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的一日三餐吃什麼?

潘靈聰

先界定北方的範圍才能理解北方人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所謂千里不同分、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呢,北方人的飲食與南方差別的確很大。我以東北地區為例:

一、早餐

東北人非常重視早餐,比中午飯更加重視,其原因是北方天亮早,夏天早上4點天亮,冬天早上6點天亮,這時差和四川比足足兩個小時,比北京也大概要早一個小時左右,亮天早直接導致有充足的時間早餐,所以品種也自然豐富很多,再加上早餐和午餐間隔時間較長,也需要更多的營養來滿足能量需要。東北地區最常見的早餐如下:

包子、稀飯組合:北方人早餐吃包子4個通常是基數,吃就要吃飽,鹹菜+包子稀飯的組合是最常見的。

豆漿+油條(豆腐腦),熱量十足。

餡餅、小米粥、油炸糕、燒麥、羊湯這些都是在北方早餐中最常見的品種。

二、午餐

北方人的午餐相對來講比較簡單,無論是麵條、米飯,所搭配的菜都沒太多講究,注重內容,但不太注重形式。

三、晚餐

北方人的晚餐還是習慣大魚大肉,和其他地方一樣,應酬上的席桌菜品豐富,酒量也驚人;宵夜北方人是離不開燒烤的。


美食理想

我是陝西長安人,曾經做過地方誌工作,對當地的習俗比較清楚,在此簡要介紹一下西安市長安區(曾為長安縣,2002年撤縣設區)的飲食文化。

長安是傳統農業大縣,冬小麥主產區,居民飲食以麵食為主,輔以大米、苞谷、小米、豆類和薯類。麥面主要加工為麵條和饃兩大類。饃有蒸饃與鍋盔兩種,蒸饃有槓子饃、罐罐饃、蛋蛋饃、包子、油塔、禮饃之分,其中鳴犢街道吊鐘溝的罐罐饃久負盛名;鍋盔有甜鍋盔、油旋子、飥飥饃、煎餅、鍋貼、菜盒之別。面的加工種類豐富,有臊子面、粘面、biangbiang面、碎面、麻食、旗花面、老鴰顙等幾十個品種。

長安人習慣於一日三餐,喜酸辣,副食單一,口味偏鹹。1977年之前,糧食緊缺,農村人早飯在10時左右,多為苞谷穇、包穀面饃、漿水菜;中午飯在14時前後,多為包穀糝面、攪團等;晚餐在19時以後,多為熬蘿蔔、蒸紅薯等,間或稀飯(拌湯、米湯)。冬季農閒、天短時節,可能改為每日兩頓飯,省卻晚餐。吃飯時,婦女、小孩在家吃,男人們喜各端一粗瓷老碗,冬陽坡夏陰涼,圪蹴於一起(所謂“板凳不坐蹲起來),天南海北,海闊天空,家常裡短,胡吹冒撂,邊吃邊諞,俗稱“老碗會”。20世紀80年代後,糧食逐漸寬裕,加之生活節奏加快,農村飲食習慣亦漸與城市接軌,早點7時,一般稀飯、饃;午餐12時,麵條、米飯等;晚飯18時,菜湯、稀飯等。


北大屠夫陸步軒

北方人主食 一般以麵食為主 米為輔 【個別人喜歡米食以米為主】 以前一日三餐基本上是面 現在生活改變了 還是以面、饅頭為主 大米 小米 綠豆、玉米為副食 基本上北方人 一日三餐離不開小麥麵粉


珍視映畫

午餐雖然是很重要的一餐,但在北京,平時多爸上班在單位午飯,多多上小學在學校午飯,家裡也就只有我和兩歲的小女兒吃午飯,基本上我都是遷就孩子的口味,給她做什麼我就一起多做點吃了,孩子小也吃不了多少,所以平時的午飯基本會是炒麵、炒餅、燜飯這種又快又可以多放蔬菜的主食。週末的時候午餐會豐富一些,。一般是四個菜或者三個菜一個湯。有時候做魚有時候做蝦,再燉個排骨,炒一個或兩個素菜。

晚上時間比較緊張,因為下午接了老大放學回來還要看著她寫作業,老二那會兒也正鬧騰,多爸又沒有下班,所以做晚飯真的像打仗一樣,我家的晚飯有時候是粥+饅頭+炒菜(一般是素的),有時候就快手煮個面,做碗炸醬麵。炸醬一般情況下我一次多做點,留著備用。也有時候來不及就煮個餃子什麼的,南方人或許覺得包餃子是件麻煩事,但在北方,包餃子那是分分鐘搞定的事兒。

如果孩子們表現不錯,能給我多一點時間,我有時候也會做一些我們家鄉特色的飲食。比如上圖這種菜盒子,還有土豆絲捲餅,都是我喜歡的美食,現在我的孩子們也喜歡吃這些家鄉特色的美味。

