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兒防老,只有閨女的家庭,現在都如何了?

馬虎李

1、

看到這個題目,覺得我最有發言權了。


我出生在農村,我們就姐妹三個,我是老大。


小的時候,也經常聽人說,家裡沒有男孩子,沒人給父母養老等等。那時候,雖然父母比較開明,但是我隱隱約約也能夠覺出他們內心的不安。


一是有一種“傳宗接代”的思想在作怪,二來也覺得將來女兒們都嫁出去了,沒有人守在身邊。也怕自己孤獨終老。


我上學成績比較好,而且小的時候脾氣比較急躁。所以父母不看好我,不願意讓我在家。大妹妹從小性格溫和,而且上完初中就不上學了。


小妹妹從小跟個男孩子一樣,好像也很沒有耐心的樣子。因此,大妹妹成了留在家裡的最佳人選。


村裡人知道父母要把大妹妹留在家裡招贅的想法以後,很短的時間內,家裡的門檻就差一點被媒人踩壞。


最終跟離我們很近的一個小夥子訂親了,他家哥兒四個,他是老四。其實一說招贅,好像名聲不好聽。


所以,當時他們訂親的時候,請了見證人,寫下字據:大妹妹兩口子婆家那邊跟其他哥哥們一樣養老人,我們這邊,所有的家產、房子、地都是大妹妹的。父母將來由他們養老送終。將來的孩子也姓我們這邊的姓。


他們其實兩邊老人都養著。


後來,他們結了婚。生下了小外甥,很漂亮的一個男孩子。


再後來,我考上學跳出了農門,兩個妹妹,都相繼來城裡,買房、找工作,都在城裡安了家。


由於當時大妹妹也沒多少錢,又有老人們一起住,所以同樣的12萬塊錢,他們沒有買100平米的2室的單元樓,而是買了市區邊上的一座帶院的三上三下的房子,為的是臥室多,都能住得下。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房子住了3年,就面臨拆遷。補償了他們2套房子,還有一些配套的車庫、倉房。光房子一共260多平米,摺合成錢大概有170多萬。


爸媽跟大妹妹住在一起。有的時候也來我家住上三、兩個月的。




“媽,咱家還是存著點錢吧,姥姥姥爺誰有個病啊災的,需要花錢,起碼咱們能拿得出來。”女兒那天對我說。


因為相比兩個妹妹,我們生活水平稍好一些。孩子知道爺爺奶奶都有退休金,而姥姥姥爺沒有。這些也是我跟老公經常唸叨,孩子也記在心裡了。


爸媽現在在城裡已經住了有12年了。偶爾回老家,鄰居們都說他們氣色好,身體結實,都很羨慕。說如果要是生了3個兒子的話,可沒這樣的好日子過。


鄰居家三個兒子的,父母要為兒子蓋房娶妻、帶孩子,還有因為偏了這個向了那個,婆媳矛盾、妯娌不合。那家的老頭老太太受了不少氣。


2

原來說的養兒防老,是一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因為以前農村機械化程度低,父母老了,不能做重活兒了,有兒子,自然會承擔一些重的體力勞動。


可是現在農村農活兒大都機械化了。人們坐在地頭兒,麥子就變成錢放進腰包了。



再者,實行計劃生育以來,農村會有很多一女或者兩個女兒的家庭。父母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養育女兒們身上。將來女兒們也一定會承擔起照顧父母的擔子,肯定不會坐視不管。


如果孝順,兒子女兒都一樣,如果不孝順,“養兒防老”就是一句笑話。



河北農民頻道,經常看到一些調解類的節目,農村的比較多,有很多兄弟姐妹為了一些家產鬧得雞飛狗跳,親情撕裂。


曾有人感慨:“一對爹媽能夠養活五、六個子女,但是五、六個子女養不活一個媽。”這是多大的諷刺?


