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儿防老,只有闺女的家庭,现在都如何了?

马虎李

1、

看到这个题目,觉得我最有发言权了。


我出生在农村,我们就姐妹三个,我是老大。


小的时候,也经常听人说,家里没有男孩子,没人给父母养老等等。那时候,虽然父母比较开明,但是我隐隐约约也能够觉出他们内心的不安。


一是有一种“传宗接代”的思想在作怪,二来也觉得将来女儿们都嫁出去了,没有人守在身边。也怕自己孤独终老。


我上学成绩比较好,而且小的时候脾气比较急躁。所以父母不看好我,不愿意让我在家。大妹妹从小性格温和,而且上完初中就不上学了。


小妹妹从小跟个男孩子一样,好像也很没有耐心的样子。因此,大妹妹成了留在家里的最佳人选。


村里人知道父母要把大妹妹留在家里招赘的想法以后,很短的时间内,家里的门槛就差一点被媒人踩坏。


最终跟离我们很近的一个小伙子订亲了,他家哥儿四个,他是老四。其实一说招赘,好像名声不好听。


所以,当时他们订亲的时候,请了见证人,写下字据:大妹妹两口子婆家那边跟其他哥哥们一样养老人,我们这边,所有的家产、房子、地都是大妹妹的。父母将来由他们养老送终。将来的孩子也姓我们这边的姓。


他们其实两边老人都养着。


后来,他们结了婚。生下了小外甥,很漂亮的一个男孩子。


再后来,我考上学跳出了农门,两个妹妹,都相继来城里,买房、找工作,都在城里安了家。


由于当时大妹妹也没多少钱,又有老人们一起住,所以同样的12万块钱,他们没有买100平米的2室的单元楼,而是买了市区边上的一座带院的三上三下的房子,为的是卧室多,都能住得下。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房子住了3年,就面临拆迁。补偿了他们2套房子,还有一些配套的车库、仓房。光房子一共260多平米,折合成钱大概有170多万。


爸妈跟大妹妹住在一起。有的时候也来我家住上三、两个月的。




“妈,咱家还是存着点钱吧,姥姥姥爷谁有个病啊灾的,需要花钱,起码咱们能拿得出来。”女儿那天对我说。


因为相比两个妹妹,我们生活水平稍好一些。孩子知道爷爷奶奶都有退休金,而姥姥姥爷没有。这些也是我跟老公经常念叨,孩子也记在心里了。


爸妈现在在城里已经住了有12年了。偶尔回老家,邻居们都说他们气色好,身体结实,都很羡慕。说如果要是生了3个儿子的话,可没这样的好日子过。


邻居家三个儿子的,父母要为儿子盖房娶妻、带孩子,还有因为偏了这个向了那个,婆媳矛盾、妯娌不合。那家的老头老太太受了不少气。


2

原来说的养儿防老,是一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因为以前农村机械化程度低,父母老了,不能做重活儿了,有儿子,自然会承担一些重的体力劳动。


可是现在农村农活儿大都机械化了。人们坐在地头儿,麦子就变成钱放进腰包了。



再者,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农村会有很多一女或者两个女儿的家庭。父母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养育女儿们身上。将来女儿们也一定会承担起照顾父母的担子,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如果孝顺,儿子女儿都一样,如果不孝顺,“养儿防老”就是一句笑话。



河北农民频道,经常看到一些调解类的节目,农村的比较多,有很多兄弟姐妹为了一些家产闹得鸡飞狗跳,亲情撕裂。


曾有人感慨:“一对爹妈能够养活五、六个子女,但是五、六个子女养不活一个妈。”这是多大的讽刺?


3

不管是生了儿子还是女儿,只要健健康康,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他们投奔我们而来,我们就要尽最大努力把他们养大,教育好。


养儿,并不一定是为了防老。



因为,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小生命从呱呱坠地,到长成翩翩少年,那是一种很幸福、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快乐。


养儿方知父母恩,因为养育孩子,我们知道了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的心血。也能够原谅父母原来做的不完美的地方。在他们老年的时候,我们会像小时候,他们对待我们一样有耐心,陪他们慢慢变老。


在孩子成长中,他们依赖我们,陪伴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被需要,这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形式。


是孩子教会我们爱与被爱,让我们的人生更完满。


新的时代,养儿不是为了防老,而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相成全。


父母陪孩子长大,孩子陪父母变老。这是人间最美的画面。


幸生

日子要想过的好,人老有所依,不一定非要养儿子,女儿也是儿,谁说“养儿能防老,无儿真烦恼”?纯属谣传,只是为自己“重男轻女”找的借口。只要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成才,如今,无论城乡居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养老保险问题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国的这种“养儿防老”的养老的狭隘观念势必被破除,养老方式也最终会由“以家庭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


