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與韓遂同為關中諸侯,為何面對兵敗,兩人的選擇完全不同?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此時劉表已死,蔡瑁等人掌控的荊州集團向曹操俯首稱臣,荊州幾乎盡在曹操手中。乘著軍威正盛,曹操打算對東吳發動進攻,以此一戰定天下.只可惜孫權與劉備結為聯盟,在大都督周瑜的主動出擊下,曹操被打的大敗而歸。

馬超與韓遂同為關中諸侯,為何面對兵敗,兩人的選擇完全不同?

回到北方的曹操並沒有因赤壁之戰的失利而消沉,他見南方暫時不可得,於是開始出兵吞噬西北地區。此時關中區域被馬超,韓遂等諸侯佔領,兩人帶領關中各路諸侯對曹軍進行抵抗。只可惜曹軍勢大,關中軍閥被連番擊敗,幾乎無還手之力。眼看各路諸侯就要被曹操蠶食乾淨,土崩瓦解,這個時候,尚有餘力的馬超與韓遂兩人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馬超完全放棄了他在關中的勢力,轉而投奔漢中的張魯,後來又棄張魯而投劉備;韓遂一開始也有依附他人的想法,但他最終沒有就此沉淪,而是靠著自己的威望,再次組建起一支軍隊,與曹魏決一死戰,最終兵敗身死。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兩位諸侯在兵敗之後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決定呢?

馬超與韓遂同為關中諸侯,為何面對兵敗,兩人的選擇完全不同?

從大體上看,兩人當時的處境幾乎是一致的。渭南之戰敗北後,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關中諸侯死的死,逃的逃,此時成宜、李堪戰死,程銀、侯選逃到漢中,而馬超與韓遂的部下士兵們也死傷慘重,無奈只能逃回涼州。要知道當初馬超謀反,曹操是將馬超在京都的族人全部屠殺殆盡的,可以說,馬超幾乎沒有什麼親眷好友了,身邊只還有一個從弟馬岱。而韓遂則更慘一些,他的部下不僅樹倒猢猻散,身邊只剩下一個成公英,甚至連他的女婿,大將閻行都拋棄兵敗的韓遂,投靠更有權勢的曹操,還集結部下反過來攻打韓遂,可見韓遂算是慘到骨子裡了。

馬超與韓遂同為關中諸侯,為何面對兵敗,兩人的選擇完全不同?

但兩人之所以會有不同的選擇,首先是當時身邊的人不同。對於馬超而言,當時自己在對抗曹操上已經大敗而歸,不僅自己的兵馬被打散,隨後更是家破人亡,此時的馬超已經被打得懷疑人生,自然也就喪失了爭霸天下的心。而這個時候,馬超身邊最親密的人是他的從弟馬岱,此時馬岱只怕還得聽馬超的主意,自然不會給馬超一些指導性的意見。而韓遂不同,雖然說戰敗之後眾叛親離,但韓遂的手下成公英對韓遂不離不棄,一直陪伴在韓遂身邊,這對於韓遂而言是一種慰藉。再加上成公英極有主見,他見韓遂逐漸喪失鬥志,就不住的在他身邊進行勸慰,更是為韓遂出謀劃策,想好後續的規劃方案。在這樣的情況下,韓遂自然能逐漸冷靜下來,開始謀劃將來的事。

馬超與韓遂同為關中諸侯,為何面對兵敗,兩人的選擇完全不同?

最為重要的是,韓遂當年被迫造反,是自己帶兵一點一滴的將地盤握在自己手中,他深知打天下的艱苦,因此即便是戰敗了也還有爭霸天下的雄心壯志。而馬超不一樣,他是隨著父親馬騰南征北戰的,對於馬超而言,他沒有經歷過創業之初的艱辛,因此在遭遇戰敗,自己的處境江河日下時,他就有些撐不住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馬超自然就選擇了投靠他人,走一條相對輕鬆的道路。

馬超與韓遂同為關中諸侯,為何面對兵敗,兩人的選擇完全不同?

筆者認為,正是因為兩人身邊的人不一樣,加上馬超沒有經歷過韓遂曾經的磨難與痛苦,因此面對戰敗,馬超更容易放棄,而韓遂則不願就此退出爭霸天下的舞臺。只能說,在亂世之中,一兵一將得來不難,甚至一城一地也能想辦法得來,唯有保持那爭霸天下的雄心壯志長盛不衰,才是當時身為一方割據的梟雄所必備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