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岑谷雨:2018年5月23日,我登上了世界之巅

航天人岑谷雨:2018年5月23日,我登上了世界之巅

2018年5月23日尼泊尔时间6点02分(中国时间8点17分),来自中国的2018年珠峰登山队队长岑谷雨与尼泊尔女子媒体珠峰登山队6名成员、夏尔巴7名高山向导一同,从南坡陆续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8848米世界之巅,岑谷雨与队员们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谁小时候还没个不靠谱的梦想。”成功登顶珠峰后,岑谷雨在朋友圈写道。中学时就怀揣着登峰梦的岑谷雨,是一名80后蒙古族青年,也是一名航天人,就职于中国航天科工下属内蒙古航天信息有限公司。

历经6年的艰苦训练,这是他首次登顶珠峰,但并非第一次攀登高峰。

“小时候,觉得珠峰是世界最高峰,就想爬上去看看。这个念头一萌生出来,就越来越强烈了。”岑谷雨说,“2015年1月,我成了一名光荣的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使我圆梦的动力更加强大。”

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攀登线路多达19条,传统线路只有2条。

一条是位于尼泊尔一侧的南坡线路(东南山脊),由来自尼泊尔的丹增·诺尔盖和新西兰的埃德蒙·希拉里于1953年5月29日首次成功登顶。

一条是位于西藏一侧的北坡线路(东北山脊),由中国登山队的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首次成功登顶。

这次,来自中尼两国的登山队友一路携手同心,肝胆相照,成功登顶。

“登上去的刹那间,觉得实现了自己由来已久的梦想,心情特别激动,也挺兴奋,周边的风景也不错。”

“我们第一次冲顶的时候天气不好,被迫下撤,没有成功。第二次从加德满都出发到大本营,从大本营到1号、2号、3号、4号营地,再从4号营地冲顶,从顶峰下撤至营地,然后回到加德满都。”岑谷雨说。

从加德满都出发,到登顶后安全撤回,一共历时7天。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在下撤的过程中,一般人先到4号营地,但是岑谷雨速度快,直接撤到2号营地,本来想直接撤到大本营,但是昆布冰川有大的冰崩,回去的路毁了,需要修路,多等了1天。

“不算等待的1天,这次登顶到下撤总共用了6天,但是我努力了6年。”岑谷雨说。

登山是一项综合性特别强的运动,包括技巧、判断力、意志、体能、身体协调、体重控制。岑谷雨从5000米的山开始攀登,逐步上升到6000米、7000米、8000米,不断挑战体能、熟练技巧、积累经验。“这次备战珠峰,准备了一年的时间。”他说。

尼泊尔是不允许个人单独去登峰的,需要通过登山公司报名,并获得官方颁发的登山许可证,整个流程管理相当严格。

作为登山队长,岑谷雨需对每个队员进行了解。尼泊尔政府会选派联络官、通讯员一同前行,从环保、通讯、新闻、报道等方面都有很多要求,需要多次沟通协调。

“这次登峰,我们兵分两路。第一组队员由登山队总指挥率领,于2018年5月16日登顶,其中有3名中国队员。我和攀登技术指导普鲁巴·丹增夏尔巴率领第二组队员,与尼泊尔首次组建的女子媒体登山队同行。在整个过程中,我还接受了她们的采访。这段经历非常特别。”岑谷雨难掩兴奋地说。

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向往攀登的圣地。自1953年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登山爱好者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还有更多的登山者留下遗憾,甚至失去生命。

登峰绝非易事。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常年积雪,空气稀薄,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气候复杂多变,七级到十二级大风并不少见。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渡至雨季的春季,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幻莫测。

“遇到的困难确实挺多,气候环境、个人能力、团队协作等各个方面因素都有,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次登顶失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饿了有吃的、渴了有喝的、下雨有车开。当我们与大自然坦诚相见的时候,觉得人在大自然面前实在太渺小,我们要尊重和敬畏自然。”岑谷雨说。

对于攀登珠峰,有些人当它是旅游项目,有些人当它是超越生理极限的修行,有些人当它是终身的事业。对岑谷雨而言,它从一个梦想变成一种坚持,而今成为一份闪闪发光的回忆。

作者 聂薇 郑方圆

发布 冶玉娜(实习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