香椿炒雞蛋:

家常燒茄子:

黃豆芽燒粉條:

家常燒帶魚:


魔多廚房

走了那麼多橋,行了那麼多路,看見北方人那麼多一日三餐,壹周君覺得可以用四個字形容粗茶淡飯,小米粥加大餅,就是三餐組成。

但北方人習慣的就是大餅麵條稀飯小菜。雜糧稀飯加烙點發麵餅,不用菜都能吃個大半飽,再拌個涼菜,加醬牛肉、蘿蔔絲,就可以下酒了。

北方講究咀嚼後的感覺。主食上有明顯的差異:大米水分多,筋度低,第一口感甜。麵粉製品之一的麵條,水分少,筋度高,第一口感不明顯,需要咀嚼才能出甜味。

北方的餅多為無油無鹽,甚至還很硬,必須通過咀嚼才能吃出香味的。南方的餅多油多鹽,追求第一口感吸引人,咀嚼後無面香味。

除了小麥,北方的雜糧比南方多,像蕎麥,小米之類的,雜糧用來熬稀飯、粥,都要品味才能感覺好吃,加油鹽破壞了本來的味道。南方煲粥,喝湯,覺得湯鮮,北方人卻常常鍾愛無味的雜糧粥、再好的菜配湯也不如大餅。

米飯有“下飯菜”一說,麵食沒有,饅頭和餅不依賴下飯菜,完全可以靠乾糧吃飽,水以稀飯的形式出現,鹽以放了醬的炒菜出現,賣相不好,味道上也只能稱得上鹹香味。

北方有兩種主食的吃法,菜還沒有好,麵食已經蒸好或烙好的情況,很多人開始吃了,甚至能吃個半飽,是不喝酒的人常見情況。喝酒的人,饅頭花捲包子餅白麵條稀飯,只是滿足下酒菜不能提供的充實感,不需要太多配菜。

鹹香的菜和蒸烤的麵食很搭配,回鍋肉和饅頭面餅是可以搭配的,因為都是追求第一口感。

稀飯和粥,都是指用大米,小米或其他雜糧熬成的稀稀的東西,再稠也不會超過南方粥店裡的粥。在北方涼菜在下酒菜中地位很高,以白菜絲,青蘿蔔,粉絲,豆腐皮,等素菜為主,簡單的調味,以醋為主。

作為北方人,能接受那種毫無甜味,不太容易咬動的歐式麵包,切點西紅柿黃瓜,喝點水或者毫無甜味的大麥啤酒,很滿足的一餐。


武漢壹周

我是地道西北人,大甘肅滴,說起吃,北方人愛吃麵,南方人愛吃米,這其實都跟地理條件,地域因素有關,是千百年來,定居於當地的百姓根據當地所產物和對食物的熱愛所調和出來的產物。我們西北人喜食麵,一日三餐三餐以面為主的說法一點不假,通常,甘肅人的早上就是一碗牛肉麵,清湯臊子面,小飯(張掖特色)包子,小米粥和饅頭啥的,早餐可是相當豐富的,午餐通常在家裡吃,什麼香頭面,搓魚面,揪面片,揪炮仗,在抄幾個菜,真的是吃的香的放不小碗。晚餐幾乎就是以帶湯的飯為主,繪面,家常臊子面,菜湯啥的,反正一日三餐還是很合理很豐富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走到哪,最愛吃的還是媽媽做的飯,那才是家的味道


石城印像



儘管在嶺南多年,但茶餘飯後,仍時不時回憶起北方一日三餐、那熟悉的家鄉味道來!

北方的早餐,品種其實也蠻豐富的,“套餐”花色繁多,絲毫不遜於“廣式早茶”---有豆漿油條/胡辣湯水煎包/小米湯肉包子/豆腐腦雞蛋餅/鮮肉鍋盔豆腐湯/油旋饃驢肉湯/羊肉湯餅絲/牛肉湯口袋餅/八寶粥油穌餅/丸子湯火燒/花捲小鹹菜/油茶芝麻葉子/餛飩鍋貼/肉夾饃米線/麵包牛奶

