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資心經 》簡介

免費開戶,我的微店:http://w.dgzq.com.cn/220083

投資心經

——一位職業證券交易者對《道德經》的解讀

自序

《道德經》又稱《老子》,被道教作為重要經典收入道藏,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著作,流傳至今在世界上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道德經》共81章,分上、下篇。現在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我是從證券交易者的角度來解讀《道德經》,來認識“道”感悟“德”,創作了《投資心經》一書。

《投資心經》是繼《周易證券預測分析法》創作的,有方法,功力的進一步深化,就是心法;心法是最高的技法。我把《周易》作為探索證券交易之道的指南針,著作了32萬字的《周易證券預測分析法》一書,並在電腦上通過證券交易軟件平臺創作出六爻和八卦模型,可以電腦自動出卦。《周易》的偉大在於它是一個可供把玩、可以品味、可以直接感悟甚至於操作的“哲學”。《周易》是“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即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孔子作傳解經。《易經》的成書經歷了上古、中古、下古即春秋戰國時期(東周》以後,距今大約三個時代,經歷三四千年形成一部蘊含深刻的哲學思想的用於預測未來吉凶禍福的經典著作。《周易》是對天地陰陽變化之道的模擬,天地陰陽變化的道理都蘊含在了8卦模型當中,可以說周易8卦模型就是我們古代聖人為我們創造的最佳的量化模型,我們可以運用這個量化模型輸入市證券市場陰陽變化的信息,形成本卦和變卦,來預測市場未來的變化發展方向。《周易》是把握事物陰陽變化發展的最高的技法,而老子的《道德經》則可以成為我們處事做人的最高心法。我通過反覆研究《周易》和《道德經》,感受到交易之道知道容易,能夠用心感悟之後,上升為系統規則,讓交易之德融化在自己的血液裡、骨髓裡,則不容易;知道容易,有德難,做到更難。

老子遵道貴德。有德,不僅是有規則,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貫徹執行規則,能夠做到知行合一。長期的交易實踐的過程就是一個修養德性的過程,由思想——感悟——實踐——執行不斷循環和昇華的過程。其實交易沒有秘訣,無非知陰陽之道,有規則之德,然後切實依循道德去執行。

所謂交易的聖盃即持續穩定盈利能力,用我的交易實踐總結和感悟來看要過三關才能獲得,過了這三關就有望把握交易聖盃,進入交易的最高境界。

第一關是知“道”。道是什麼?道是源於自然的天命,系統整體,無為而成,模型為無極;道具有時間上的持久性和空間上的廣延性,其特性是“損有餘而補不足”;道是形而上的,具有共性即普適性,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具有恆常性。《周易。繫辭》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是陰陽不斷地消長變化,由量變到質變,循環往復,至極而反的自然規律。萬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萬物不離陰陽,陰陽既對立又統一,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老子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第二關是有“德”。德是什麼?德是本自天然的本性,陰陽和合,執中守一,模型為太極;更具體講,德是一定時空條件下,萬事萬物必須遵循的陰陽循環、至極而反的太極規則。所謂有德,就是返璞歸真,所謂有德之人就像赤子一樣具有真性、真誠的真純之人,有德之人心中有太極,能夠持中守正,保持內心陰陽的動態平衡,順應自然的陰陽太極變化規律,是懂得“知其兩端二用其中”的得道中人。兩端,就是陰極和陽極。

道和德的關係是道生德,德依附於道;“道生之,德畜之”,道生萬物,德蓄養同時也制約萬物。陰陽變化的規律蓄養萬物也制約萬物。假如用一個數學模型來呈現,道的模式是無極,德的模式是太極。交易之德就是能夠把風險限定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之下,並運用太極規則進行操作,從而規避和控制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的交易能力。老子說 “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即有大智慧的人不走極端,不貪婪,具有風險意識。德源於道,有德之人是擁有道心、道性、擁有大智慧的人。

第三關是持德守道,道德合一,進入無物無我,無為於技巧,不爭市場的逍遙自在的交易境界。道,是陰陽自然運行的規律,歸於無極;德,是本性系統和規則體系的合一,在一定時空條件下,萬物以其本性自然遵循的規則,歸於太極。無為順自然之勢就是守正道,不爭待本性之時就是有中德;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體現在過五個方面,即道德合一,道器合一,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天人合一。

