東西都得國產化,但是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顛覆性技術要儘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外,有些核心技術並不是誰卡我們的脖子,而是大家都在努力,尚待突破的。比如說,發展新能源必須配套的高能量密度的儲能技術,化學儲能技術現在國內外都進步很快,誰掌握了這個領域的科技制高點,就能引領綠色低碳能源的未來。

杜祥琬院士:中国科技如何赢得未来?

如何贏得未來?

我想可以說,基礎贏得未來,人才贏得未來,教育贏得未來。

上面提到的儀器設備也好,儲能技術也好,都涉及到來自基礎科學的原始性創新。如材料科學的一些突破和創新就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加強基礎科學研究要堅定不移,作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方針。

科學的發現和技術的創新靠的都是人才,人才創造未來。而源源不斷的創新型人才從哪來?我想來自於教育,所以要深度改革我們的教育,解決錢學森之問。當我們能夠培養出一代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人才,而且能吸引世界各地的高水平人才的時候,我們必將贏得未來。

杜祥琬院士:中国科技如何赢得未来?

我們科技工作者責無旁貸

突破一系列核心技術,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的發展,要求科技工作者做出高水平的工作。我們的社會治理,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科技評價體系等,要有利於科技工作者無後顧之憂,集中精力來做學問。

而對科技工作者本身來說,高水平的工作常常是長期努力的結果,需要堅韌不拔,要坐得住冷板凳,力戒浮誇和驕躁。再困難也不要氣餒,不要妄自菲薄;再有成就也不要自滿,不要自以為了不起。

為了高水平的工作,還需要創造寧靜的、乾淨的環境,寧靜是利於創新的環境特徵,寧靜才能致遠。同時,需要一種為實現科技強國偉大目標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最近常常說到名利雙收,我認為名利雙收是合理政策的結果,不應該是科技工作者內生動力。老一輩的成就告訴我們,以民族振興為已任的奮鬥精神才能真正靠得住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是推動科技創新強大的力量源泉,國內外的成功範例都證明了這一點。精神建設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文化保障。

杜祥琬院士:中国科技如何赢得未来?

今天我們科技媒體界舉辦這個沙龍,表明了他們推動我國科技創新的使命感,媒體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希望媒體努力在建設一個寧靜、乾淨的環境,落實科技創新的文化底蘊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