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仰國學大師文懷沙在學術上的貢獻

敬仰國學大師文懷沙在學術上的貢獻

、楚辭研究文懷沙著述古典文學專家瞿蛻園老先生評價雲:文懷沙與郭沫若、遊國恩三人,在楚辭研究領域中三足鼎立,超過了兩千年的研究成績。 文懷沙先生青年時代曾受教於章太炎,是舉世皆知的古典文學大家。先生治學,對於經史百家、漢魏六朝文學、歷代詩詞歌賦,甚至佛學、音樂、戲劇、金石書畫無所不窺,而《楚辭》為其專長。
敬仰國學大師文懷沙在學術上的貢獻​對文學史稍有研究的人,均知文懷沙早有“新中國楚辭研究第一人”、“活屈原”之稱。1953年,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遊國恩、鄭振鐸、文懷沙等人組成“屈原研究小組”,並將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話文的形式出版發行。才華橫溢的文懷沙用一個月就寫出了《屈原集》,在學術界引起了很大反響。隨後,他的《九歌今譯》、《九章今譯》、《離騷今譯》、《招魂今譯》以及《寶學概論》、《楚辭今讀》如湧泉般源源不絕,奠定了文懷沙在楚辭研究領域的權威地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張愛萍曾賦詩《聆聽文懷沙教授講〈離騷〉有感》,稱讚他“一曲吟催千古淚,文懷八斗嘆騷才。韻高自有真情在,恍若雲中屈子來。”文懷沙二、主編《四部文明》叫板《四庫全書》2005年9月,由文懷沙主編的一百卷本《隋唐文明》出版。該書首發式上,96歲、白鬚長飄的文懷沙吟詩銘志,“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隋唐文明》全書共一百卷,近六千萬字,收錄了古籍原典646種、6644卷,其中首次披露國內外收藏的隋唐文獻珍善本古籍。


敬仰國學大師文懷沙在學術上的貢獻​文懷沙說:“《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的親自指揮下,以紀曉嵐為首的一幫奴才們,對中國古籍進行的一次全面的清剿,今天我們就是要以最廣大的人民性去還歷史本來的面目。”他和編委會希望此書是“為中國文明史聚原典,為子孫後代存信史”。2007年,包括《隋唐文明》在內的《四部文明》歷時20年編纂完成,是對我國先秦至隋唐兩千餘年間的歷史文化進行全面的、學術的、總結性研究的大規模纂述,是展現中華文明前半期的精髓與核心的集大成之作。三、《中國古典文學講座》20世紀50年代,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講《中國古典文學講座》達四年之久,主編了新中國成立第一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是當代著名的國學大師、楚辭泰斗、思想家、教育家。其詩文書法皆為世所重,有“當代屈原”之稱,在學林享有盛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