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揭示真實的歷史,溥儀遜位後,北京的街頭依舊熱鬧!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逐步統一全國。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清朝是離近代最近的朝代,因此遺留下來的老照片也相應較多。

老照片揭示真實的歷史,溥儀遜位後,北京的街頭依舊熱鬧!

1912年是近代史上極具標誌性的一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立,孫中山當選了臨時大總統;在北京,袁世凱迫使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而後他接棒成為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些事件,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隆裕太后主持下的溥儀遜位,順應歷史潮流,又避免了大規模流血,兩千年帝制就這麼結束了,自然值得慶祝。隆裕太后因此贏得了“女中堯舜”的讚譽。

老照片揭示真實的歷史,溥儀遜位後,北京的街頭依舊熱鬧!

裕隆太后宣佈從此之後中國結束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宣佈自此之後中國民主的時代即將到來,據說當時的隆裕皇太后看到起草完畢的詔書之後,還未讀完就淚流滿面,之後也因為覺得愧對列祖列宗早早的憂鬱而死。這則退位詔書的頒佈,對於當時的中國有著巨大的好處,避免了進一步的戰爭,保持了一定的國力,給後來的反抗外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是清朝為中國人民做的最後一件實事。

老照片揭示真實的歷史,溥儀遜位後,北京的街頭依舊熱鬧!

一個朝代的更迭,當朝的百姓必然是要花時間適應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皇帝的退位,對百姓而言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當然相對於歷史上的末代君王,溥儀退位後的待遇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這一方面大概是由於滿清和民國更替之際流血衝突相對較小的緣故,另一方面也是各方面勢力平衡的結果。不過,溥儀也是生對了時代,如果換做唐朝末年的,估計還是要成為刀下亡魂。

老照片揭示真實的歷史,溥儀遜位後,北京的街頭依舊熱鬧!

當然作為社會最底層的百姓,苦難的生活依舊日復一日,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開始一天的勞作,只是為了溫飽。當時清朝的達官貴人過著富裕舒適的生活,而平民百姓絕大多數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女子依稀可見蓮足,可見當時不管是富裕家庭還是平民百姓,紛紛纏足,也有少數不纏足的。

老照片揭示真實的歷史,溥儀遜位後,北京的街頭依舊熱鬧!

另外那個年代的人們在夾縫中苦苦求生存。他們既要受晚清統治者的壓迫,又要忍受外來侵略者的欺辱。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局勢裡,有權有錢的官宦人家富商人家倒還好,可是那些無權無勢、孤苦無依的普通老百姓又該如何自處呢?答案必然是沉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