骏景农业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说两句,我是广西人,嫁到安徽萧县。怎么说呢,这个地方其实不穷,但却落后。拿我住的这一片来说吧,先说说我婆家,老公有个妹妹,嫁到淮安,公婆说嫁出去的闺女就泼出去的水,以后家里有什么都不关闺女的事。去年婆婆摔伤住了一个多月的院,小姑回来看了一个星期,小姑心疼我们就说医药费跟我们平摊,当时花了1.6万,才能报销3000多。平摊的话就是8000,公公说不用你是出了嫁的闺女,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这是你哥的事。这事过去了谁都没有提,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有什么意见。事后我只说我婆婆,你可注意些,我们一家就靠你儿子一个人养家。

没多久我母亲要办退休,大概需要交五万块这样,我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我们家那边没男孩。现在父母主要是跟着姐姐过。我家那边需要我凑两万块,我婆家听了就受不了,又拿出嫁闺女那套事来说,我就心平气和的跟他们说,我们家没有这样的,男孩女孩都一样得孝顺父母,没有说单是儿子的责任,像我家这样没男孩,那我父母难道就没人养老了吗?我婆婆说我们这边就是这样的。我说我才不管这些,我又不是卖给你家的,当初结婚你们又没有给我彩礼,改口费,我都喊你妈妈了。我要是连我亲生父母都不孝顺,你指望我能孝顺你?我婆婆被怼得没话说。我笑着跟婆婆说,不是说这两年要拆迁吗?到时候分得房子钱啊,都是我的。她说这哪能啊?还得有你妹的一份哩。切。我都懒得理他们。说实话跟公婆的关系不好也不坏,没有为什么事吵过架。但绝对不像一家人,关系很客气。这边像这种事真的太多了。只要需要出钱的事出过嫁的闺女总是撇得干干净净。家里如果老人去世了留下点东西女儿又都是自家人了。这边普遍都是这样。就连这边的80后90后很多都这样,跟她们聊天,总说出嫁闺女哪里还管娘家的事。你都不能理解,这80后90后都是接受过教育的人,也都到外面干过活怎么还会有这种思想?

在我们家两个女儿,昨晚还说什么再得要个男孩,不然以后没人养老之类的话。一口回绝了他们,他们指的是公婆叔叔婶婶。现在两个闺女把她们两养好就可以了,要是多个儿子,将来如果遇上个通情达理的儿媳妇还好,要是遇上不懂事的,想让他们给你养老是不可能的。有的会说既没生她,又没养她,她为什么要给你养老,再说孙子孙女,你要是月子里没伺候她,没帮她带孙子孙女,将来她也不会管你,看过也听多了。现在有的媳妇最爱说的话就是今天不帮我带孩子不伺候我月子,将来她怎么对我我怎么对她。说白了就算你帮她带孩子把她供起来她也不一定能给你养老和孝顺你,她只要不撺着儿子不给你养老就好了。现在那个年轻人愿意跟老人住一块的?我个人的观点什么还得靠自己,自己多存点钱养老才是正经。


爱喝茶的桐儿

生孩子有人说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人说是为了养儿防老,那么问题来了,那些只生女儿的家庭在我们中国“养儿防老”这种思想根深蒂固,由此催生了很多对女儿不公平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这种思想有了很大改变,独生女儿越来越多,女孩子更成为了很多父母眼里的宝,父母也是竭尽全力为女儿提供好的生活。

前段跟一位同学聊天,说她妈正生她的气,当时还挺纳闷,我这同学一直是她妈妈的骄傲,在家长眼里也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学习好,现在深圳从事律师工作,高收入还体面。

她一说才知道原来她妈想去她那里住,可是同学的公公婆婆在那里住着给带孩子,同学妈妈过去也不方便,一气之下,她妈妈说:养个女儿有什么用?白养了!早知道,小时候不让她上学了!不上学还能在家多陪陪他们,不至于嫁的那么远。

人老了,就希望孩子能够陪在身边,我跟老妈说:这是不是很矛盾啊?我们小的时候,你们教育我们说要努力,努力学习,走出农村,去外面更大的世界看看,可是我们长大了,真的走出去了,你们又开始后悔了。

其实想想,这不能怪老人,也不能怪孩子长大了不在身边,在我们传统思想里,总是会把孩子当成一种私有财产,当成是工具,孩子小的时候,会要求孩子听话,会告诉孩子,听话爸爸妈妈才喜欢,等孩子大了,又希望孩子能时时陪在身边,可是孩子们已经长出一双翅膀,需要飞翔啊!

