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把蠍子、蜈蚣當寶貝的陸川奇女子,不但管理著一座規模宏大的“蟲城”,還……

这位把蝎子、蜈蚣当宝贝的陆川奇女子,不但管理着一座规模宏大的“虫城”,还……

这位把蝎子、蜈蚣当宝贝的陆川奇女子,不但管理着一座规模宏大的“虫城”,还……
这位把蝎子、蜈蚣当宝贝的陆川奇女子,不但管理着一座规模宏大的“虫城”,还……

蠍子,大多數女子聞之色變,躲避還唯恐不及,而她,卻把蠍子、蜈蚣當寶貝,整天跟它們打交道,摸索出一條特色養殖之路,帶領貧困戶致富,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蠍子皇”,她就是陸川縣80後女子劉海蘭。

在陸川縣溫泉鎮風淳村上高屋隊,幾座有1500多平方米的鐵皮棚子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劉海蘭養殖蠍子、蜈蚣的基地。大棚裡面,“聚居”著成千上萬只蠍子、蜈蚣、金邊土元等蟲子。

这位把蝎子、蜈蚣当宝贝的陆川奇女子,不但管理着一座规模宏大的“虫城”,还……

劉海蘭與蠍子親密接觸。

養蠍歷經磨難,終獲“第一桶金”

“我去過廣東打工,在北流開過雜貨店,都沒有太大的發展。”劉海蘭說,“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別人養殖蠍子獲得成功,覺得這是一條致富的好路子。”於是,劉海蘭將多年來的積蓄1萬多元全部投入購買蠍子種蟲,開始養蠍之路。

“剛開始,對養蠍技術一竅不通,全憑自己的一腔熱情。”劉海蘭說,技術是靠一邊學習、一邊摸索的,吃過不少苦頭。“第一次被蠍子蜇,比生孩子還要痛,感覺全身都有蠍子爬來爬去。”劉海蘭對當時的情形仍歷歷在目,“即便是現在,被蠍子蜇也是家常便飯,只是感覺沒那麼痛了。”劉海蘭笑言,“可能被蜇習慣,產生抗體了。”

剛開始時,經常有蠍子死掉,也有被老鼠吃掉,然而,對劉海蘭打擊更大的是,養大蠍子快要上市的時候,在一天夜裡,幾萬只蠍子無故消失,她投入的全部身家就這樣沒了。至今,劉海蘭還弄不明白這些蠍子到底去了哪裡,或者是小蟲被大蟲吃了,抑或是蠍子從大棚沒有被發現的洞口逃跑了,留下了不解的謎團。不過有了這次經歷,劉海蘭在以後養殖中,都將大蠍子和小蠍子分開養,避免大吃小,經驗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積累的。

意外的打擊並未使劉海蘭放棄,她向親朋好友借錢重新購買種蟲堅持了下來。“頭3年零產出,沒有任何收入。”劉海蘭說,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她向專家、養殖能手請教,網上查找資料,克服養殖難題。直到2010年,劉海蘭養殖蠍子終於成功,收穫了養殖蠍子的“第一桶金”。

養蠍技術熟練,還養起了蜈蚣、土元

“雞蛋托里就是成群結隊的蠍子。”劉海蘭拿起一塊雞蛋託介紹。托里是滿滿的蠍子,有白色的幼蠍,也有黃色的成年蠍,只見劉海蘭瞅準時機,用拇指和食指快速捏住一隻大蠍的尾刺。被抓後的蠍子雖然在她手上來回折騰,但根本傷不了她。

“蠍子蜇人就靠這根尾刺,毒素也在這根刺上,只要捏住它,就奈何不了你。”劉海蘭介紹,因為蠍子太多了,平常工作時難免會不注意被蠍子蜇,這對於養蠍人來說是非常平常的。蠍子的毒素一般對人不會產生危害,幾個小時就會自動褪去,如無特殊情況可自行處理。“蠍子喜歡溫熱的環境,一般晚上出來覓食;當母蠍產子之後,幼蠍會在母蠍背上停留15天……”經過多年的摸索,劉海蘭對蠍子的習性已是十分熟悉。

劉海蘭的特色養殖之路越走越寬,2015年註冊成立了陸川縣海蘭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平臺,為養殖戶提供種蟲和技術支持,並對養殖產品回收銷售,帶動基地附近貧困戶致富。目前,合作社已同全國各地600多養殖戶合作,年銷售種蟲以及回收銷售成蟲產值500多萬元。劉海蘭還開發多種產品,如藥酒、工藝品、養生菜餚等,產業鏈不斷延伸,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養殖路子。

註冊商標,申請20餘項發明專利

金頭蜈蚣的繁殖、加工、餵養、養殖方法,蠍子藥酒、蠍子雞湯、油炸蠍子的製作方法……在科技部門的引導下,2018年4月,劉海蘭將自己多年來養殖蠍子、蜈蚣、金邊土元所積累的寶貴經驗整理出來,申請了20多項發明專利,涉及養殖方法和相關特色菜餚的製作,在業內可謂罕見。目前,國家科技部門已經受理這些申請。

劉海蘭註冊了“蘭輝”商標品牌。“當劉海蘭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科技部門引導支持其應用新的養殖技術,走品牌化發展之路。”陸川縣科技局局長於利臣表示,將在農村地區扶持更多的劉海蘭式的創業帶頭人,使其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示範和帶動更多的農戶致富。

小夥伴們

这位把蝎子、蜈蚣当宝贝的陆川奇女子,不但管理着一座规模宏大的“虫城”,还……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这位把蝎子、蜈蚣当宝贝的陆川奇女子,不但管理着一座规模宏大的“虫城”,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