3

不管是生了兒子還是女兒,只要健健康康,就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他們投奔我們而來,我們就要盡最大努力把他們養大,教育好。


養兒,並不一定是為了防老。



因為,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小生命從呱呱墜地,到長成翩翩少年,那是一種很幸福、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快樂。


養兒方知父母恩,因為養育孩子,我們知道了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的心血。也能夠原諒父母原來做的不完美的地方。在他們老年的時候,我們會像小時候,他們對待我們一樣有耐心,陪他們慢慢變老。


在孩子成長中,他們依賴我們,陪伴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了被需要,這也是一種愛的體現形式。


是孩子教會我們愛與被愛,讓我們的人生更完滿。


新的時代,養兒不是為了防老,而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相成全。


父母陪孩子長大,孩子陪父母變老。這是人間最美的畫面。


幸生

日子要想過的好,人老有所依,不一定非要養兒子,女兒也是兒,誰說“養兒能防老,無兒真煩惱”?純屬謠傳,只是為自己“重男輕女”找的藉口。只要能“以身作則”教育孩子成才,如今,無論城鄉居民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養老保險問題也在不斷的提高,中國的這種“養兒防老”的養老的狹隘觀念勢必被破除,養老方式也最終會由“以家庭為主”轉向“以社會為主”。


駿景農業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說兩句,我是廣西人,嫁到安徽蕭縣。怎麼說呢,這個地方其實不窮,但卻落後。拿我住的這一片來說吧,先說說我婆家,老公有個妹妹,嫁到淮安,公婆說嫁出去的閨女就潑出去的水,以後家裡有什麼都不關閨女的事。去年婆婆摔傷住了一個多月的院,小姑回來看了一個星期,小姑心疼我們就說醫藥費跟我們平攤,當時花了1.6萬,才能報銷3000多。平攤的話就是8000,公公說不用你是出了嫁的閨女,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這是你哥的事。這事過去了誰都沒有提,也沒有因為這個事有什麼意見。事後我只說我婆婆,你可注意些,我們一家就靠你兒子一個人養家。

沒多久我母親要辦退休,大概需要交五萬塊這樣,我上有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妹妹。我們家那邊沒男孩。現在父母主要是跟著姐姐過。我家那邊需要我湊兩萬塊,我婆家聽了就受不了,又拿出嫁閨女那套事來說,我就心平氣和的跟他們說,我們家沒有這樣的,男孩女孩都一樣得孝順父母,沒有說單是兒子的責任,像我家這樣沒男孩,那我父母難道就沒人養老了嗎?我婆婆說我們這邊就是這樣的。我說我才不管這些,我又不是賣給你家的,當初結婚你們又沒有給我彩禮,改口費,我都喊你媽媽了。我要是連我親生父母都不孝順,你指望我能孝順你?我婆婆被懟得沒話說。我笑著跟婆婆說,不是說這兩年要拆遷嗎?到時候分得房子錢啊,都是我的。她說這哪能啊?還得有你妹的一份哩。切。我都懶得理他們。說實話跟公婆的關係不好也不壞,沒有為什麼事吵過架。但絕對不像一家人,關係很客氣。這邊像這種事真的太多了。只要需要出錢的事出過嫁的閨女總是撇得乾乾淨淨。家裡如果老人去世了留下點東西女兒又都是自家人了。這邊普遍都是這樣。就連這邊的80後90後很多都這樣,跟她們聊天,總說出嫁閨女哪裡還管孃家的事。你都不能理解,這80後90後都是接受過教育的人,也都到外面幹過活怎麼還會有這種思想?

在我們家兩個女兒,昨晚還說什麼再得要個男孩,不然以後沒人養老之類的話。一口回絕了他們,他們指的是公婆叔叔嬸嬸。現在兩個閨女把她們兩養好就可以了,要是多個兒子,將來如果遇上個通情達理的兒媳婦還好,要是遇上不懂事的,想讓他們給你養老是不可能的。有的會說既沒生她,又沒養她,她為什麼要給你養老,再說孫子孫女,你要是月子裡沒伺候她,沒幫她帶孫子孫女,將來她也不會管你,看過也聽多了。現在有的媳婦最愛說的話就是今天不幫我帶孩子不伺候我月子,將來她怎麼對我我怎麼對她。說白了就算你幫她帶孩子把她供起來她也不一定能給你養老和孝順你,她只要不攛著兒子不給你養老就好了。現在那個年輕人願意跟老人住一塊的?我個人的觀點什麼還得靠自己,自己多存點錢養老才是正經。


