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拆不補、拆而少補、先拆後補,走樣的環保政策究竟該誰買單?

環保拆遷!環保拆遷!環保拆遷!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隨著2018年6月初,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的全面啟動,中央組建了6箇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採取“一託一”或者“一託二”的方式,分別負責對河北、河南,內蒙古、寧夏,黑龍江,江蘇、江西,廣東、廣西,雲南等省(自治區)開展

“回頭看”督察進駐工作。

光拆不補、拆而少補、先拆後補,走樣的環保政策究竟該誰買單?

一時間為了應對中央環保督查組的“回頭看”,大江南北,北起黑龍江、南至兩廣,全國各地處處拆聲一片,其中被認定為“汙染大戶”的養豬場更是成為各地被整治和拆遷的重點,而且以下五類養豬場成為被拆遷的主要目標:

一是位於禁養區內的養豬場,二是糞汙直排排放的養豬場,三是環保設施不合格的養豬場,四是異味擾民的養豬場,五是規模不論大小隻要造成汙染的養豬場。

光拆不補、拆而少補、先拆後補,走樣的環保政策究竟該誰買單?

中國養豬業由於規模化、工業化程度不高,廣大中小養豬場或養殖戶還佔據著養豬業的半壁江山,且地域間發展極不平衡,因此養豬場的環保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困擾中國養豬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而且由於過去的環保欠賬比較多,導致了今天為了應對環保問題,陸續出現了各種急功近利的表現,“一刀切”的行為發生非常多,各地養豬場拆遷不斷加碼,為了躲避檢查,地方大員都颳起了一股股急救式的環保狂。

養豬業目前的強拆愈演愈烈,不可否認雖然養豬業是在眾多養殖品類當中汙染最大的,但是這與中國養豬業目前發展水平不高以及國家缺乏統一的養豬場糞汙治理標準密切相關。更重要地是:一方面中國人幾千年來一直都以豬肉作為主要肉產品進行消費,豬肉產品的貢獻不可磨滅;另外一方面,在農村生產當中,養豬佔到最大的成分,很多農村人通過自己辛勤的養豬致富,要是農村的豬場都拆遷了,廣大農村人的生計乃至脫貧致富該如何解決?

光拆不補、拆而少補、先拆後補,走樣的環保政策究竟該誰買單?

而且這一輪全國各地的強拆風暴正逢2018年豬價最低迷的時期,這對本已經虧損嚴重的養豬人而言無疑是更加雪上加霜,據報道: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陽埠鄉黃沙村一養豬場原屬可養區,投訴人豬場有環保設施,但現政府要求6月3號前全鄉豬場兩天之內轉移拆除,並且無補償(一刀切)的問題。

這種野蠻拆遷、“一刀切”拆遷的新聞最近屢見報端,不僅給養豬人的生存帶來滅頂之災,也給政府的公正形象造成負面影響。但是可喜地是,最近政府終於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光拆不補、拆而少補、先拆後補,走樣的環保政策究竟該誰買單?

針對規模場拆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影響產業發展和養殖戶收益的問題,農業部副部長於康震最近表示:不該禁養的不能禁,防止盲目擴大禁養範圍;該禁的要堅決禁,但要給予合理補償;拆遷不是主要的辦法,更不是唯一的辦法。要給予一定的過渡期。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第一、不該禁養的不能禁

要科學劃定禁養區,防止盲目擴大禁養範圍。為此,環保部、農業部聯合制定下發了《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要實事求是,科學分析,按照標準劃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以此督促地方政府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避免只要環境不要生產的極端片面做法。

第二、該禁的要堅決禁,但要給予合理補償

禁養區主要包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風景名勝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等。在這些區域從事畜禽養殖,對周邊居民、環境影響比較大,該拆的要拆,該遷的要遷。但是,要充分照顧到養殖場戶的合法利益,給予合理的補償。

第三、支持養殖場戶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

畜禽養殖汙染是畜牧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所以也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造成的問題是長期形成的,所以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于康震說,對於畜禽養殖場的環保問題,要以支持和鼓勵養殖場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為主,拆遷不是主要的辦法,更不是唯一的辦法,光拆不補、拆而少補、先拆後補,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

光拆不補、拆而少補、先拆後補,走樣的環保政策究竟該誰買單?

面對環保重壓,各個地方政府雖然不應該“一刀切”的強制性拆遷;然而對於我們廣大養豬人而言,為了事業能夠長期的做下去以及可持續發展,努力做好糞汙處理、實現環保達標,也是必須要做到的事情。雖然目前國家還沒有統一的豬場糞汙治理標準,但是因地制宜,探尋並實行適合自己的糞汙處理措施還是完全可行地。

最後,對於養豬業,真心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夠多一些理解與包容,不要因為環保督查就“一刀切”的拆遷而寒了廣大養豬人的心。畢竟如果農民都不養豬了,又該如何滿足廣大老百姓的吃肉需求呢,政府總不能親自來養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