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才」趙亞夫:為農民服務,讓農民致富

要致富、找亞夫,紮根土地、發展農業、致富農民,這是一位年近八旬老人一輩子的追求。他是江蘇省科技興農模範、感動江蘇人物、“十大三農人物”、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個人、鎮江農科所原所長趙亞夫,大家耳熟能詳的“時代楷模”。

「科技英才」趙亞夫:為農民服務,讓農民致富

趙亞夫

大膽嘗試 草莓苗承載致富夢

1958年,趙亞夫考入宜興農學院農機專業。少年趙亞夫就有著造福鄉鄰的志向,學習知識之餘,他經常思考,如何才能學以致用。“一定要用自己的知識讓農民過上富裕的生活。”多年來,這句誓言成為他前進的動力、努力方向。

1982年,趙亞夫作為鎮江農科所的第一批研修生前往日本學習。第一次走出國門,他的心情很激動。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他意識到,要想改變農民的生活狀態,必須緊緊依靠科技。從日本離開的時候,他沒有帶一件私人用品,卻揹回了20棵草莓苗和13箱農業書籍。他說:“希望從種植草莓開始,把高效農業引進國內。”

實際上趙亞夫本不是做草莓研究的,他卻把大部分精力寄託在了草莓事業上。從日本回來的第二年,經過繁育的草莓苗被種在句容市解塘村0.9畝的試驗示範田裡。最終,這塊土地收穫了600公斤草莓,農民真正見識到了科技助農的魅力。

「科技英才」趙亞夫:為農民服務,讓農民致富

戴莊試點 科技興農實現小康

種草莓成功了,趙亞夫卻絲毫沒有停歇,“不光做一名農技推廣員,而要改造農業,改變農村,實現農民的普遍富裕、農村的全面小康。”2001年,趙亞夫從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退下來後,以志願者的身份來到句容茅山老區戴莊村搞起了試點。

剛到戴莊村,趙亞夫就被潑了一盆冷水,第一次科技講座,全村只來了兩個人。看著農民將信將疑的眼神,趙亞夫向村民承諾免費提供種苗和有機肥,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只要農民有需求,幾乎隨叫隨到。

為了打消農民顧慮,他承諾不管效益好壞,每畝以1200斤水稻市價保底。來聽講座的杜忠志動心了,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年,杜忠志栽種了1.6畝“越光”稻,並按照趙亞夫教的方法精心管理,當年收穫700餘斤“越光”稻,加工出來的大米賣到了8元一斤。

2006年,在趙亞夫的積極建言下,全省第一家綜合型社區有機農業合作社在戴莊成立。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000元。

「科技英才」趙亞夫:為農民服務,讓農民致富

趙亞夫和被其幫助並脫貧致富的農戶在一起

「科技英才」趙亞夫:為農民服務,讓農民致富

授人以漁 注重培養本土人才

戴莊村的試點獲得成功,趙亞夫卻在其中看到了深層次問題,農民是農業和農村的核心,要想讓這個模式長久發展下去,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才是根本之舉。

實際上“戴莊模式”也面臨著“人才危機”。加工廠找不到合適的廠長;城鄉互動的直銷模式已經確立,銷售人才卻十分難得……提高農民能力素質迫在眉睫。

據統計,趙亞夫為農民編寫的科普讀物至今已超過百萬字,平均每年上課超過百堂,經他培訓的農民達30萬人次,近百項現代農業科研成果為農民所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