愛喝茶的桐兒

生孩子有人說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人說是為了養兒防老,那麼問題來了,那些只生女兒的家庭在我們中國“養兒防老”這種思想根深蒂固,由此催生了很多對女兒不公平的事情。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這種思想有了很大改變,獨生女兒越來越多,女孩子更成為了很多父母眼裡的寶,父母也是竭盡全力為女兒提供好的生活。

前段跟一位同學聊天,說她媽正生她的氣,當時還挺納悶,我這同學一直是她媽媽的驕傲,在家長眼裡也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學習好,現在深圳從事律師工作,高收入還體面。

她一說才知道原來她媽想去她那裡住,可是同學的公公婆婆在那裡住著給帶孩子,同學媽媽過去也不方便,一氣之下,她媽媽說:養個女兒有什麼用?白養了!早知道,小時候不讓她上學了!不上學還能在家多陪陪他們,不至於嫁的那麼遠。

人老了,就希望孩子能夠陪在身邊,我跟老媽說:這是不是很矛盾啊?我們小的時候,你們教育我們說要努力,努力學習,走出農村,去外面更大的世界看看,可是我們長大了,真的走出去了,你們又開始後悔了。

其實想想,這不能怪老人,也不能怪孩子長大了不在身邊,在我們傳統思想裡,總是會把孩子當成一種私有財產,當成是工具,孩子小的時候,會要求孩子聽話,會告訴孩子,聽話爸爸媽媽才喜歡,等孩子大了,又希望孩子能時時陪在身邊,可是孩子們已經長出一雙翅膀,需要飛翔啊!

關於這個問題,徵集了一些網友的回答:

@山裡老人:我家只有一個女兒,在國外,我跟孩子媽思想比較開明,不會硬要約束孩子在我們身邊,我女兒對我們倒是很上心,經常給我們寄東西,營養品,每年她有假的時候,都讓我們老兩口過去待一段時間。

@月光愛人:我們家我跟我哥我們倆,我爸媽有個什麼事兒都叫我,很少叫我哥,知道我哥工作忙,我哥還得養家餬口啊,一般我爸媽生病、體檢什麼的都是我陪著,我覺得那些說養了女兒等於白養的人真是目光短淺,女兒才貼心呢!

@追風大叔:我家就我一個兒子,真是感覺對不起我爸媽,平時工作很忙,很少能顧上他們,我媳婦是大夫,工作也比較忙,我媳婦是獨生女,也有老人照顧,有時候想想也真是挺不容易的。

@狸狸少女:我在大上海打拼,我爸媽在四川老家,去年回家給我老爸買了一部手機,我老媽偷偷告訴我說,老爸每天拿著手機出去跟鄰居“顯擺”,老媽說的時候很開心,我聽了之後卻很難過,他們只有我一個女兒,可是我又不能陪在身邊。我只好這樣安慰自己:如果我真的在老家工作,說不定老爸老媽還會嫌我沒出息。

其實,不管養兒養女,父母都要培養孩子優秀的品性,讓孩子有孝心,有良心,能靠自己的能力在這個社會上立足,讓孩子活的獨立,有底氣。


愛喝茶的小獅子

曾經,農村最為推崇“養兒為防老”這個理念,總感覺女兒是嫁出的閨女潑出的水,到老了就會指望不上。

在農村,兒子多了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在村裡沒人敢欺負,正所謂上陣父子兵,打仗親兄弟,一個家庭如果有幾個壯小子,那麼在村裡即使很窮,卻也沒人敢惹你。

這在那個時候的農村真的很重要,而且家裡有兒子還有個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傳宗接代。而那些只有閨女的家庭,就會受到歧視,甚至被稱為“絕戶”了,因為閨女始終都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生了孩子就會隨了夫姓,自己這門血脈到這裡算是斷了,所以,那時的農村人對此很是重視,感覺家裡沒兒子就永遠也抬不起頭了。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越來越受到更多的尊重,婦女這半邊天在家裡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了,所以,現在的農村人對生男生女已經看得越來越淡了,最起碼在很多地方的農村就是如此。

