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科菲耶夫,暴力美學的真諦(一)

您與「知樂古典音樂」只有一個關注的距離

普罗科菲耶夫,暴力美学的真谛(一)

今日主播:郭靜

普罗科菲耶夫,暴力美学的真谛(一)

你應該知道的古典名家名曲 之

普羅科菲耶夫,暴力美學的真諦(一)

普罗科菲耶夫,暴力美学的真谛(一)

同斯特拉文斯基一樣,普羅科菲耶夫也是二十世紀俄國的劃時代作曲家。他以“主觀性觸感”為主題,以革命性的現代音樂風靡一世;他以一種時常出人意料的抒情性旋律、毫無徵兆便一飛沖天的微妙調性、大膽的和聲、強烈的節奏等創作特質,順理成章地成了現代作曲家的指南針。

謝爾蓋·謝爾蓋維奇·普羅科菲耶夫(Sergey Sergeyevich Prokofiev 1891-1953年)1891年4月23日生於烏克蘭頓巴斯地區松卓夫卡村。父親是當地地主莊園的農藝家,母親是位鋼琴手,也是他的音樂啟蒙老師。普羅科菲耶夫5歲開始學鋼琴及作曲,隨後陸續寫出了歌劇、鋼琴曲等一系列稚嫩作品。1904年,13歲的普羅科菲耶夫考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利亞多夫學作曲;跟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學配器;隨葉西波娃學鋼琴;從切列普寧學指揮。他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學一呆就是十年:1909年作曲班畢業、1914年完成了鋼琴和指揮的學業。所以他自創、自演的《第一鋼琴協奏曲》獲得了安東·魯賓斯坦獎。

普罗科菲耶夫,暴力美学的真谛(一)

十年的學院生涯自然造就他過硬的音樂基礎能力,但他開始厭惡傳統作曲技法,開始醉心於當時最流行的音樂風格。斯特拉文斯基早期的創作以及當時戲劇、繪畫、詩歌等新潮流對他影響很大。他的才華也被狄亞基列夫賞識,邀他首次為俄國芭蕾舞團所寫的舞劇《丑角》就大受歡迎。之後不久遇到俄國十月革命,1918年二十七歲的普羅科菲耶夫逃往美國。

來到美國,普羅科菲耶夫一方面以鋼琴手的身份活躍在樂壇,另一方面他完成了自己著名的喜歌劇《對三個橙子的愛》,但他在美國並未獲得自己想要的聲望和地位。失望之餘,他回到歐洲進行巡演,最後定居巴黎。這一時段他的作品有《第二號》、《第四號》交響曲、《小交響曲》;舞劇《鋼鐵之舞》、《浪蕩子》等。

普罗科菲耶夫,暴力美学的真谛(一)

1932年,41歲的普羅科菲耶夫返回蘇聯,受到熱烈的歡迎。之後他的一系列創作有了明顯的“社會主義”傾向。三十年代是普羅科菲耶夫屢發精品的時代:組曲《基傑中尉》、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兒童音樂童話故事《彼得與狼》等都是這個時代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普羅科菲耶夫來到高加索地區避難並繼續著創作生涯。他的作品依舊保持著新的創意且不失大眾情調和抒情性,為此他多次贏得了斯大林獎。其實不只在蘇聯,普羅科菲耶夫在全世界也享有盛名。

1953年,普羅科菲耶夫在風雪中的莫斯科去世,享年62歲。

普罗科菲耶夫,暴力美学的真谛(一)

普羅科菲耶夫一生創作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從幼年到為了避禍,逃離十月革命的蘇俄之前, 這段時間算是普羅科菲耶夫音樂人生的第一階段,是他不斷探索,風格急變的階段。從稚嫩的琴童“牙牙學語”和加沃特舞曲變為有強烈結構主義的鋼琴曲《觸技曲(託卡塔)》(1912);從莫扎特風格的古典主義《小交響曲》(1909創作,1915年修訂)到獷悍的野蠻主義《斯拉夫組曲》(1915年)、康塔塔《他們七人》(1918);從早期浪漫曲《作品第 9號》到將散文音樂化的音調試驗音樂童話《醜小鴨》(1914)、抒情心理歌劇《賭徒》(1916年創作,1927年修訂)。這些都能反映出此時的他想表達一種荷爾蒙爆裂的美感:他反對當時風行的柔弱傷感風格,主張剛健有力的傾訴、甚至強烈到刺激感官的效果。

普罗科菲耶夫,暴力美学的真谛(一)

這一時期,他的革新探索得到聖彼得堡音樂社團“現代音樂協會”和一些人士的支持,反對者自然也不少,二者之間引發了激烈的意見衝突。這一時期他還寫有下列著名作品:《第一鋼琴協奏曲》(1911)、《第二鋼琴協奏曲》(1913),《第一小提琴協奏曲》(1916~1917),鋼琴小品套曲《曇花一現》 (1915~1917),《第一交響曲(古典交響曲)》(1917)等。

文/茶茶斑竹

背景音樂列表

1.G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

知樂古典音樂—知識文庫

www.zhiyue001.com

有聲音的古典音樂鑑賞平臺

FOLLOW US|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

新浪微博:知樂古典音樂

喜馬拉雅、蝦米、蜻蜓的認證賬號:知樂古典音樂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入駐 知樂社區

JOIN US

招賢納士|商務合作|添加進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