所謂道器合一,器就是交易系統。器,是依據大道法則建立,唯有依循大道法則建立之“器”,才有望成為具有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統;大道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用“器”這個工具,是為了由技入道,幫助交易者在實戰中的交易行為能夠合於道;做任何事,都必須是合於道則行,不合於道則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宇宙萬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充滿不確定性的;唯有道,是確定的、不變的。把握了道,也就把握了確定性,也就是排除了一定時空條件下的不確定性風險;而唯有在控制好了市場風險,具有了市場生存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夠去求發展,才有望獲得持續穩定的利潤。捕捉市場的“確定性”就像用網捕魚一樣,成功的秘訣還在於堅持不懈,通過看潮汐、觀天氣,依據具體的時空條件狀態,來增大捕獲的概率。交易系統的工作是輔助系統交易,交易不是簡單的一買一賣,而是一個系統行為,在交易哲學指導下制定交易策略,通過交易系統工具、良好心態配合下的資金管理策略、風險控制策略完成交易的全過程。做到在戰略上,無為守正以順勢;戰術上,不爭持中以隨時。整體和局部、戰略和戰術、無極和太極,兩手都要抓。道德合一,就是無極思維和太極思維一體,既要從整體出發,又要辯證地把握。

身心合一,就是精滿、神旺、氣足、心和,魂在舍內,而不是魂不守舍。

知行合一,就是知道,還要能夠做到;知行合一的核心在信念和意志力;信念和意志力越堅固,越容易做到知行合一;信念源自哲學,沒有正確的交易哲學,就談不上信念,更談不上執行力;執行力需要對交易哲學有著深刻的理解,同時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力。

天人合一,就是 “至人無我”的境界,做到我心即市場心,市場心即我心。

突破交易的瓶頸需要經過漫長歲月的磨礪和修煉,是一個相對複雜的系統工程;技術、德性、悟性、思想都很重要。所謂德性的修養,我認為就是秉持本性對陰陽太極變化規則的理解和感悟的程度,對太極規則理解力越強,德性的修養即“致中和”、保持陰陽動態平衡的能力也就越高。如何修養交易之德呢?我認為交易者的德行修養就是要“致中和”,中就是平衡;和就是共振。交易工作的核心就是把握適度、平衡、共振,做到“無過無不及”,恰到好處。

人只有效法天地,修養天地之德,德合於道,道德合一,才能趨吉避凶。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意思是取得知識用的是加法,而修道則用的是減法,即要不斷減損人性中貪婪的慾望,減除妄想執念來實現,修道就是修德,就是識時知止;道德不需要向外去尋找,不是去增加什麼,而是去除我們後天多餘的“執念”,即偏見,返璞歸真。尊道貴德,是遵循大道,尊崇太極。大道是宇宙的大法,具有無比強大的力量,萬物只能遵循而不能違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尋道修道的過程,就是修德養性“致中和”的過程,“去甚、去奢、去泰”的過程,無慾去執的過程;一個交易者只有當他的道和德的修養達到一定境界的時候,才有望進入交易的勝境,才有望獲得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

新手談喜歡技術,老手喜歡談思想,高手喜歡談境界;沒有思想的技術,沒有依託交易哲學建立的交易系統,都是靜止的、片面的、機械的技術和系統,即形而上學的技術和系統,自然應付不了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

華爾街有句名言:“平庸的交易者用技術交易,頂尖的交易者用信念交易。”觀念是一個人對某個事物的看法,而所謂信念則是建立在交易哲學基礎上的牢固的思想觀念。

成功的交易者懂得靈活地運用交易的辯證法:既懂得以不變應萬變又懂得以變應變;不變的是大道法則,變的依時而動、順勢而為、隨機應變的策略。

一般來說,交易由低手到高手,依次要經歷三層境界:

交易的第一層境界是“見漲是漲,見跌是跌”。

這一階段對市場的認識還非常的簡單膚淺,這個時期的交易者注重的是個別的、局部的研究,走的是個性化的道路,決策判斷上容易走極端,往往用孤立的、靜止的、機械的觀點看待市場和做市場決策,哲學上叫形而上學;對市場更多的是感性認識,盲目崇拜大師或盲目相信技術指標。一葉障目,眼裡只有樹木沒有樹林,熱衷尋求神奇的指標或某種神奇的方法,希望能夠一勞永逸。有些善於總結經驗和學習新知的交易者能夠將技術予以指標化,這個階段的交易者一般都是虧多盈少,沒有找到持續穩定盈利的秘訣,許多交易者在經歷不斷的打擊和失敗後會徹底喪失信心,認為市場的波動是沒有規律的,人是無法認識和把握證券價格的漲跌規律的。

