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phone,你还记得吗?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微软和苹果从骨子里那就不一样,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硬件,而PC时代之后的移动互联网则成了微软和苹果真正的分水岭,理解了这一点,对于WindowsPhone的失败可能你会更多些宽容,而做硬件,本来就不是微软的长项。至于失败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我们从产品的角度出发,Windows Phone存在明显的策略失误。


windowsphone,你还记得吗?​在黑莓那一期我们讲过2010年是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拐点,是移动计算平台成为中低强度计算和网络内容消费的主要交割点。也是在这一年,微软也推出了旗下新一代移动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7,极简的设计当时确实收获了一票粉丝。但作为新玩家,WindowsPhone的第一要务应该是迅速打开市场,借着成熟的硬件平台,积累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构建十分关键的用户,就像当年MS-DOS借着IBM PC是一个套路,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这次,缺乏举一反三的微软只完成了创造和改进两个环节,并没有在普及上大下功夫。相比于iOS 和Andorid,傲娇微软直接“东施效颦”苹果,尝试掌控Windows Phone生态链的每一环节,Windows Phone价格也并不算亲民,而相比于已经拥有先发优势的iOS和Android缺乏核心是竞争力。反倒是出现了一个怪事,因为高中低机型没有明显的体验差异,低端机型Lumia 500系列卖的相当不错,完美诠释用20%的价格买到80%的体验,2015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在Windows Phone用户中,高端机型Lumia 950和Lumia 950 XL的占有率依然不到1%,20%都是低端机,跑偏严重。另外,就是向下兼容极差,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windowsphone,你还记得吗?​微软本来也不是没有后来居上的希望,当时与诺基亚双剑合璧,再借助Windows本身在桌面平台上得天独厚的优势,Windows Phone 曾被认为是未来有机会挑战iOS和Android的第三大操作系统,但Windows Phone把本来就不够丰富的用户群体浪费殆尽,而罪魁祸首就出在向下兼容。我们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能对Windows忠心耿耿,除了新特性的加入以外,不可忽视的是,Windows拥有出色的向下兼容性,就算当初你PC预装的还是Window XP,用上最新的Windows 10也不成问题,但在Window Phone上,这却成了用户们的奢望。2012年夏天,微软发布 Windows Phone 8 时确认由于内核的更换,所有的搭载 Windows Phone 7 系统的手机均无法升级到 Windows Phone 8,刚圈粉的用户这下真是极其寒心,直接导致用户大量流失,就算是Windows Phone 8 到 Windows 10 Mobile 的升级,微软说好的向下兼容,又一次食言了。而用户数量的流失直接导致开发者数量的锐减,最终使得Windows Phone平台陷入无应用可用的尴尬境地,国内微信都没得用,这也反应出WindowsPhone在初期软硬件结合过紧的策略失误,而像苹果那样的模式,设计出直面消费者又让消费者心跳的产品,从来都不是微软的强项。第二,从企业本身的角度出发,微软自身的企业规模巨大,船大掉头难,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反应太慢。保罗离开微软后曾与多位微软高管交流,在2009年左右,政治内斗的大环境、急于求成的心态已经使微软成为科技界低效率的反面教材,在此环境下诞生的Windows Vista匆匆忙忙推向市场,成为微软历史上最为失败的操作系统。

windowsphone,你还记得吗?​而微软之所以失去了活力,和掌舵人不无关系。我在采访摩托罗拉CEO时,他说道大部分科技公司在巅峰时期往往都不会超过七年。有这样一个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消费电子科技企业难以长青,这理论叫估值理论。有人将微软的衰败归结于鲍尔默的无能,其实不管是鲍尔默在任期间还是库克在任期间,微软和苹果股票都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这和金融市场对于公司的估值不无关系。简单来说,股价本质上反应的应该是金融市场对于公司未来的预期,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当时可以预见的未来。举个例子,如果微软现在的股价是1块钱,经营情况现在就比较确定,未来1年内会翻一翻,那么这种乐观的估计就会及时而直接反应在股价上,所以股价应该是2块钱,而不是1块钱,很显然这对于大部分股东来说是利好消息,而鲍尔默这样的稳健型CEO会提供相对可预期的企业未来,其首要目标往往便是当前的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会也会优先考虑这类稳健型的CEO。如果CEO和盖茨以及乔老爷一样固执己见,追求个人价值和产品价值最大化,往往未来是很难预期的,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要是手持几千万几亿的股东你敢上吗?愿意拿自己的钱担风险么?除非董事会成员都是疯子。所以,我有个不太客观的结论,只要资本市场运作一天,我们就很难避免大型科技公司落到稳健型CEO的手里,产品只是在“例行迭代”而非“革命”,毕竟技术革命是有风险的。哎,突然想想Zealer这家小公司也挺好的,现在还没有资本市场那么多是是非非,不忘初心,我们暂时还是能做一群不信邪的人,以后可说不准了啊!我们要放正心态,巅峰之后的下滑期对于科技企业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何况微软整整牛逼了40年。而我们更加关心的是,跌下神坛以后,还能不能重新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