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浙江寧波奉化溪口,一處民國曆史處,藏著蔣介石一生的故事,不如一起去聽一聽,在這個初秋。是啊,已是入秋的時節,雖是早晚涼快,可白日裡的溫度還是讓人燥的透不過氣,中午時分,在陌生的城市裡擠進一家叫阿彩蛋炒飯的店裡,這是來到溪口以後的第一餐,據說很好吃,就來嘗一嘗。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奉化水蜜桃,也是很有名的,餐後的第一站是蔣氏故居,汽車在路口停下,馬路對面的一排疊的很高很整齊的水蜜桃吸引了眼球,讓人忍不住咽口水,真的很好吃,走過路過的一定要去嘗一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走近蔣氏故居的武嶺門處,一位cos蔣介石的大叔正在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確實挺像的,至少像我的腦海中的蔣介石模樣,據說景區內還有別人扮演者,他們都是在景區專門讓遊客合影留念,十元一次。作為國名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的主要領導人,能扮演他的人,也是不易啊。

武嶺門:進入溪口鎮的必經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1929年之前還是個小庵堂,蔣介石的母親篤信佛教,常到這裡唸經拜佛。1930年被蔣介石改建為三間兩層的武關式城門建築。門額兩面都鐫“武嶺”題字,正面為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寫。背面是蔣介石親筆手書。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一進城門,便是一家叫美嶺的咖啡館,濃濃的民國風,著實喜歡,滿牆的蔣介石照片,彩色的格子窗戶,就連小小的盆栽都讓人滿心歡喜,每一個咖啡店都有它的故事,如果你想聽,一定要親自尋找。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系群體建築,它包括豐鎬房、文昌閣、小洋房、玉泰鹽鋪、蔣母陵園等主要景點。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沿著蜿蜒的林蔭小道來到了文昌閣,文昌閣,初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1924年清明,蔣介石回鄉掃墓,見其破敗不堪,出資請他的哥哥蔣介卿召集民工拆除重建,次年完工後建成了一座飛簷翹角的兩層樓閣式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蔣介石把它取名為“樂亭”並作《武嶺樂亭記》來描述其美景。1927年12月,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後每到溪口,常在此小住,成了他們的私人別墅。

文昌閣一樓為會客室,二樓是蔣介石、宋美齡的臥室和起居室。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介石睡覺的床,此床是6只腳的,這是按蔣介石的要求定做的,蔣說6只腳的床更穩。床的兩頭都按有鏡子,蔣介石當年是為了防備有人在睡覺的時行刺而特意按裝的。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從文昌閣走出來,不遠處是小洋房,藍天下顯得也真的挺洋氣的,這三間兩層的小洋房,建於1930年,由於結構小巧,所用建築材料水泥也稱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1937年4月,蔣經國從蘇聯留學回國,蔣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讀 ,一邊補習中文,研讀曾國藩家書、王陽明全集和“國文遺教”等著述,一邊讓他撰寫《旅俄報告》,反省在蘇聯留學時打下的紅色烙印,給兒子“洗腦”。蔣經國在日記裡記敘為“涵齋”,略帶調侃地把它比喻為“修練身心、增加涵養的書齋”。蔣經國住讀時,樓上東面是臥室,西面是書房,中間是會客廳。小洋房還住過蔣介石的外籍軍事顧問端納,侍從室主任陳布雷等。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這是原先小洋房的正門。在小洋房一樓有一塊“以血洗血”石碑,講述了蔣經國母親毛福梅遇難的歷史。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溪口,毛福梅在豐鎬房後門口不幸被炸塌後牆壓死,蔣經國聞訊後急忙從江西趕來奔喪,悲憤中揮淚寫下了“以血洗血”四個大字,表達誓報殺母之仇的堅定決心。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穿過一扇鐵門,是原先的武嶺中學,古樹還是參天,學校卻已是空蕩蕩的了。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豐鎬房,蔣介石父親病故後次年,蔣介石兄弟分家,眾長輩議論,囑其兄弟各立房名。分給蔣介石的祖房被命名為“豐鎬房”。豐鎬兩字,豐,代表蔣全石一房;鎬,代表其亡弟蔣瑞青一房。瑞青早死,由蔣介石兼祧承襲,故稱豐鎬房。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玉泰鹽鋪,據《蔣氏宗譜》記載,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農曆九月十五日,蔣介石出生於玉泰鹽鋪樓上。玉泰鹽鋪為蔣介石祖父蔣斯千1871年開設,後由蔣介石父親蔣肇聰繼承。蔣肇聰去世後兄弟分家,鹽鋪歸蔣介石的胞兄蔣介卿經營。1919年,蔣介卿外出謀事,鹽鋪關閉。現有樓房三間,平房三間,以及廚房、廁所等附屬建築。蔣介石出生後,鹽鋪曾兩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蟻腐蝕。現存建築為蔣介石在1946年改建。大門為石砌框架,門額上書“清廬”二字,大門西側界牆刻著蔣介石題寫的“玉泰鹽鋪原址”六個大字。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氏故居里藏著一人的歷史故事

蔣母陵園。蔣介石生母王採玉墓,位於西翠屏山魚鱗岙松樹林中。墓道入口處石牌坊,上書“蔣母墓道”。依坡而上,途中有下橋亭、墓廬、八角亭。 從石碑坊到蔣母墓,是一條長668米的卵石路,兩旁松林夾道,海拔淨高102米。

蔣介石生母:王採玉,奉化葛竹村人。1864年11月9日出生,1921年6月14日去逝,享年5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