我把這一階段稱為 “不知有道”的階段。

交易的第二層境界是“見漲不是漲,見跌不是跌”。

這一階段對市場的認識趨於複雜深入,技術策略龐雜,理論自成體系;這個階段交易者的獲利能力往往會有了很大的提升,懂得從整體和全局來把市場的發展趨勢,往往用全面的、運動的、普遍聯繫和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待市場和做市場決策,哲學上把這一觀點叫辯證法。這一階段的交易者能夠認識到市場是物質的是客觀的,其中蘊含的客觀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能夠做到客觀辯證地分析市場,力圖從整體上把握市場變化發展的規律。任何市場無論外在原因多麼複雜,都會受到一個最基本的市場規律所制約,即市場的供求規律。在市場上,買方(求方)就是陽,賣方(供方)就是陰,市場是由這一對陰陽矛盾及其運動規律所決定的,買賣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在同一和鬥爭中不斷推動市場向前發展。

交易策略上做到陰陽相合,剛柔相濟,遵循中庸之道,不走極端,簡單務實,不貪得無厭,具有風險意識,這是擁有大智慧的表現,即老子說的“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化裁通變到證券交易,去甚,就是不採取激進的策略,不在高位追漲低位殺跌;去奢,就是不貪婪,不貪就不會心浮氣躁,不貪多不求快,通過不斷降低成本來提高生存力和戰鬥力。去泰,就是要防範市場風險,時時處處保持高度的警惕。

這一階段的交易者往往能夠站在整體的高度來看市場了,懂得運用整體性系統思維來看問題和解決問題,會發現此時看市場已經不是以前的“局部的”市場,而是“整體的”的市場,對市場規律的認識由個性轉向共性、從局部走向整體、由靜態思維轉向動態思維的階段,懂得了市場中局部的現象、個別的行情、短期走勢往往都是不確定的,但市場的整體的表現、大勢的發展、長期的走勢是確定性的,有著其自身的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的。

這個階段的交易者往往能夠體會和把握交易的核心,即通過佔據概率優勢來捕捉市場確定性規避市場的不確定性,交易之道就是在動靜結合的戰略狀態和戰術調整中實現與時俱進、順勢而為;簡而言之,就是通過佔據概率優勢和從整體出發來把握市場的確定性規避市場的不確定性。所以,做交易一方面要動態上保證戰略上的正確方向,一方面要不斷尋找發現戰術上可能的錯誤並予以及時糾正,以此規避風險,實現成功的交易。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證券投資者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去甚、去奢、去泰”來感悟大道,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尋找自己的交易決策系統不足和漏洞,自己在交易實戰中的錯誤和不足,“總有一個錯誤在前面等著你”,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由蛹化蝶,鳳凰涅槃,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以及自己的交易系統幾近於“道”。

通過對市場規律研究,這一階段的交易者往往能夠創建出自己獨到的交易系統和交易哲學,這是交易者趨於成熟的重要標誌!

通過不斷總結交易經驗,優化交易系統,創新交易法,樹立正確的交易理念,此時交易者一般都能夠做到將技術指標化、指標系統化、系統模式化,這一階段交易者的做交易的成功不斷提升,率盈利能力也隨之大幅提高,但盈利仍然不穩定,大虧大賺,成功率和盈利率仍有待加強的階段。

我把這一階段叫做知道、體道、悟道,但尚未得道的階段。

交易的第三層境界是“見漲還是漲,見跌還是跌”。

大道至簡,返璞歸真;這一階段對市場的認識能夠做到提綱挈領,由簡入繁,技術運用自如,策略深沉高遠,心態返璞歸真;能夠由現象看到本質,用簡單駕馭複雜,以細節成就大業。