在農村,我們甚至看到了這種現象,那就是女兒越多的人家,老人越是享福,隨著兒媳的強勢崛起,靠兒子養老已經不指望了(當然,這不是全部,但有蔓延之勢),在我們村就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老唐今年都八十多歲了,兒子在城裡生活,嫌老唐不愛衛生,找了N個理由不讓老唐來城裡跟著自己生活,當然,這樣的態度大多都是他媳婦決定的。

老唐每當生病的時候,都是他五個女兒輪流伺候,兒子根本都不帶回來看一眼的,讓人心塞的是,在老唐的心目當中,依然疼愛他的兒子,這讓幾個女兒心裡更是難受,可照顧老父親的勁頭,依然沒有受到一絲影響。


佰秀農業

我們家是標準的農村家庭,還得從我爺爺說起。我爺爺一個大女兒,三個兒子,我爸排行老二。有一年,我爺爺和奶奶去辦年貨,買豬肉的時候,因為賣豬肉一句話,順帶把我姑姑的終身大事定了,我姑姑嫁給了一個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結果婚後,我姑父賭博抽菸喝酒,在我表哥11歲的時候,拋家妻子,我表哥輟學打工,我姑姑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辛辛苦苦給表哥娶了媳婦,去年兩個人離婚,我表姑現在幫表哥帶一個女兒,表哥由於打擊,也不思上進,每天吃喝玩樂,我表姐婚後生活甜美穩定,經常補貼姑姑。我還有兩個叔叔,除了二叔家裡有兩個男孩,我家和我小叔家裡都是兩個女兒。我姐姐是研究生畢業,我也還好,混的不錯,我和姐姐經常給父母買東西。我叔叔家兩個女兒學習成績也好,都很漂亮,亭亭玉立。而我那兩個堂弟,本身比較胖,再加上我二叔年輕時好賭,家裡很窮,我爺爺非常疼我兩個堂弟,所以慣的好吃懶做,我大堂弟今年24了,還一無是處,在我們老家男孩子22左右,找不到對象,就基本難了,更別提家裡又窮,孩子又沒本事的了,我爺爺今年77了,每天為了兩個孫子愁死了,通過這兩個故事,你能看出什麼呢?


夏涼餘生

養兒防老是一句老成語,成語出自陳元靚的《事林廣記》的“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在農村,只有閨女的家庭著實不多見。但也不是沒有,我一個舅媽的孃家就是隻有女兒,還有我家對面的診所他家也是都是女兒,而且我覺得過的都很幸福,事實上只有女兒的家庭不會比有兒子的家庭過的差,相反會過的更滋潤。

其實不止在農村,哪兒都一樣。養兒防老這個觀念依舊在中國人的觀念裡腐朽著,只不過農村更為嚴重,雖然說二胎政策開放之前中國的計劃生育挺嚴的但對於農村人來說,與生子這種大事相比,計劃生育根本不值一提,人們的觀念裡就只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父親,要有一個兒子來子承父業。對母親,她需要子孫成群來承歡膝下。可事實並不是這樣。


我媽經常給我爸講那個段子:”如果你愛一個男人你就給他生一個女兒,等他老了還有一個小棉襖跟他撒撒嬌逗他開心❤;如果你恨一個男人你就給他生一個兒子,等他老了還有一個人跟他叫板,拍著桌子要車要房。”雖然說每次我都會被他倆虐到但每次老媽這樣說我都很開心。🙈事實也是如此,即使老話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單養兒子負擔真的超級大啊有沒有(廣大父母應該深有體會的)。小時候每天被他的吵鬧搞到崩潰,長大了還要操心婚車婚房問題,萬一找一個大城市的女朋友……

