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手邊需要充電的設備越來越多,能夠對我的設備進行集中收納充電的東西變的十分重要了。充電hub這類的產品也接觸了不少,各家產品使用的體驗也都還不錯,但是總覺得和我預期想要的效果有些出入,所以一款做到能滿足用戶需求的充電hub應該做成什麼樣?來自 ayepow 這款「一起」在我看來,是目前滿足用戶需求最好的一款充電hub產品。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為什麼我說 ayepow 的這款「一起」在滿足用戶需求上做的比較不錯呢?

首先回想一下當初驅動我們去購買充電hub的原因:1.插座不夠用了 2.這一桌子的線和設備實在是太亂了。然後我們找到馬雲家,發現這些商品的渲染圖個個都橫平豎直,整齊的不行,於是你拍下買回家以為自己只要用上就一定也能解決這兩個問題。收到貨後插頭擁擠問題解決了,但是由於數據線長短不一設備無處安放,所以你的桌面該怎麼亂還是怎麼亂。一句話總結就是同品類的其他產品太過簡單粗暴了,做好若干個充電口和渲染圖就沒有考慮後面的事情了。

反觀 ayepow 在做「一起」的時候就比友商想的更多,在實現“合”之餘,把“納”和“理”也替用戶做好了。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以一個iPad mini尺寸大小的面積,容納了比一臺iPad mini更多的設備,設備有地方整齊收納了,桌面離整齊乾淨也就差線材的統一了。

購買「一起」默認贈送四根20cm的充電線,兩根lightning的,兩根Micro usb的,是一個兼容性比較好的方案,使用官方贈送統一長度的充電線比自己使用長短不一的充電線,在視覺上要整齊了很多,只是這贈送的充電線的線材還有值得升級的空間。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作為一個充電hub,最終還是要以充電功能落腳的,四口滿載,單口輸出維持在 10W 上下。很可惜,這次的四個輸出口都不支持快充協議,雖然 5V2A 的規格已經達到大眾對充電速度基本要求,但快充大行其道的今天也難免會被用戶吐槽,希望後續的產品會針對快充有優化升級。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一起」總的最大輸出功率為45W,除去四個U口,「一起」還支持QI協議的無線充電。手頭有支持無線充電設備,但是沒有無線充電器的用戶「一起」會是你很不錯的選擇。

除了那些本來就支持無線充電設備之外,你還可以通過向 ayepow 購買無線充電的配件,來讓諸如iPhone也實現無線充電效果。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還有一點要提,這無線充電的體驗的好壞很大程度的取決於設備的新舊,以及設備內置線圈的面積大小,比如我那臺 lumia 920 就需要反覆調整位置才能聽到充電的提示音,而三星s6e卻隨意擺放都能成功充電。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ayepow「一起」的這個仿生山巒的設計則是讓人感覺到有溫度的一個點,不是簡單粗暴的做一個區隔,而是通過不同層次的高度順便幫用定位不同大小的設備應該放在哪個位置。

「一起」採用的硅膠材質的阻尼合適,手機放在上面可以方便的固定住,加之間隔距離合適,手機可以和人眼形成一個剛好的視覺角度,手機在充電時還能將「一起」當作支架順帶看看電影或直播。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競品中做了這個支撐區隔的也有,但是區隔之間的距離都太小,並沒有考慮用戶架起手機看視頻的場景。

最後要說一下 ayepow「一起」的缺點,首先是電源指示燈的位置設計問題,因為為了充電取拿方便,需要讓無線充電臺朝外,這樣指示燈就被藏在了裡面,加上充電時豎立起來的設備,指示燈可以說是被擋的嚴嚴實實,如果把指示燈放在無線充電臺前端會不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第二個就是 ayepow 需要在考慮一下,當設備全部充電完畢後拔下充電線,充電線該如何收納的問題。當設備取下,沒有東西來固定住充電線,這些線材會像八爪魚似的散開。如果能在機身上設計一些卡槽,幫助充電完畢後固定收納好這些線頭,用戶體驗說不定會更好。

一個充電Hub該有的樣子:ayepow「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