道是什麼?道是自然的規律,是宇宙的法則。《周易。繫辭》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德是什麼?德是心態系統和規則體系的結合,德的規則是指一定時空條件下萬物所遵循的陰陽太極變化的規律;德是本自自然的本性,道是源自自然的天命,德的心態系統就是返璞歸真,只有具有真性、真情的真純之人才能成為得道之人。道,具有時間的持續性和空間的廣延性,“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德則是道的產物,德承載道,是道的具體的規則體系和心態系統。有德的交易者,懂得以平和的心態,按照規則去進行系統的交易,如此就能合於大道自然的法則,實現持續穩定的盈利。

交易者只有在正確的哲學思想指導下才能夠獲得具有正期望值的收益;持續穩定的盈利不是源自某個指標或交易系統,而是依靠交易者對道和德的深刻理解和執行。交易高手在這一階段表現為依託成熟的交易系統,以平和的心態,尊道貴德,能夠知進退得失,採取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柔克剛,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在市場中實踐道,完善德,不斷修養身心完善自我。

交易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簡單地說就是依靠尊道貴德,所以許多高手常常會發出由衷的感嘆,認識到做交易就是做人,做好人最終才能做好交易,股道就是人道;懂得心態系統和規則體系的重要作用,一個有德之人才能做到識時知止,知道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可以做,最終邁向成功之路。

這一階段的交易者形態平和,能夠做到以變應變,靈活地運用交易哲學指導交易實踐,運用自己的交易信念進行交易,所謂無招勝有招。我把它叫做由技入道,以德用道,外在大道的法與內在大德的理念合一,規則體系和心態品質合一,道和德一體,天與人為一。

證券交易之德——“三從四德”。

交易的三從法則,是指從天時、從地利、從人和。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是宏觀面,全球以及全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地利是微觀面,即企業的經營狀況,行業為中觀面而企業為微觀面。人和,即人氣,包括市場的人氣和企業的人氣,價天量地,資金為人,人氣通過資金的流向和增減得以反映。

交易之德或者說交易德行的修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虛極靜篤,無慾去執。二,知剛守柔,無為不爭。三,識時知止,持中守正。四,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德是本自天然的本性,具有真性真誠能夠超然物外的真純之人,在交易中容易成功;貪婪成性的人最終難逃失敗的厄運,莊子所謂“嗜慾深者天機淺”;機,有兩層含義,一是見幾,即察微知著的洞察力;二是依時,時就是時機,體現於共振。

有德之人能夠依據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條件的變化來順應大道自然,把握陰陽太極的變化,最終實現天人合一。太極規則是德的規則,有德之人就是心中有太極的人,內心能夠保持陰陽動態平衡的人;有德之人,是有規則並且能夠真誠地去執行規則的人,能夠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德,是進入交易最高境界的瓶頸。德,包括秉性系統和規則體系的統一;德,在對大道的認識、運用和把握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四德”的詳細解讀:

虛極靜篤,無慾去執。

所謂虛極靜篤,虛就是空心,佛家所謂五蘊皆空,五蘊即色、受、想、行、識。空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極,虛極就是空極,心空至極才能完全去除私慾和主觀妄想妄為。靜,就是寧靜;篤,即深。寧靜達到很深的境界。虛極靜篤才能做到無慾,無慾才能做到去執,即沒有貪婪的慾望才能去除執著的妄念,才不會固執己見,才會有開放的心態接納大道自然,才能平心靜氣地看待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才能做到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超越自我,獲得新生,從而不斷接近大道獲得真理。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所謂“觀復”,孔子在《周易。繫辭》中說“復見天地之心”,陰窮極之後陽氣復甦,冬去春來,復就是“萬物復甦”,體現了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而人只有首先做到放棄主觀執念,才可能深入事物內部,認識和把握事物的客觀規律。

知剛守柔,無為不爭。

證券市場是高風險的資本投資和投機市場,要懂得以柔克剛的柔性化交易策略,要“知剛”,就是要了解外在的風險和內心必須堅持的原則;同時,還要“守柔”,即放棄自我的執念,追隨和遵循大道的法則,採取以退為進的防禦性策略。

面對剛性的高風險證券市場,我們採取的是柔性化的交易策略來應對,通過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無為不爭來克敵制勝;所以要消除主觀妄為、去除執念偏見,實施客觀理性的交易,依據大道法則來創建交易系統,以此為“器”,道器合一;通過“無為”策略即整體戰略上的輕倉順勢來控制風險,通過“不爭”策略即局部戰術上的量度變化,來把握至極而反的時機,從而實現持續穩定的盈利。

