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天文學家50年的謎團被揭開,古老星團似超大質量恆星的誕生地

困擾天文學家50年的謎團被揭開,古老星團似超大質量恆星的誕生地

一個由國際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團隊可能已經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50多年:為什麼球狀星團中恆星的物質構成是由不同於銀河系其他恆星的?

由薩里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介紹了一種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新方法——超大質量恆星。

銀河系擁有超過150個古老的球狀星團,每一個都包含著成千上萬的恆星密集地聚集在一起,並被地心引力所維繫——這些恆星幾乎和宇宙一樣古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就知道,這些星團中的大多數恆星所含的化學元素都與銀河系中的其他恆星不同——這些元素不可能是恆星本身產生的,因為所需的溫度要比恆星本身的溫度高出10倍左右。

薩里大學的科學家認為,一顆質量是太陽數萬倍的超大質量恆星與球狀星團同時形成。當時,球狀星團中充滿了緻密的氣體,恆星就是從這些氣體中形成的。當這些恆星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氣體時,它們彼此靠得如此之近,它們可能發生物理碰撞,並在失控的碰撞過程中形成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超大質量恆星的溫度足以產生觀測到的所有元素,並以我們今天觀察到的特殊元素“汙染”了星團中的其他恆星。

該團隊提出了各種方法,用現有和即將到來的望遠鏡來測試這個球狀星團和超大質量恆星形成的新模型,這些望遠鏡可以深入觀察在宇宙非常年輕時形成球狀星團的區域。

來自阿姆斯特丹大學的亨尼·拉默斯教授說:“幾十年來,一直有很多人試圖解決這個困擾天文學家的問題,我相信這是迄今為止提出的最有希望的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