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皇家氣運的垂死一擊,讓曹操不敢稱帝,袁術灰飛煙滅

劉漢帝國自高祖以下,歷經西漢、東漢,國祚綿延四百餘年,天人合一、皇權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劉漢正統地位深入人心,漢朝皇家氣運雖衰而未竭。

大漢皇家氣運的垂死一擊,讓曹操不敢稱帝,袁術灰飛煙滅

東漢末年,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雖然把持朝政,權傾天下,但歸根結底,其權力來源仍出自於皇帝對他們的信任和器重,其他官員願意俯首聽命是因為十常侍代表了皇帝的意志。如果十常侍想要徹底取代漢靈帝,天下必將群起而攻之。

至189年,靈帝駕崩,年幼的太子劉辯繼位,何太后監國,皇權處於虛弱時期。董卓進京後,廢劉辯而立獻帝劉協,第一次挑戰了皇權的威嚴,使堅不可摧的皇權不可冒犯思想出現了一絲裂縫,劉漢天子賴以統治天下的信仰基礎被動搖了。但此時,天下人心所向的正統天子仍然是劉姓天子,天下沒有任何一人的威望足以匹敵劉姓天子。董卓此時雖然專橫跋扈,權傾朝野,且將皇帝掌握在手中,可以說對於皇帝他可殺可剮,可他仍然不敢廢帝自立。因為他威望還沒有到可以讓天下人敬服的地步。如果不借用皇帝的名義,他的命令出了洛陽就是廢紙一張。

大漢皇家氣運的垂死一擊,讓曹操不敢稱帝,袁術灰飛煙滅

人心所在,皇運不竭

公元190年天下十八路諸侯以董卓亂政,禍亂朝廷的名義,齊聚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的盛舉讓董卓認識到呂布畢竟不是天下無敵,逼得董卓一把火燒了洛陽,遷都長安。洛陽是東漢二百年帝國的國都所在,可以說凝聚了天下氣運,是中央權威和皇權的重要象徵,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的舉措對皇權的影響堪稱是毀滅性的打擊。自此之後,在實力強大的地方軍閥眼裡,皇權對他們幾乎已經沒有了威懾力。

這時,天下亂局初起,各地軍閥或佔一城,或據一州,力量分散。曾為十八路諸侯盟主的袁紹也只有冀州之地,曹操還在兗州招兵買馬,孫權之父孫堅還只是個將軍,劉備還只是平原縣的小小縣令。諸侯都認為自己有機會趁勢而起,瓜分天下。諸侯都打著興復漢室,討伐不臣的旗號,表明自己沒有逐鹿中原的野心,默默積攢實力,靜觀天下變動。這個時候誰率先自立為帝,誰就暴露了自己想要一統天下的野心,就成了所有割據勢力的敵人。

大漢皇家氣運的垂死一擊,讓曹操不敢稱帝,袁術灰飛煙滅

袁術是袁家嫡子,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舊遍佈天下,袁術作為袁家嫡子,名望天下皆知,袁術割據初期也因為四世三公的家世引來很多人才投靠。袁術自恃身份,一向瞧不起別的軍閥,認為他們出身不夠高貴,就連袁紹也因為是庶子身份被他瞧不起。袁術認為自己出身高貴,家世顯赫,麾下文臣武將,人才擠擠,理應由自己收拾山河,一統天下。從實力上看,袁術坐擁淮南富庶之地,未經戰亂,土地肥沃,人口百萬,確實有爭霸天下的本錢。再加上後來得到了漢朝傳國玉璽,更加覺得自己是氣運凝聚,天命所歸,因此在197年悍然稱帝。

大漢皇家氣運的垂死一擊,讓曹操不敢稱帝,袁術灰飛煙滅

197年袁術稱帝時,淮南群狼環伺,東北方向與徐州的呂布和小沛的劉備相鄰,東邊是江東小霸王孫策,東南是劉虞,西南是荊州劉表,西北是曹操,沒有一個好欺負的。而且劉備、劉虞、劉表是漢室宗親,大義上必須討伐袁術,不可能成為他的盟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居正統,第一個要出來討伐他,以維護天子權威;孫策是從袁術陣營叛逃出去,彼此已經沒有信任度;呂布人稱三姓家奴,先殺丁原再殺董卓,又搶了收留他的劉備地盤,是天字第一號的噬主反臣;因此袁術一稱帝,立即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任何諸侯都可以用大義名分在他身上咬一口,最後被曹操一舉而滅,沒有任何人敢援助他。

大漢皇家氣運的垂死一擊,讓曹操不敢稱帝,袁術灰飛煙滅

人心即是氣運,人心失則氣運竭,人心聚則氣運昌。

曹操正是認識到了漢室天下雖亂而人心未失,皇家氣運雖衰而未竭的局面,因此實行“奉天子而討不臣”的戰略方針,佔據大義名分,獲得了寶貴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