柔,是外柔內剛,外圓內方;外在戰術方法要柔,要隨機應變;內心的戰略原則要剛,要持之以恆;原則是始終不變的依循大道法則建立的,即守一歸中,無極整體,太極辯證;陰陽的既對立又統一,循環往復,至極而反,陰陽變化的損有餘補不足,這些都是是永恆不變的法則。

柔性化交易策略,用老子的話說就是“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也就是要做到“放下”、 “無我”,去小我成大我,達到天人合一,這是生存之道。

老子用“無”和“有”即無極和太極兩種模式來格物致知,研究大道自然,希望人們在認識大道自然時,採取“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的方式,一句話,就是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來觀察事物,並以此順應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而不能盲目自我。無極思維,就是整體思維,要求我們做到無為整體以順勢;太極思維,就是辯證思維,要求我們做到不爭持中以待時。

“無為不爭”不僅僅是哲學理念,而且是一種思想境界,也是一種策略和手段。

“無為”,即順應自然不主觀妄為,遵循大道法則,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觀法則規律來做事。“無為”就是無我,就是天人合一,就是無極思維,即整體性系統思維。“不爭”,就是人棄我取,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商鞅所謂“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不爭”,是說當行情發展到至極而反的質變階段,要能夠適時逆向思維,我稱之為“太極思維”,即一體化辯證思維,即當行情發展超越了一定的限度,就要及時反向操作。

“無為”,是順應自然法則的正向操作,事物的發展處在“弱者道之用”的量變階段,需依時而動,順勢而為;而“不爭”,是行情發展的“物極必反”的質變階段,需進行反向操作,事物發展由量變進入到質變的“反者道之動”的階段。

無為於技術,才能超越技術;不爭於市場,才能戰勝市場。

無為於技術,就是讓技術返璞歸真,由複雜到簡單,由複雜的交易系統到簡單的買賣信號,由複雜的易理分析到簡單的八卦吉凶呈現,一切都要力求自然、真實、客觀,沒有主觀任何慾念的干擾,指標系統中沒有任何人為設定的固定參數。有人為就有執,無為,就是要無執。不爭於市場,就是用人棄我取的逆向思維來指導交易。

交易哲學源於大道法則,交易技術才會有根基;我的投資理念是:無為於技術,不爭於市場;胸懷大局,依時而動;持中守正,順勢而為。從整體性系統思維到一體化辯證思維,無極思維到太極思維,無為不爭,守一歸中,通過“五個一”的德行修養工程來把握交易之道,五個一即道德合一、道器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

無為就是守正,屬於無極思維,在戰略上順應整體趨勢,合乎理性的正道;不爭就是得中,屬於太極思維,戰術上依循具體時機,當行情由量變到質變,發展到至極而反之時,以平和的心態,採取逆向思維,合乎感性的中道。交易既需要理性思維,也離不開感性思維,投資者長期浸淫證券市場就會鍛煉出一種交易直覺,即所謂盤感。在我看來,交易是一門將風險管理、辯證哲學和陰陽藝術綜合起來的學問,是管理、哲學和藝術三門的綜合。

以無為之法,做有為之事;無極智慧心自在,太極陰陽體自然。當一個交易者能夠秉持理性立足整體,在戰略上取得整體的優勢的時候,做起交易來自然輕鬆從容;談笑間用兵勝過緊張中求勝,其交易狀態是自在的;唯有當一個人擁有無極智慧的時候,才會如此的自在從容;“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是一種王者制勝的境界,順應大道的無極智慧,是大智慧。當一個交易者能夠以平和的心態,從戰術上把握陰陽太極轉化之道的時候,自然能夠切身感受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的奧妙,進入到一個“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由王國的美妙世界。

識時知止,持中守正。

“識時知止”,就是交易者既能從整體出發又能靈活運用辯證法,既有無極的戰略思想又有太極的戰術技法,懂得守一歸中,才懂得如何去識別時機和把握時機;“止”,含義有二,一是停止,二是堅持;既要知道什麼不可以做,還要知道什麼應該堅持下去持之以恆地去做;既包括止損,也包括持盈。知止的前提是識時,先能夠識別時機,才知道該如何採取行動。

道的把握可以歸結為兩個大的方面,即守一和歸中,實質就是兩種思維,守一,即無極思維,又叫整體性系統思維;歸中,即太極思維,又叫一體化辯證思維;守一歸中,無極太極,整體辯證,這兩種基本模式的思維能力越強,心靈感應外在事物變化的能力也就會越強,也說明其修養的道性越高,其德性越好!