关于这个问题,征集了一些网友的回答:

@山里老人:我家只有一个女儿,在国外,我跟孩子妈思想比较开明,不会硬要约束孩子在我们身边,我女儿对我们倒是很上心,经常给我们寄东西,营养品,每年她有假的时候,都让我们老两口过去待一段时间。

@月光爱人:我们家我跟我哥我们俩,我爸妈有个什么事儿都叫我,很少叫我哥,知道我哥工作忙,我哥还得养家糊口啊,一般我爸妈生病、体检什么的都是我陪着,我觉得那些说养了女儿等于白养的人真是目光短浅,女儿才贴心呢!

@追风大叔:我家就我一个儿子,真是感觉对不起我爸妈,平时工作很忙,很少能顾上他们,我媳妇是大夫,工作也比较忙,我媳妇是独生女,也有老人照顾,有时候想想也真是挺不容易的。

@狸狸少女:我在大上海打拼,我爸妈在四川老家,去年回家给我老爸买了一部手机,我老妈偷偷告诉我说,老爸每天拿着手机出去跟邻居“显摆”,老妈说的时候很开心,我听了之后却很难过,他们只有我一个女儿,可是我又不能陪在身边。我只好这样安慰自己:如果我真的在老家工作,说不定老爸老妈还会嫌我没出息。

其实,不管养儿养女,父母都要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性,让孩子有孝心,有良心,能靠自己的能力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让孩子活的独立,有底气。


爱喝茶的小狮子

曾经,农村最为推崇“养儿为防老”这个理念,总感觉女儿是嫁出的闺女泼出的水,到老了就会指望不上。

在农村,儿子多了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村里没人敢欺负,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一个家庭如果有几个壮小子,那么在村里即使很穷,却也没人敢惹你。

这在那个时候的农村真的很重要,而且家里有儿子还有个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传宗接代。而那些只有闺女的家庭,就会受到歧视,甚至被称为“绝户”了,因为闺女始终都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生了孩子就会随了夫姓,自己这门血脉到这里算是断了,所以,那时的农村人对此很是重视,感觉家里没儿子就永远也抬不起头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尊重,妇女这半边天在家里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了,所以,现在的农村人对生男生女已经看得越来越淡了,最起码在很多地方的农村就是如此。

在农村,我们甚至看到了这种现象,那就是女儿越多的人家,老人越是享福,随着儿媳的强势崛起,靠儿子养老已经不指望了(当然,这不是全部,但有蔓延之势),在我们村就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老唐今年都八十多岁了,儿子在城里生活,嫌老唐不爱卫生,找了N个理由不让老唐来城里跟着自己生活,当然,这样的态度大多都是他媳妇决定的。

老唐每当生病的时候,都是他五个女儿轮流伺候,儿子根本都不带回来看一眼的,让人心塞的是,在老唐的心目当中,依然疼爱他的儿子,这让几个女儿心里更是难受,可照顾老父亲的劲头,依然没有受到一丝影响。


佰秀农业

我们家是标准的农村家庭,还得从我爷爷说起。我爷爷一个大女儿,三个儿子,我爸排行老二。有一年,我爷爷和奶奶去办年货,买猪肉的时候,因为卖猪肉一句话,顺带把我姑姑的终身大事定了,我姑姑嫁给了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结果婚后,我姑父赌博抽烟喝酒,在我表哥11岁的时候,抛家妻子,我表哥辍学打工,我姑姑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辛辛苦苦给表哥娶了媳妇,去年两个人离婚,我表姑现在帮表哥带一个女儿,表哥由于打击,也不思上进,每天吃喝玩乐,我表姐婚后生活甜美稳定,经常补贴姑姑。我还有两个叔叔,除了二叔家里有两个男孩,我家和我小叔家里都是两个女儿。我姐姐是研究生毕业,我也还好,混的不错,我和姐姐经常给父母买东西。我叔叔家两个女儿学习成绩也好,都很漂亮,亭亭玉立。而我那两个堂弟,本身比较胖,再加上我二叔年轻时好赌,家里很穷,我爷爷非常疼我两个堂弟,所以惯的好吃懒做,我大堂弟今年24了,还一无是处,在我们老家男孩子22左右,找不到对象,就基本难了,更别提家里又穷,孩子又没本事的了,我爷爷今年77了,每天为了两个孙子愁死了,通过这两个故事,你能看出什么呢?


