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三大“法宝”是?他来告诉你!

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

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

有趣,是许多人的人生格言

有趣,也引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当学生们自己觉得学习有趣了

还担心教不好他们吗?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引导他们进行高效学习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中学高级教师

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

一起来借鉴下他的“好玩”教学模式

张思明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三大“法宝”是?他来告诉你!

张思明,男,汉族

出生于1957年10月,上海人

中国当代教育家

国家特级教师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资深数学教

是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1999年获北京市首届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9年9月获全国数学教育的

最高奖“苏步青数学教育一等奖”

1997年获北京市“五四奖章”

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

2000年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1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002年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4年再获北京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三大“法宝”是?他来告诉你!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三大“法宝”是?他来告诉你!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

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

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张思明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三大“法宝”是?他来告诉你!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三大“法宝”是?他来告诉你!

张思明是一个用心做教育的人

他主张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

敢于打破常规

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好玩———引导学生喜爱数学

学生能从数学中学到什么?这看似明确答案的问题曾困扰了张思明很久。有一次他在班里搞了一项调查,题目是“数学是什么?”

一个学生写道:“数学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成年人为学生挖的陷阱!”另一个学生也说:“数学是一些仅仅出现在课本和试卷上的,让某些老师看着学生崴脚而感到窃喜的东西。”他开始思考,我们的中学数学到底怎么了?

张思明:我们的数学忽视了对学生内动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广泛的数学能力和全面的数学文化素养的养成。我们必须要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源和流,要让学生感觉数学可亲、可用。

每年,张思明都要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玩。在北京近郊有一条名叫关沟的山谷,张思明把学生带到那里,让他们测量山谷里奇形怪状的大石头的体积、采集中草药,利用数学中的分形知识,找出具有“生物全息现象”的植物……他们体验了游玩的快乐,也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三大“法宝”是?他来告诉你!

 不留痕迹———教育的最高境界

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在29年的从教生涯中,张思明大部分时间在当班主任,张思明用5个字总结自己的教育生涯:用心做教育。

张思明:用心与用力不一样,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

张思明班上曾经有一个缺了一截手臂的女学生,在割草劳动时,她不甘落后,和其他人割得一样快、一样好。张思明默默看着这一切。一天,他收到一封来自边防前线的信,一个战士诉说生活没意思。张思明将来信交给这个学生,请她给战士回信。学生吃惊地问:“为什么选我?”张思明说:“你最有资格。”她给那个战士写了很多封信,在鼓舞一颗对生活感到沮丧的心灵的同时也鼓舞着自己。毕业多年后,她给张思明来信:那是今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三大“法宝”是?他来告诉你!

教师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老师成熟的标志。张思明的风格就是:不满足于学习借鉴。他主张教育是培养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要急于将知识强加在学生头上。 前人的经验,而是追求导学探索、自主解决,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内动力。

张思明:“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 ,师德就体现在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廉价的爱是要什么给什么,真正的爱,不是你帮他点火取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让他自己去打柴;给他火柴,让他自己去点燃生命的火焰。

教育问答

有的学校热衷于把奥数作为测试孩子能力、逻辑、天赋的手段,是否合理?

张思明:由于不容许综合考试,不容许学生来表达他的强项,最便捷的方式可能就是做一张奥数试卷,这么多年家长和学校也习惯了。但我想,当升学不再是问题的时候就会更注重素质。高校也会越来越明白,所有人不是单靠竞赛这一种选拔方式,也需要有更个性的表现。但这会是一个过程。

我们课题组也在推很多新型的题,要改变高考的那种出题的体系。在选拔时,除了竞赛那一种题型,将来还会有开放题、探究题、情境题等。比如有些可以瞎蒙蒙对的选择题,就不是真正能选拔人才需要的题型。

实行全员走班,取消班主任制是出于什么考虑?

张思明:班主任制最大的问题是在学生成长中“保姆作用”过多,限制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但初中还是需要班主任的,有助于孩子形成集体的观念。

北大附中高一高二的学生全员走班,形成7个书院,纵向管理,按不同特征发展。以专职导师来负责学生的学业规划、家长联系、心理疏导等工作。专职导师每三个星期一定要和其负责的所有学生进行一次沟通。在一所学校里探索这样的形式是有价值的,中国这么大,不可能用一种方式来培养所有的人。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三大“法宝”是?他来告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