整體的核心是戰略,即大局觀;辯證的核心是量度,即對事物變化的度的把握。中,即度,即平衡,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所以,對事物變化的度的把握以中道均衡為模型或標準,對於時機的度變拐點把握在於對均衡的認知和把握,古人講“時中”,即把握了“中”也就把握了“時”。

“上帝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任何單極化的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走向滅亡,老子所謂“物壯則老”,這是大道自然的法則。聖人去甚、去奢、去泰。聖人懂得中道均衡,凡事不走極端、不慕虛榮、不貪圖安逸。

持中守正。“中”是和中,老子所說的“萬物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的“和中”,即中是陰陽之氣交合的結果。什麼是“和”?和,是指具有差別的不同事物混合在一起,如陰陽的交合。“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是心胸狹隘的,只求同不存異;君子是開明的,能夠做到求同存異。證券市場,以買方多頭為陽,賣方空頭為陰,成交額就是其“和”,是中和買賣雙方的意願最終達成一致的結果,是價陽量陰交合的結果。價為天,量為地,額為人,人在天地之間,是為中和。中,就是心態平和,就是心中有太極,能夠辯證地看問題,適度得當地處理問題;正,就是思想理性,就是無極思維,從整體出發,從長計議,看問題能夠顧全大局。

《周易》整本書都是在講中正法則,即持中則吉,守正則利。中正法則的“正”,是基於理性的思想,依循大道自然法則,以無為守正以順勢的戰略取得整體優勢,從而基於大概率上來保證獲得長期穩定的盈利,通過長期積小勝為大勝來發揮複利的威力。中,是以平和的心態,依循中道平衡法則,以不爭持中以待時的具體戰術,把握市場行情走勢“度”的變化,抓住時機的拐點,通過對陰陽平衡——中,天下之大本的認識,把握陰陽盈虛消長、至極而反規律的戰術技巧,採取人棄我取的逆向思維,從而獲得交易的成功。

簡而言之,持中守正,就是指在一定時空條件下,從大處著眼,通過無極思維,即整體性系統思維,立足戰略高度來佔據市場優勢;小處著手,通過太極思維,即一體化辯證思維,實施戰術技巧來把握行情的轉折點;其中,時空的 “時”是指週期共振,“空”是指交易系統。在整體戰略佈局上,要藐視市場,要有必勝市場的信心;在具體戰術運用中,要重視市場,要力求準確把握行情走勢由量變到質變的“度”的變化,抓住行情漲跌至極而反的拐點。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是天的德性,“厚德載物”是地的德性。證券交易實戰和研究過程實質是一個漫長的修道的過程,通過長期的體會和感悟來提高自我的覺悟和道行;唯有那些經得起挫折,在殘酷的失敗的打擊下,仍不失去信念,能夠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投資者,最終才有望得道成功!

德,是一定時空條件下,萬事萬物必然遵循的陰陽太極變化的規則,即陰陽循環往復,至極而反;遵循規則,才能擁有力量;戰略上,無為守正以順勢;戰術上,不爭持中以隨時;持中守正,以此來把握陰陽太極的變化,我們就能趨吉避凶,無往而無不利!

真正的高手,能夠做到無招勝有招,運用的是超越技術本身侷限的隨機應變的思想和能力,而不是死的教條;是身心合一的活的靈魂,是道德一體的德性力量,是道器合一的規則演繹,是知行合一的嚴格自律,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昇華。

馬克思主義思想活的靈魂是什麼?是——實事求是,交易也是如此!尊重市場的客觀走勢變化及其發展規律,沒有主觀上的執念,只有客觀上的順應。

市場遵循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多空對立統一是市場發展的動力,多空行情的發展有量變到質變,是行情變化發展的過程;行情發展呈螺旋式遞進,在否定之否定中確立方向。