夏凉余生

养儿防老是一句老成语,成语出自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在农村,只有闺女的家庭着实不多见。但也不是没有,我一个舅妈的娘家就是只有女儿,还有我家对面的诊所他家也是都是女儿,而且我觉得过的都很幸福,事实上只有女儿的家庭不会比有儿子的家庭过的差,相反会过的更滋润。

其实不止在农村,哪儿都一样。养儿防老这个观念依旧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腐朽着,只不过农村更为严重,虽然说二胎政策开放之前中国的计划生育挺严的但对于农村人来说,与生子这种大事相比,计划生育根本不值一提,人们的观念里就只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父亲,要有一个儿子来子承父业。对母亲,她需要子孙成群来承欢膝下。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妈经常给我爸讲那个段子:”如果你爱一个男人你就给他生一个女儿,等他老了还有一个小棉袄跟他撒撒娇逗他开心❤;如果你恨一个男人你就给他生一个儿子,等他老了还有一个人跟他叫板,拍着桌子要车要房。”虽然说每次我都会被他俩虐到但每次老妈这样说我都很开心。🙈事实也是如此,即使老话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单养儿子负担真的超级大啊有没有(广大父母应该深有体会的)。小时候每天被他的吵闹搞到崩溃,长大了还要操心婚车婚房问题,万一找一个大城市的女朋友……

我一个爷爷辈的邻居,他儿子在上海工作,找了一个上海女孩儿,结果家里除了父母住的房子全卖了给他凑了个上海房首付,现在他们有了孩子我那个爷爷和他老伴儿还得去给他们带娃……养儿防老的反义词是养虎为患,事实证明是养儿防老还是养虎为患那?(当然也有非常孝顺的儿子,比如我爸😘)

敲黑板划重点,只有闺女的家庭有多幸福,一定要让你们看到。

外婆一共有四个孩子,其中老大老二老三都是女儿,老四是个男孩。说实话我这个舅舅不是特别有本事,盖房子的时候这三个姐姐没少帮忙,钱也没少拿,舅舅相当于一个甩手掌柜。舅舅和舅妈在外面干活,家里五个孩子全靠外婆外公带着,现在孩子在城里上学也是几个姑姑帮忙照看,外婆家的茶米油盐也靠几个女儿常回家带去。再来说说前一段时间特别火的《我的前半生》,罗子君的妈妈可是没有儿子,可是她除了那个小女婿混账特别闹心之外不是也过的挺好。

种种例子告诉我们:养儿能防老,养儿也不一定能防老。倒不如小棉袄来的暖心。

其实呀,不能看社会大众的例子来决定生男生女,这都一样,子女孝不孝顺大部分得看他们有没有这个尽孝之心,看别人家现在过得怎么样倒不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的实在。(我觉得这点我的父母做的特别好,所以告诉大家正确教育真的很重要!)


就是莎莎啊

我妈和我姨妈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妈就我一个丫头,我姨家是个儿子。我妈不用为房子愁,两老退休了,老爸年龄不大,还能干活,就上个班。老妈高兴就帮我带带孩子,不然就照顾我爸。我经常说现在条件好了,能出去转转,走走就出去看看的,别一天到晚忙的,想吃什么穿什么别舍不得的。(爸妈年轻的时候家里穷,日子比较苦。)我姨妈,借钱给儿子结婚买房,还养孙子。老两没退休,身体还不好,我哥一个月三千来块钱(小城市这个工资足够了)交一千买个奶粉什么的,嫂子不上班,其余全我姨妈拿钱。债还是姨妈在还。身体还不好,累死了。


指间的幸福27

只有闺女的家庭养老,现在都亨福了;相反那些有儿子的家庭,或者儿子多的家庭的农村老人,现在生活可悲惨了。

“闺女是父母的小棉袄,儿子是父母的……”现在在农村,可以说普遍的都是女儿跟娘家人亲,儿子跟丈母娘家人亲。人老了,想要儿子照顾养老,基本上都不可靠。养活老人,任劳任怨的,大部分都是闺女。

但是一般农村老人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生活中对儿子特别疼爱,对闺女一般都不好。但是到了老了,还需要闺女照顾,儿子一般都是很忙,只动动嘴,关键时候还不见踪影。



所以说在农村现在有闺女,真是享福了。养儿防老不靠谱,闺女多了才幸福。


法重情深

我是农村八十年代初考学跳出农门的第一批人,从我的老家知道的两位只有女儿的邻居来看都很惨,一位招了上门女婿,但农村欺负外地人习惯,还有土地承包地等问题,最终上门女婿忍受不了还是回自己家,最后只有留下一个老人(其老伴在上门女婿在时就去世),记得1994年8月我回老家一趟,看到河岸上有一间茅草屋(严格意义讲,不是屋,就像农田园中的窝棚),我走进去一看,是一个熟悉的背影。问他的女儿女婿呢,他说已经回他的老家了,问他有多大了,他回答我八十六了。问怎么住这个地方,您原来老房子呢,他说垮了,这个地方用水方便一点,现在挑不水。我当时潸然泪下。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我还没有上小学时,他有一个儿子,那时还和我一起看牛照顾我,后来生病死了。我隔壁一个有五个女儿,都出嫁了,她的老伴先她而去,她就改嫁一位从台湾回乡的退伍国军军人,大家都说她有福气,因为她先于退伍军人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