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用來薰蚊子的野草 如今成為“致富草”

以往用來燻蚊子的野草 如今成為“致富草”

以往用來燻蚊子的野草 如今成為“致富草”

“沒想到以往用來燻蚊子的野草,現在成為村裡最賺錢的農作物。”山雨過後,尹佐明走在清香撲鼻的艾草地裡感慨地說。

尹佐明是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嘉會鎮吉山村村民。前些年,當地村民主要種植柑橘,收入還不錯。後來柑橘樹染上了黃龍病,幾乎全部被砍光,不少村民陷入了貧困。

失去主要經濟來源的吉山村民四處尋找適合當地種植的農作物。2015年,尹佐明偶然發現村後山上野生的艾草可以作為艾灸、艾枕的原材料。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艾草的市場前景廣闊。

以往用來燻蚊子的野草 如今成為“致富草”

祖祖輩輩都沒有種過艾草,尹佐明決定試一試。在自學艾草種植技術後,他從山上挖來一些野生艾草,試驗性地種植了一小塊。開始擔心成活不了,沒想到艾草在地上長勢很好,一片鬱鬱蔥蔥。尹佐明擴大種植到8畝,當年就收穫了1萬多斤艾草,賣了5萬多元。

擔任吉山村黨總支部書記的尹佐明決定把這個致富門路在村裡推廣。2016年,尹佐明同村裡幾位黨員一起,帶頭成立艾草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將成員的土地集中管理,規模化種植。由於質量好、供貨足,艾草的價格水漲船高。

“艾草種植技術簡單、管理粗放,非常適合剛更換農作物種植的農戶。”尹佐明說,艾草基本不用噴藥施肥,投入產出比高。“每畝艾草每年可收穫1800斤左右,按每斤3元的價格算,可以收入5000多元。”看到合作社發了“艾草財”,其他村民紛紛申請加入合作社,成員從最初的12戶發展到現在的55戶,艾草種植面積從40畝發展到200多畝。

以往用來燻蚊子的野草 如今成為“致富草”

在當地扶貧部門的幫助下,吉山村艾草事業越來越興旺。2017年,合作社共銷售艾條、艾枕等系列產品2萬多件,收入上百萬元。受益於艾草種植,吉山村原本有103戶貧困戶,如今已經脫貧86戶。

“艾草種植和加工為吉山村50多位村民提供了工作機會,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都返鄉就業了。”嘉會鎮黨委書記趙紅玲說,由於艾草當年種植當年就有收入,附近村屯的貧困戶也開始嘗試種植,大家對脫貧致富越來越有信心。

以往用來燻蚊子的野草 如今成為“致富草”

“今年村裡會推廣訂單種植,幫助沒有參加合作社的貧困戶銷售艾草,減少市場風險。”尹佐明說,下一步合作社還會擴大生產,通過電商平臺提高產品的銷量和價值,讓“脫貧草”成為“致富草”。(新華網南寧 何程 夏軍)

以往用來燻蚊子的野草 如今成為“致富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