荀子說:“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虛懷若谷,平和從容,不主觀妄為,客觀而辯證地看待市場陰陽的運行變化,既要保持整體性系統思維又要有一體化辯證思維,既要懂得以不變應萬變又要懂得以變應變;要認識市場是客觀的是物質的,市場的變化是有規律的,市場的陰陽漲跌無不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循環往復,至極而反。

中國文字為象形文字,其實,在文字之中就已經寓意了“道”與“德”的本質含義。

我們先來看“道”這個字,上面兩點其實是個陰爻,下面一橫則為一個陽爻。下面一個“自”是自己,是本身所固有的意思。偏旁為走之旁,意思是“運行的方向或發展的軌跡”。也就是說,所謂“道”,是指陰陽自身所固有的運行規律。即《周易。繫辭》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反,有兩層含義,一是至極而反,一是循環往復。弱,是量變狀態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道的運動模式是循環往復,至極而反,道的運行模式是量變到質變。我對道的理解是,道基於三大法則:即整體、平衡和陰陽;道的基本構成要素是陰陽,陰陽既對立又統一,由量變到質變,循環往復,至極而反。

我們再來研究一下“德”字,德為雙人旁,指人人,字面上是每一個人;而本質上,德之人是天地人三才之人,這個人代表的是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右邊十字代表十方,東南西北有四個方向,加上彼此之間的偏向,則有八方,再加上下兩方,即為十方,即空間的意思。四代表初夏秋冬四季,即時間的意思。一心,一是太極,一心是太極之心,也就是陰陽太極變化的核心規律。這個“一”就是老子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的“一”。這個“一“是陰陽相合形成太極的意思。所謂“昔之得一者”,就是太極這個大“一”,清輕之氣上升,謂之“天”,故天得一能垂象清明。重濁之質下降,謂之“地”,故地得一能安寧。道為一之母,一為道之子,即所謂無極生太極。

人身是個小天地,人的頭部為“天”,藏玄關靈竅,含天理道性,只有通過絕邪思,除妄念,心性才會澄淨,神智才能清明,靈臺才會通天,我們才能與宇宙本源溝通,實現老子所謂抱元守一。釋迦見性成佛,老子見性成道,孔子率性成聖,無不講通過明心而見性、存心而養性、修心而煉性,最終達到歸一、守一、得一的目的。

所謂有德之人,其外柔內剛,外圓內方,具有自強不息的意志力,厚德載物的忍耐力,能夠依循大道自然的法則,根據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變化,隨機應變,與時俱進,順勢而為,遵循陰陽太極的變化保持陰陽動態的平衡。德性深厚的人,內心會始終保持陰陽的動態平衡;因此能夠做到虛極靜篤,無慾去執,知剛守柔,無為不爭,識時知止,持中守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有德之人就是有道之人,心中有道,心中有太極,擁有天地之間最大的智慧,他們往往具有兩種基本的思維模式:一是整體性系統思維,即無極思維,凡事能夠從整體出發,擁有大局觀;二是一體化辯證思維,即太極思維,處事能夠辯證思考,不走極端。

《周易。繫辭》所謂“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而交易高手同樣常無心,以市場心為心。沒有先見之明,不在主觀上先給自己定框框。在高手的眼中,只有規則,也就是說高手只知道尊道貴德,遵循陰陽尊崇太極。華爾街股諺所謂:最好的操盤手,是沒有觀點的操盤手。當一個人能夠做到不為外物所擾,長期保持內心的陰陽動態平衡的狀態,虛極靜篤,無慾去執,其心智也必將洞開;尊道貴德,才能做到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有德之人往往具有無窮的創造力,其思想具有不竭的生命力。懂得規則,才能發揮依時順勢的力量!

說到底,德,是交易成功的關鍵,交易者能否進入“無我”的交易境界,心中沒有我執,眼裡只有規則,需要經歷漫長的交易實踐和總結才能體悟。大道至簡,甚易知,甚易行,而眾人則喜歡把簡單的事搞複雜。

知道容易,有德難,有至德更難!無極智慧心自在,太極陰陽體自然。人本身固有的貪婪、自私、短視,不可救藥的汲汲於名利,造成根深蒂固的急功近利、浮躁和恐懼的思想情緒。擁有至德,就要做到忘掉自我,如此才能去除執念,保持平和的心態,才能做到識時知止,遵循陰陽太極的規律去做交易。德性修養不僅是交易成敗的關鍵,也是打開人生的成功與幸福的鑰匙。天的德性是“自強不息”,地的德性是“厚德載物”;德自天地,道貫古今,修道根本就在修德,知“道”而且要有“德”,交易者德性的高低決定其交易功底的深淺!