/白粥煎蛋豆腐乳等等,可謂豐檢由人,鹹淡偏好,各取所需,不勝枚舉了。



到了午飯光景,這才是北方人所謂的“正餐”,也是考驗一個家庭主婦烹飪水準的時刻。愛吃麵食的你儘可選擇:臊子面/雞蛋麵/肉絲麵/牛肉麵/蒜汁面/刀削麵/滷麵/炒麵/燴麵/炸醬麵/糊塗面/幹拌麵/油潑面…要是來了客人,有了高興事兒,抑或是節日歡聚,那流傳千年、味美可口的水餃可是北方餐桌上的“壓桌主角”!如今的北方餐桌,大夥隔三岔五,也常吃米飯搭配各類小炒換換口胃,這方面已與南方相同無異,只是口味偏重於辣和鹹而已。當然,中午除了米和麵的百搭/妙配之外,心靈手巧的家庭婦女還會製做一些頗具地域特色的美食:如炸蘿蔔絲鹹食、罈子肉燜餅、炒紅薯涼粉、京醬肉絲捲餅、羊肉泡饃、蓮湯肉片、焦炸丸子、炒煸垛、粉蒸肉、雜燴菜、灌湯包…呵呵,要是在山陝一帶,沒準還會端上熱騰騰、香噴噴的“小魚兒、貓耳朵、黑楞楞、洋芋擦擦”等南方客聞所未聞的美食東東呢?!

說著說著,已是黃昏晚飯之際。相比南方“四菜一湯”、有魚有肉的(dinner)正餐,北方的晚餐相對簡化了許多。一般人家多是小米粥/饅頭/小菜;漿麵條/燒餅;雞蛋麵湯/包子;米皮/涼皮/菜夾饃;甜面片兒/小鹹菜;也有吃燴麵配各式菜品的…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眼下,雞鴨魚肉、甚至河鮮海鮮紅酒也開始登上許多人家的晚餐桌了,北方的晚餐正日益豐盛/鮮亮起來∽∽∽


霍小姐的八卦爐

北方人一日三餐,得說過去和現在。過去在七八十年代。北方人多以麵食為主。那時候細糧(也就是大米白麵)是按人頭來分的,幾斤米麵根本不夠吃。東北的人家就吃苞米麵大餅子和苞米麵與麵粉兩參的饅頭。然後,就是吃一些油豆角、茄子醬、打飯包、炒鹹菜疙瘩、配一些苞米麵糊糊、疙瘩湯等一些粥什麼的。總之就是個填飽肚子。冬天,沒有青菜了,也就是蘿蔔、土豆、大白菜、酸菜什麼的。都是一些稀湯寡水的食物。真是吃的很艱苦。

等到八五年以後,人們的生活開始就有些好轉了,一直到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山珍海味也是應有盡有。雞鴨魚肉也是飯桌上常見。每天,忙碌的東北人,一般在外吃早餐。什麼包子、油餅、韭菜盒子等。然後配上一碗酸菜湯、豆腐腦、豆漿、牛奶什麼的。吃的也是不隨意,但是也很多樣。中午和晚上,東北人一般在家包餃子、做大米飯、副食也就是什麼東北當地的時令蔬菜和牛羊豬的肉等,晚餐多種多樣,另外,年輕人會走出家門,在外吃一些火鍋、烤肉、燒烤等食物。總之東北的人一日三餐吃得豐富,特別有東北人的特色。


伊春美食美客

首先這個問題問的很不嚴謹。北方地域遼闊,分為東北、華北、西北、山東、內蒙和部分的中原地區,各地的飲食必然差異巨大;即使同一省份,沿海與非沿海地區、山區與平原地區也有很大的飲食差異。另外在網上有兩個很常見的觀點:一是北方以麵食為主食。這個說法非常可笑,以東北為例,作為國內最優質的水稻產區,自然是以大米為主食;而內蒙自然是以肉類和奶製品為主食。真正以麵食為主食的應是西北的大部分地區,華北、中原的部分地區,以及山東非沿海的部分地區。個人特殊喜好除外。二是北方人不懂海鮮。遼寧、山東、河北、天津沿海均出產大量優質海產品。像國內品質最好的海參、鮑魚、海膽等都產於北方。

以上觀點若有謬誤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流雲生

我是山東的,只是按自己的口味說下,不代表全部。早餐,愛吃包子,油條,豆腐腦,煎餅果子,肉夾饃,餡餅。不喜歡豆漿,尤其是早餐最不喜歡吃麵條。午飯家裡就是炒各種蔬菜,一般是3,4個菜,主食是米飯,饅頭。說到這提一下,我雖然是地道的山東人,但是父母喜歡吃饅頭,我就正相反,喜歡吃米飯。晚飯簡單了,一般不會炒菜,只喝稀飯,主食就對付下完事。我們家特喜歡喝玉米麵糊糊,我一開始不怎麼喜歡,到後來也就習慣了。我是屬於吃飯無肉不歡的,光吃菜,受不了。海鮮一般,羊肉,牛肉,雞,都喜歡。喜歡油炸,高熱量食品,也知道對身體不好,就少吃點忍忍,喜歡,燒烤,火鍋,魚火鍋也喜歡,不喜歡農家樂類似的飯菜,。就這些吧,只是個人口味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