我一個爺爺輩的鄰居,他兒子在上海工作,找了一個上海女孩兒,結果家裡除了父母住的房子全賣了給他湊了個上海房首付,現在他們有了孩子我那個爺爺和他老伴兒還得去給他們帶娃……養兒防老的反義詞是養虎為患,事實證明是養兒防老還是養虎為患那?(當然也有非常孝順的兒子,比如我爸😘)

敲黑板劃重點,只有閨女的家庭有多幸福,一定要讓你們看到。

外婆一共有四個孩子,其中老大老二老三都是女兒,老四是個男孩。說實話我這個舅舅不是特別有本事,蓋房子的時候這三個姐姐沒少幫忙,錢也沒少拿,舅舅相當於一個甩手掌櫃。舅舅和舅媽在外面幹活,家裡五個孩子全靠外婆外公帶著,現在孩子在城裡上學也是幾個姑姑幫忙照看,外婆家的茶米油鹽也靠幾個女兒常回家帶去。再來說說前一段時間特別火的《我的前半生》,羅子君的媽媽可是沒有兒子,可是她除了那個小女婿混賬特別鬧心之外不是也過的挺好。

種種例子告訴我們:養兒能防老,養兒也不一定能防老。倒不如小棉襖來的暖心。

其實呀,不能看社會大眾的例子來決定生男生女,這都一樣,子女孝不孝順大部分得看他們有沒有這個盡孝之心,看別人家現在過得怎麼樣倒不如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來的實在。(我覺得這點我的父母做的特別好,所以告訴大家正確教育真的很重要!)


就是莎莎啊

我媽和我姨媽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媽就我一個丫頭,我姨家是個兒子。我媽不用為房子愁,兩老退休了,老爸年齡不大,還能幹活,就上個班。老媽高興就幫我帶帶孩子,不然就照顧我爸。我經常說現在條件好了,能出去轉轉,走走就出去看看的,別一天到晚忙的,想吃什麼穿什麼別捨不得的。(爸媽年輕的時候家裡窮,日子比較苦。)我姨媽,借錢給兒子結婚買房,還養孫子。老兩沒退休,身體還不好,我哥一個月三千來塊錢(小城市這個工資足夠了)交一千買個奶粉什麼的,嫂子不上班,其餘全我姨媽拿錢。債還是姨媽在還。身體還不好,累死了。


指間的幸福27

只有閨女的家庭養老,現在都亨福了;相反那些有兒子的家庭,或者兒子多的家庭的農村老人,現在生活可悲慘了。

“閨女是父母的小棉襖,兒子是父母的……”現在在農村,可以說普遍的都是女兒跟孃家人親,兒子跟丈母孃家人親。人老了,想要兒子照顧養老,基本上都不可靠。養活老人,任勞任怨的,大部分都是閨女。

但是一般農村老人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生活中對兒子特別疼愛,對閨女一般都不好。但是到了老了,還需要閨女照顧,兒子一般都是很忙,只動動嘴,關鍵時候還不見蹤影。



所以說在農村現在有閨女,真是享福了。養兒防老不靠譜,閨女多了才幸福。


法重情深

我是農村八十年代初考學跳出農門的第一批人,從我的老家知道的兩位只有女兒的鄰居來看都很慘,一位招了上門女婿,但農村欺負外地人習慣,還有土地承包地等問題,最終上門女婿忍受不了還是回自己家,最後只有留下一個老人(其老伴在上門女婿在時就去世),記得1994年8月我回老家一趟,看到河岸上有一間茅草屋(嚴格意義講,不是屋,就像農田園中的窩棚),我走進去一看,是一個熟悉的背影。問他的女兒女婿呢,他說已經回他的老家了,問他有多大了,他回答我八十六了。問怎麼住這個地方,您原來老房子呢,他說垮了,這個地方用水方便一點,現在挑不水。我當時潸然淚下。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我還沒有上小學時,他有一個兒子,那時還和我一起看牛照顧我,後來生病死了。我隔壁一個有五個女兒,都出嫁了,她的老伴先她而去,她就改嫁一位從臺灣回鄉的退伍國軍軍人,大家都說她有福氣,因為她先於退伍軍人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