成功的交易者需要具有堅強不屈意志和堅韌不拔精神!做交易的人不僅要勤奮,要有信心,自強不息,不斷鞭策自己,還要經得起挫折,厚德載物,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具有非常的耐心和超強的意志力。

武林高手技法練到一定的熟練程度,要想上到最高境界,就一定要練心法,心法是最高的技法;孫子兵法有: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人類是萬物的靈長,而人類的心靈具有最大而無形的能量,人類所有的成就都無一不是出自思想的結果。技術只是手段,指標只是工具,只有在正確的哲學思想指導下的思想才具有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的能力;有思想的人,才是不可戰勝的人!

心法是最高的技法,有了無上心法,經年累月練就的獨特技法才會得到淋漓精緻的發揮!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有各的道,而天下的道都出自大道,遵循大道,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證券交易之道和同於大道,要想把握交易之道,就要追本溯源去了解大道。

得道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修德的過程,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自我否定的過程,不斷地減損貪婪、消除慾望、糾偏去錯,歸中守一、尊重客觀規律的過程,通過不斷的自我否定實現不斷的自我超越,不斷地接近宇宙的終極真理,不斷地獲得大道自然的能量和力量的過程。

人的本能是強化自我存在,肯定自我,害怕傷害的,這種無意識在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阻擋我們認識客觀事物真相的屏障;這也就是為什麼知“道”容易,而得道難,以道修德,道德一體,進入無慾去執、無為不爭、天人合一的境界則更難!

貪婪自私、喜歡自我肯定難以接受自我否定、好逸惡勞企圖不勞而獲等等此類人性的缺點,都是阻礙我們的交易走向成功的障礙!

道,即大道;器,即工具,表現在證券交易中就是交易系統;德,是陰陽太極變化的規則。老子說的,我之所以有貪慾,不就是因為有這個臭皮囊嗎?“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的就是這個臭皮囊,也就是“我”,得道要去我,要無我,將身與心、心與德合為一體,也就是身心都與與道合為一體。

證券交易虧多贏少呈現“一賺二平七虧”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常人難以自我否定,難以克服人性的弱點,導致難以自我超越,也就難以提升境界,最終難以突破“德性”的瓶頸!在證券交易市場,虧錢的根本原因可以歸結為:一是不知交易之道。二是缺乏交易之德。主要表現在無法突破自我慾望的困擾,不能通過自我否定來實現自我超越,念茲在茲總是忘不掉一個“我”字,貪婪自私的本性成為交易者不可救藥的魔障。佛家所謂:一念貪心起,八萬障門開!

技,只是手段;心態和規則,才是力量的本源!

高手的心中沒有自我,高手的眼裡只有規則。高手常無心,以市場心為心。

思想決定心態,心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成敗!

人有定力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勇氣;而定力從哪裡來?定力源於思想,來自心態,出乎素養!

“道德經”這三個字的意思是:道,是宇宙的法則,歸於無極;德,是陰陽的法則,歸於太極;經,是不變的真理,歸於經典。有德,就是合於無極之道、合於陰陽太極變化,故而有得;無德,則違逆大道無極、逆陰陽太極的變化規律而動,則無得。本人的《投資心經》依循《道德經》的思想路線來探索“道”和“德”的法則,追求實現道德一體,天人合一,幫助交易者知道、體道、悟道、得道,將道和德的內涵揭示出來,幫助交易者突破交易的瓶頸,突破人性的瓶頸,進入交易“無招勝有招”的最高境界,最終獲得交易的聖盃——即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在市場中持續穩定的盈利,必須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思想理性、心態良好、不貪不驕、風險意識、遵守紀律、嚴格執行、意志堅定、持之以恆;既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又具有剛柔相濟的戰術技巧;這些優秀的品質要經過長期修練成為習慣,才能深入血液融於骨髓,在性格中予以固化,成為有意識的思想和無意識的直覺,如此才有望在這個高風險的複雜的資本市場中獲得成功。決定交易成敗的最終是人性和品格,人性和品格經過長期的歲月打磨就成為了性格,性格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