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為共和國獻身的濰坊籍愛國將領,身為後人永遠都不能忘記!

濰坊自古名人輩出,在國家和民族遭受巨大危難之時,總會有濰坊籍的仁人志士為此獻身。洪都煙客不才,僅為大家做以下敘事:

愛國起義將領裴昌會——德陽起義率十萬人投誠

裴昌會,字同野,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名譽副主席,愛國起義將領。濰坊市濰城區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陸軍大學特六期畢業。1927年後,歷任國民黨第四師參謀長、四十七師團長、旅長、副師長、師長。1949年12月23日在四川德陽率部起義,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先後擔任民革中央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和重慶市委副主任委員等職。1992年3月23日在重慶逝世,終年96歲。

“瞎子司令”牟光儀

這些為共和國獻身的濰坊籍愛國將領,身為後人永遠都不能忘記!

牟光儀,濰縣(今坊子區)清池鎮西清池村人。中共濰縣早期黨組織領導人之一,中共膠東區黨委職工部部長。1938年12月,日軍對膠東進行“大掃蕩”。11日,他在司令部開完重要會議,星夜趕回掖縣河南村佈置轉移工作。次日黎明被日軍包圍,在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9歲。

傳奇英雄竇來庚

這些為共和國獻身的濰坊籍愛國將領,身為後人永遠都不能忘記!

竇來庚,字峰山,山東省臨朐縣營子鄉竇家窪村人。山東省保安第17旅旅長。自幼尚武,1914年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臨朐師範講習所,1919年考入濟南一中,當年轉入山東省武術傳習所學習。畢業後任臨朐縣高等小學國術教員。去鎮江任江蘇省立第九師範國術教員。不久到南京中央保健司任職員。其間,他曾在全國武術考試中奪得特優第一名。1942年8月29日,日偽軍3000多人在柳山、上林、盤陽等地,對十七旅隊伍進行了包圍。凌晨,敵人縮小了包圍圈,將十七旅將士圍困在福山、洪山嶺一帶,最後防線被敵人突破。十七旅將士全軍覆沒。竇來庚舉槍自盡,時任山東省保安第17旅旅長的竇來庚以年僅42歲的血肉之體,壯烈守節,為國捐軀。

壯志未酬陸升勳

這些為共和國獻身的濰坊籍愛國將領,身為後人永遠都不能忘記!

陸升勳,男,1907年10月30日出生於山東省昌邑縣卜莊鄉大陸村。八路軍膠東軍區副司令員。民政部公佈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1926年考入青州山東省立第四師範。畢業後回本村任教。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他帶領30餘名青年,參加了昌邑縣瓦城抗日武裝起義,並任八路軍魯東抗日遊擊隊第七支隊特務中隊隊長,是年4月任魯東遊擊隊指揮部特務大隊隊長。 該部編入山東縱隊後,他任特務團團長。1940年調任沂魯軍分區司令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副司令員等職。1941年10月進中共山東分局黨校學習,畢業後任沂蒙專署專員。1942年10月,奉命調膠東軍區擬任副司令員,12月8日在赴任途中,行至萊陽縣孫家夼遭日偽軍包圍,突圍中壯烈犧牲。

爆破大王王克山

王克山,山東壽光市人。1944年4月,犧牲,時任八路軍膠東軍區第5旅13團2營4連2班副班長。民政部公佈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王克山用他的神勇和智慧,為13團創造白天連續爆破成功的戰例。河源西溝攻堅戰的勝利,得到膠東軍區和山東軍區首長高度評價,13團得到通令嘉獎,4連獲得“河源西溝第一連”的稱號,王克山被評為膠東軍區“爆炸大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